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用枯叶煮出来的梦》
--月曲了《泡茶》赏析
寒舍太小
所以把回忆改成书房
房中唯一的书本
是你爱读的人间
室内无风雨
人情世事都成了窗外的远山
宁静地板上
岁月片段
是待客的几张草席
等候你
撞门而至
荒芜的桌上
枯叶为我们煮梦
月色有香味
深情可以浅尝
温暖的灯下
杯子烫手
如掏出来的心

“人间”是所有人所共有的,无论你是上层社会的显赫人物,还是底下层的市井小民,或遁居山中的隐士。但诗人月曲了的“人间”毕竟有层次上的不同,不是一般人生活的空间,而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场所”,把浩瀚的人间改装成一个简单而富有禅味的“场所”,这样的设想是大胆的、创新的、别具风格的。
他说:“寒舍太小/所以把回忆改成书房”,就诗人所生存的那个空间来说,“寒舍”再怎么大,怎么豪华现代,都显得太小了。然而,我们脑子里所装的那个“寒舍”,可以无限的扩展、延伸,跨越时空的束缚。诗人带着恢趣的笔调自谦“寒舍太小”,所以只能把“回忆”浓缩成一间小小的“书房”。这间书房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惯见的那个充满书香的空间,而是已经不存在的“回忆”,把回忆改成书房,是个新颖的设计,既现代又古旧,典雅又沧桑。
书房里有些什么吸引人的风光呢?
顾名思义,书房就是储放书的地方,即使是属于“回忆”的部分,也该呈现出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内容,但诗人却说:
“房中唯一的书本
是你爱读的人间”
书房里只有一本“书”,这可不是什么世界名著,却是人人不可避免,天天面对的“人间”。这本书的书名就叫做“人间”,这人间是由诗人的回忆写成的,诗人的回忆究竟怎样呢?
“室内无风雨
人情世事都成了窗外的远山
宁静地板上
岁月片段
是待客的几张草席”
诗人的回忆没有人生海洋的惊涛骇浪,也没有“人情世事”的甜酸苦辣,一切都那么淡然;与其说是回忆,不如说是诗人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心情诉求、期盼。“室内无风雨”,人到了某个“心静如水”的阶段,自然趋向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势,无风无雨的生活状态,可遇而不可求,复杂的人情多变的世事,此时都成了“窗外的远山”,诗人终于甩脱了世界的喧嚣,跳出五尺红尘,是值得庆幸的。地板上的几张“草席”是为知音知己准备的,“荒芜的桌上/枯叶为我们煮梦”。由此可见,诗人的“人间”算不上色彩纷呈,内心世界是“荒芜”的,也许在真实的人间碰得焦头烂额,转而向内在寻求“宁静”。枯叶是一种朽坏的陈年旧事,以枯叶煮梦,够苍凉的。诗人创造文字的功力,的确令人激赏。煮梦一词带有煎熬之意,且用枯叶煮,双重的回忆之苦,令人难以消受。
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沉溺、而颓唐。
“月色有香味
深情可以浅尝”
由枯叶煮出来的梦,把月色渲染,月色变得有“香味”了,深情可以浅尝了,一切的往事不需要再说再回首,就让我们在“温暖的灯下”泡一壶茶,壶里有枯叶、有远山、有草席、还有那个遥远的梦,就这样浅浅的啜一口又一口,小心“杯子烫手”,因为那是诗人掏出来的一颗火热的心。
诗人“泡茶”,泡的可不是什么龙井、观音茶、普洱之类,而是一壶“人间”。

月曲了,本名蔡景龙(1941-2011)。中学时代加入菲律宾唯一的华文新诗创作团体-自由诗社,进而接触台湾六○年代现代诗的热潮,自此对于新诗便有持续关注的热情。但却因1972年菲国政府突然宣布军统、戒严而停笔。 到1982年,华报副刊复刊,才又提笔创作,重要作品均写于此时期。作品收入九歌版《新诗三百首》、尔雅版《小诗选读》及多本重要选集。著有《月曲了诗选》、《月曲了诗集》、《我的眼光是碎的》,并与妻子王锦华合著《异梦同床》。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