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诗的味道
——黄元元《扉页上落下纯诗》赏析
一张纯白的信笺
写下爱的誓言,字据
粉粹在分手后
口水,滴在废纸旮旯处
污迹流向低洼,废纸依然
我在扉页上落下纯诗,书本
缓行在捐赠途中,归宿
落入寻常巷陌
我想有一位少年,或许
是位妙龄女郎,诵读朗朗
诗人在远方,听着
熟悉的句子入了梦
梦里,嗅到你的体香

再三品读这首诗,我的思维陷入一团混乱,既真实又虚幻。待思想慢慢的沉淀,才理出一个头绪。我想,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是有意把诗的核心思想隐藏起来,让读者读得很费力。
一般来说,“扉页”指的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也可能指日记簿或心情的投影,但作者称它为“信笺”,那就是信簿的第二面。所谓“纯诗”其实不是诗,而是“爱的誓言”。这信笺也等同日记了。爱的誓言没有承载的相关的内容,属于秘而不宣的内容,分手的“字据”也一样,为何分手要用“字据”呢?显然这是感情的债务。
为什么会分手?作者不说,他侧重在被“侮辱”的情态下,“口水,滴在废纸旮旯处/污迹流向低洼,废纸依然”,这已是分手之后所蒙受的屈辱,也许从另一个角度大致可理解分手的原因。
面对这难以忍受的打击,作者还有心思写诗吗?而且写的是一首“纯诗”,那作者过于理想主义了。那些书本(也许是两人共同拥有的资产)已在“捐赠途中”,它的归宿是“落入寻常巷陌”,由此可看出,与作者“分手”的不一定是人,而是过去写的作品,只不过用这种方式婉转的表达出来。
首三节诗已写得完整,往下该如何发展呢?“我想有一位少年,或许/是位妙龄女郎,诵读朗朗”,虽然是想象,也可当成是作者的化身,他愿意像少年或妙龄女郎那样,保持一颗少年之心,但写得太隐晦,难以捕捉作者的心态。
“诗人在远方”(也许暗喻过去的诗),“听着/熟悉的句子入了梦”,连做梦也梦到了诗,可见诗与作者已合而为一。“梦里,嗅到你的体香”,这体香当指诗的味道。

黄元元,香港多元跨界达人,职业艺术家。乐队和合唱指挥、大提琴演奏、声乐(男中音)、舞台话剧、书法以及文学创作。现任 国际青少年艺术教育协会 主席、香港节日室内乐团 团长兼艺术总监、香港中华文化总会 副理事长。
出版杂文集《直觉的程序生活》,散文诗录入《深圳散文诗选(创刊号)》。个人诗集《窗户为我留了一条缝》翻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菲利宾文和越南文;《中英对照·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黄元元短诗选》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