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向春宇《小象诗集》序
捧读向春宇的诗集,很能为她那颗真诚、赤热的诗人之心所感动;她对国家、土地、人民乃至于名山胜景,除了热烈的爱和歌颂,也寄托了她的梦想和盼望。可以说,没有这颗赤子之心,诗集将大大减色。
说到歌颂,很多人的诗仅止于空泛的呐喊,歌在何处,颂在何方?读来读去,调子千篇一律,写不出具有血肉的形象。在《北京,请听我说》这首诗里,作者以梦境衬托对北京的神往,这是一个很有发挥的切入点。虽说梦本身是虚幻的,但梦中所见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地貌,这是以虚写实的手法。原来在作者的梦境中,是想把自己化作一片彩虹,把北京的天空扮靓,却没想到北京“早已蓝天绽放”,这样的开场白很吸睛,而且非常切题。跟着,作者又化为一缕清风溜进皇城,碧瓦红墙依然英姿挺拔。从蓝天到皇城,写出北京的宏伟庄严的气派,而这正是北京的骄傲。但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表现北京的味道。于是作者把视线拉近,带我们到“前门”,大碗茶、冰糖葫芦、杏仁儿豆腐、北京大鼓、梅派京戏等,这些京味十足的北京特色,是皇城底下的生活场景。如此,整个北京的缩影都在作者笔下重现了。作者也忘不了加上一笔,她登上长城,让我们跟她一道深切的感受“今日的中国力量”。
这首诗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景色的铺排,而是虚与实之间的渗透和交集,也开拓了诗歌的境界,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旅游诗占了相当的篇幅,作者的足迹除了神州的大江南北,也踏出了国门,布拉格、马来西亚、香港等都留下她的足迹。这些旅游诗,不是风景记录片或为景造文,总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不管是对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从景物中思考,从人文环境或经典故事中思考,因而,景物不是单独存在的,乃经过作者的美工之后呈现出来的风貌,具有人文色彩和性格,但不是每一首都是成功之作。如《走进大马》这一首,作者用的是全景全观照的写法,给人一种匆忙上阵的感觉。大马(西马)的面积跟台湾省差不多,作者在16行诗里写了马六甲、吉隆坡、云顶,都无法写出各个地方的特点。每一个地方其实都有很丰富的地貌和风土人情、特产,企图用16行来表现是力不从心的,只能说是走马看花。
相比之下,写本国的风景精彩得多,可见作者的感情之所在。
爱情诗篇里的诗,也是本诗集的重头戏。作者并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诗人,她的感情的挥发方式是深沉而有所沉淀,不像一些悲秋的诗,无端无绪的概念。《梦见家家》一诗便集中反映作者的情感。清明梦家家,梦的是“半夜为我温奶/为我手撕牛肉”的温馨场面,摇篮曲变成了梦香。而今,只能隔着一座坟茔,把无限的思念寄托在文字里,思念之深、之切令人倍觉神伤。我们通过文字的描绘,仿佛见到家家的身影。
《牧童的短笛在吹响》读来有如聆听一首轻快的曲子,作者擅用重叠词,“芳草萋萋,碧水绿绿、白云悠悠、鱼群团团,蛙声阵阵、晚风徐徐,炊烟袅袅”,和谐而散溢着音乐节拍,使到整首诗在牧童的短笛的伴奏下充满青春朝气。虽然也有乡愁,也掩不住喜悦的气息。
《励志诗篇》和《说理诗篇》可归入哲理诗,但写得比较平实,没有什么火花。
《咏怀诗篇》中,《月儿别撩起你的面纱》、《月光带走了我的思绪》、《今宵月正圆》都是写中秋的,各具特色。皓月当空,“似十八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作者大概对音乐情有独钟,写月亮当儿,依然安排了音乐节奏,读起来的感觉更清朗,印象也更深刻。“怎忍打破这氛围?/雀鸟已停枝安歇/秋夜正渐渐沉睡/月儿哟,我怎好撩起你的面纱?”宁静而充满诗意的中秋月,虽说不忍“撩起你的面纱”,实际上已把月儿的面纱撩起,这是反语,以此作为诗的结束具有一种意象延伸的意义。
《月光带走了我的思绪》,有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明明想去风景区,却因为看到新闻报道,风景区已被人头淹没,从而使“我失去了出游的勇气”,倒不如在家里“在网上看满山红叶/在屏前会漫天秋意/在桌上著春秋文章”。或许这辜负了“当秋风吹老了梧桐/当秋叶飘落了大地/当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秋意被孤鹜挂起”的大好秋景,作者只好把自己“困”在书桌前,欣赏另类的秋的情趣。风景区的拥挤,是神州惯见的,到处都是人。浓浓的秋意在人海里浮沉。
《今宵月正圆》是应节诗,不过作者的音乐细胞仍在发酵,最后一节诗音调高亢,“皎皎皓月/正尽情泼洒她的青光/钻窗跃户/恣意照在,做着中国梦的笑脸上”,提升诗的情操。
由于笔者看的是诗集摘选,只能随意写点感受,我相信向春宇是有写诗的天分的,我也相信只要她继续努力,多吸收古诗的养分化为己用,会越写越好,越有精品。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向春宇,87後女作家;碩士研究生,在讀博士生,香港詩人聯盟理事,編委,《惠州日報》特約評論員,惠州平海漁歌藝術團秘書長;近两百多首現代詩包括散文、小小說等散見於多家網絡公衆平台,纸媒。著有《小象評論集》等。原創音樂小品《丞相鐘錶》曾獲央視播出并榮獲國家级三等獎,2018年分別榮獲 “全國文藝先進工作者”、“中外詩歌散文先鋒人物”、“香港詩人新秀獎” 、“中日友好作家”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