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天堂”里的梦幻鸟
--高澈《有一种梦幻的鸟》赏析
有一种
梦幻的鸟
它停在花梗上
永远展翅待飞
风梳过身体
从来不啾啼
只有惬意的摇曳
一心伴着枝叶
不弃也不离
你与它
可以那么近距离
默默凝望
触它一身
橙色的娇躯
不期待
不讶异它
扑棱翅膀飞不去
它的天堂
就是一朵花
只有太阳
听懂它的话

诗确实是很奇妙的东西,一首看来平平无奇的诗,因为一两句奇特的诗句或意蕴极其丰满的意象,整首诗便赋予一层釉彩,在幽暗的角落里发出诱人的光闪。
高澈的《有一种梦幻的鸟》便是如此。
这鸟儿不是在天空翱翔鸣唱的鸟,而是诗人“梦幻”中的鸟,它是不存在的,却又是诗人心中真实的鸟。这只梦幻的鸟,就是“它停在花梗上/永远展翅待飞”。待飞是一种姿态,时间停顿在“花梗”上,梦中的鸟儿是凝固了的“展翅”--这样的一只鸟儿,能飞吗?飞向哪儿去?实际上,它是诗人朦胧的期盼。
“风梳过身体
从来不啾啼
只有惬意的摇曳
一心伴着枝叶
不弃也不离”
风梳过鸟儿的身体,似在催促,然而,鸟儿“从来不啾啼”,它想“啼”些什么呢?无非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既然如此,干脆保持沉静,只随着风儿的吹刮而“惬意的摇曳”,摇曳并不表示随波逐流,对鸟儿来说,“一心伴着枝叶/不弃也不离”便是它信守的盟约,尽管那天地是如此的“窒闷”。
“你与它
可以那么近距离
默默凝望
触它一身
橙色的娇躯”
你可以近距离的观赏着鸟儿,观赏着枯枝,与它“默默凝望”,用心灵的触角去“触它一身/橙色的娇躯”。诗中的你是个泛称,泛指所有凝立在鸟儿和枯枝前的人。我想,诗人所看到的应是一幅画,只不过被移植到诗人的“梦幻”中来,诗人把它“诗化”了,所以“不期待/不讶异它/扑棱翅膀飞不去”。它的确是飞不走的,飞走的是诗人的心。
“它的天堂
就是一朵花
只有太阳
听懂它的话”
对鸟儿来说,那朵花就是它的天堂;它依附在那儿,与花或枯叶汇成一体,无分彼此,这样和谐而充满诗意的感动的瞬间,凡俗之人是无法体悟的,“只有太阳/听懂它的话”。
最后一节诗令人产生一种辽远而深邃的想象;诗人是懂得“玩诗”的,诗里有一股淡淡的婉叹,渗透在无声的空间里。
高澈,原名高水明,七十年代出现的诗人,著有诗集《生命的艰途》。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