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敏航的诗(24首)
甘肃 吕敏航
一片月越走越淡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的影子越来越淡
场院中啄食的小鸡抬起头颅
一片乌云遮住天空,雨要来的样子
像久候不至的爱情
依傍院墙的槐树,枝叶更加葳蕤
一只麻雀叫一声,穿过阴影
像一截木头,将岁月定格在四十年前
作为台阶的石头,刻下多少足印
精心谋划的过场式走动
在麦垛的起立中烟消云散
开开合合的木门打开
一只流浪狗跑出来
足印沉重
黑夜
多少次穿越黑夜,鹰翅的刀把子
落下来,裂开的地面突然有了生机
像一道暗流涌进体内,一只狗把栅栏打开
骨头的傲气像一团和气的冷
牙关紧闭,庄稼地里
爱情伸出火的触角,玉米田和灰灰菜
在行走的竹篮里,一排排牙齿裂开来
秋风正扫过黑夜,明天的星辰
在期待的眼球里闪烁一下
玉米缨子就动一下
回家的路也颤抖起来,像我血脉深处
不变的江山,巍峨如初
五月的旷野
五月,隔壁的草原
绿成了最大的赢家,一棵树展开枝叶
开始枯黄的,或许早已离开肉体
在风的呼喊里随意飘零
一阵太阳的肃穆给酷热带上蒸笼
汗珠落在手上,像是一把禾苗
面对辽远的大地,无力地喘息
山坡绿,街道灰,巷子尽头
蜷缩的狗尾巴草低下头颅
想想明亮处那盏灯,烧灼着
沸腾的血顿时蔫下来
就像音乐喷泉即将停息的时候
一些绝望溅落于地
泪花和希冀明晃晃的
像大地的一把盐粒
只希望这无边的绿能给人阴凉
能把太阳的狂热稍微收敛
或者给它披上潮湿的外衣
淅淅沥沥迸溅些水花,更好
木棉
两盏白色的灯盏站在树木高处
俯视而下,众生如草
背光的翘望里,像是谁的眼睛
风一吹,落下金色的丝绒
好一曲断肠曲啊,人在天涯
家的味道越发浓烈
或许这木棉树就是家的阶梯吧
爬上高处眺望远方的人
世间久了,就成了木棉花脱落的衣衫
随着风吹,走在回乡的途中
空房子
空了的房间溢出奶白
踏歌而行的人,把一粒星火搁置
屋角暗淡的人瑟缩成夜里奔驰的影子
婆娑枝头,一片神鸦社鼓
流行乡村的那一抹气韵
在回乡途中,扑通一声
惊醒梦中人
雨声
在一片黑暗集结之下,佛语
舌灿莲花,近水楼台
咯吱咯吱的响声
拥有天空,水和绿色浸染的梦
簌簌的巨响淹没天地之间
好大一片苍凉
途经暗夜的闪电
刺眼的一瞥
纠结天下愤怒
给人间祥和与宁静
水花如佛的经轮
转动中,人和草木
互视之间早早结下一世情缘
亮光
水花很轻,来自天空的亮光
密集的地方,爆裂的快感
有触摸过后轰然倒塌的决绝
一束亮光带着鲜花的美
在暗夜出没,晶莹如雪
白了头的河边
一串文字从东到西
刻下关于美丽的桃木剑
挂在门楣,天空中
兴云布雨的神
哑然一笑
天就亮了
回家
在太阳落山之前
我一直在院子里
看虫子拱起虚软的土
即使一只蚂蚁
把剩余的食物拖进土丘
风的树叶成为凉亭
我也只是看
大门外的夕阳是门框的故乡
斜斜地搭在水泥路面
而父亲还未回来
空旷的院子里
只有我的注目和稀薄的暮色
院落
一丛一丛的铁扫帚
像迎风的林,冬天来的时候
脱下衣衫,把自己和杂草
一起扫进柴禾
高出院子五公分的菜畦地
有牡丹,刺玫瑰,还有九月的菊花
父亲一季的下饭的韭菜
也在这里呼啦啦生长
不知名的根雕和新劈的干柴
在墙角静立着
一群归巢的鸟正走过上面
这么多眼睛注视着
我突然感到不再寂静
像个少年把脚伸进河流
河中戏水,儿时的游戏在今天突然发芽
那些逝去的青春,任凭溪流冲刷
哗啦啦响着的水,一只只蚊虫在水面滑翔
像是一个少年把胖嘟嘟的小脚
伸进河面,又快速撤离
被河水冲刷着的石头,脸孔湿漉漉的
像是隔了好久才回家一次的
游子,扶着顺墙的风哭了
记忆中的场景走着走着就老了
这样想的时候,一只蝴蝶扑闪扑闪地
走过
节奏
建筑运输车
遗落土块和石子
清洁工的铁锹
亦步亦趋,像是车辆的另一个车辙
手臂酸痛
奔跑的车已走出好远
铲拾土粒的人
还在路上
城市的节奏
总在忙里偷闲
汨罗江
江畔,长衣飘飘,徘徊许久
一颗诗心终于江底
愤怒的汨罗江啊
你怎么不在瞬间干涸
或者冰封
湿润的心田
伴随江流走过千年
一篇《离骚》越行越远
回首间,诗词歌赋的时代
都有屈原的文采和骨头
端午
顺着柏油路走
电动车的吱吱声
像时间的车轮
碾过了四十五年
岁月又一次爽约了
今年的端午还是我一个人回去
冷清的院落里
父亲正在埋头打理他的庄稼
几垄葱苗和深埋底下的盆景树
像年少的我一样听话
五月五,准备爬山
五月五,得爬上高山
采摘向阳处的艾蒿
别在门框上
这个习俗多少年了
不知疲惫
顺河坝的女人
挽起裤管,像挽起一座江山
寻觅的眼睛里
每一株带露的艾草
都有可能成为
拔掉毒瘤的灵药
老屋
秋天了,这里风景优雅
树枝间穿梭的鸟鸣
越拉越长,幽静产生美
一碗凉粉,父子俩细碎的家常
新蒸煮的粽子还躺在桌上
晚饭无声无息
我们谈论老屋的命数
经过四十四年之后
骨骼老化,那些滴落在顶棚的粉尘
是这些年病痛中剥离的钙化灶
熏黑了老屋的年岁
端午节,在过节欢庆的日子
我们在老屋的土炕上
似两尊泥塑,空怀佛的悲悯
走出屋子的时候
天空正在下雨,像我潮湿的心
雨后的阳光
像一双硕大的手掌
从头到脚,酥酥痒痒地摸一遍
大地的肤色就清淳起来
刚被雨水冲刷过的草
一颗露珠顺着叶脉滋溜溜转动
行色匆匆的影子
在一堆忙碌背后
喘气一样,留下伤痕
情愿与雨声为伍的枯枝
一夜之间,催生的新芽
正在努力迎接阳光
父亲
六十五年光阴,六十五把刷子
成年累月,一遍又一遍地刷
像锋利的刀子
砍斫过石头,一道道疤痕留在外表
也刻在心里
父亲就是在风中任凭儿女刀劈斧斫的石头
刻着刻着,父亲拥有了佛的外在形态
内里,也像佛一样,溢出佛光
像小时候对着我们发泄不满
含有慈悲和无奈的味道
摘花人
1.
