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超生游击队致敬”
文/陈天林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把经济搞上去,把人口降下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
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超生游击队的出现却使这一原则大打折扣。他们曾被翻墙装粮,见物整价,最后不得不逃离家乡,窝居在异乡的寒窑破洞也要是个儿女双全。
尽管这二胎孩子不给分田地,不上户口,他们也不计较,不理论。……这些丝毫也不会使他们的幸福感受到冲击。
家庭的完整,有儿有女,儿女双全,这是人们幸福感的基点,因为这是人性。高官得坐,金银满囤,回到家里,空空落落,绝不会有高的幸福指数。人们不会忘记祖训:“”一子难教,一枝柴难烧。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被计划掉的说不准是一个爱因斯坦,一个牛顿,一个雨果一个比尔.盖茨。遗憾随之而来,迄今为止,成千上万的失独家庭使多少人处于天塌地陷的痛苦之中。再多的金钱撫慰,在这里也是一钱不值的。
是超生游击队和那些一生再生的先觉使我们的人口一直保持在缓和增长的趋势。若按421的模式,数学再差的人也知道,三十多年来人口要减少多少。
人的因素第一。能行动的赶快行动吧!为自己,为社会,为中华民族!
(写于2016年秋)

作者简介:陈天林,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宝塔村人。扶风县诗联学会,作家协会会员,宝鸡楹联学会会员,陕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农民日报》《宝鸡日报》《传奇文学选刊》。有作品被毕林飞先生选入《扶风年俗》,被马婷女士选入《西府名人》。《西安头条》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