年近六十的老妇人
趁着建材市场鹅黄的灯光
拔下玫瑰枝上待放的花蕾
一束束火焰
刚刚张开嘴巴
呼喊的口型还未张开
就熄灭在手指间
2.
第一次见到摘花人
我曾上前两步,询问“这是什么花”
她骄傲的嘴唇高翘
除了“玫瑰”,不再多说一字
好像她摘掉的不是花朵
而是她自己的垢甲
第二次看到的时候
我不再上前
因为我的询问
和路牌上
“不准采摘花草”
一样苍白
3.
花儿凋谢了
在温暖的掌心
看到一杯水
蒸煮过的宁静
张开贪婪
抿嘴一品的瞬间
一些泪珠
悄悄融进水里
屋檐下得暗影
在屋檐下,守住一些暗影
或者是鸡鸭奔跑的声音
冷清很久的灶台
突然有了生机
母亲做饭没有食谱
就像我写诗,不知道修改
是因为思绪爆发的瞬间
火花要突出心扉
慢一拍,就会熄灭
现在要健康,要绿色
也要荤素搭配
母亲的词典里
这些词是多么虚无
山路
又见山路崎岖,说到人浮于事
热锅上的蚂蚁 ,匆忙的翅膀白哗哗地扇动
是斜立黑色的锋刃,面对朝圣的人
庙宇和钟声任凭雨水冲刷
发黄的经幡随着时光转动
山岩沉寂的容颜让我想起壁立千仞
这个词语瞬间伟大了好多
父亲在人群中张望,像在寻找
一张过时的儿童画,仿佛是墙壁上的图钉
铁锈填平了棱角
手柱铁锹的父亲,望着远方
像佛,额头闪烁金光
这个时候,五月正悄然走来
山路一阵喧闹,像家门咯吱一声
开了,一滴水逃出眼
是大地的疼
樱花落了
樱花落了,树下的草木披金戴银
这些华贵的装饰站在太阳光里
闪烁着,马路上奔驰的车辆一个溜烟
放风筝的孩子把手中的小轱辘扭转几下
像经营一个世纪,风的使命
起落之间,一片花四散开来
叹息深沉,像盘踞老屋的父亲
估算四季的时候,额头停驻的溪流
有风沙啃啮的硬伤
桃花蹲在山坡上
桃花蹲在山坡上,粉色的衣衫
鼓起几个花苞,农田里挖开地面的人
看不到开放,花香早已在体内
血肉一样潜伏了一冬
蹲的时间长了,矮下来
遮住绿色的部分挪了挪
刚出牙的绿就在枝头
分娩一样叫醒春天
田间地头耕作正忙
晒太阳
父亲坐在门槛上
与我聊天
矮凳上传来的温热
和太阳的暖
被有一搭没一搭的话
炙烤着
就像一场考试
父亲额头的皱纹
越发深刻
这是正午十二点的太阳
正毒
一个遥不可及的人
遥不可及的人,像是风声掠过的草地
齐刷刷朝着东方,山顶向阳的树
还有麦田的守望者,一场春雨
在四月的哭泣里,在泥土下
像大地的秘密 ,穿过山坡的纸花
盛宴似的,点燃这个季节
多少泪眼迷离的人
菊花一样,带着隔夜的雨
把心痛讲给大地
四月,突然闪烁一下
母亲,就这样不知不觉走了
一个人就成了天上的星宿
多少次,去母亲坟头
孤立的城堡
出了家门就能看到
一路上散开的野菊花
偶尔被我们的目光顾及
像母亲豢养的毛茸茸的鸡仔
趴在脚背,心就痒一下
有一天云会聚拢起来
云里雾里
滑过我脸颊的雨滴
就是母亲甜蜜的爱抚
吕敏航:男,甘肃西和人,笔名漠秋,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陇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绿风》《新国风》《中外文艺》《作家报》《当代小说》《兰州日报》等报刊杂志,有诗作入选《当代诗歌散文精选》《中国当代诗人作品精选100家》《2016中国诗歌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等多种选本,出版教育随笔集《桨声帆影》(团结出版社出版)
诗观:以独特的视角触摸生活的质感。
通联: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北川初级中学 742100
邮箱:101689021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