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背村,在苹果飘香中崛起(报号文学)
文/陈天林
寺背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关中乡村。因处法门寺以北而得其名。和处法门寺之南的寺南相对应,故有寺背寺南之称。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苹果大面积栽种而迎来了她迅速发展的的春天。
“咱们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只有改变观念,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才是最好的途径。栽种苹果树,是目前最佳选择。…………”这是在当时当地,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脱贫致富动员大会上听到的农村专家的总结讲话。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寺背后村民的心窝里。
一,村民在行动
在哪片地里栽,栽什么品种,成了村民们议论的话题。饭后,傍晚三个一堆,五个一起,讨论得不以乐乎。
其实在这之前,村里有几个年轻小伙栽的苹果树已经挂果多年了。只因都是秦冠和黄元帅之类的品种。品质欠佳,一斤只卖三四毛钱。但产量高,摘下来的苹果堆一起一大片,象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的粪堆。其他人羡慕不已。但他们不满足现状。以国良、建岐、三有等几个人组团,去外地考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去山东,山西又到陕北沿途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利弊权衡,终于找到了适合优生的理想品种——双矮红富士系列。
这个系列的红富士以它树型小,成花容易,果个大,果型好,着色快的优点获得了人们的赞赏。没几年时间就成了本村果农的主导品种。也使寺背后苹果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后几年,临村的村民相继来寺背后打条子,换品种,使这一优生品种遍布法门以北,乃至扶风不少地方。
苹果生长期的管理由光果到套膜袋,再到套条黑,最后到套三色袋子,经历了三个提升过程。苹果套袋的使用,大大的提升了苹果的品质,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栽种面积年年翻番,卖果难成了又一个新的难题。
…………

二,走南闯北找市场
又是国良他们三个人,先把自家的苹果按市场营销标准装了箱,找信息站联系好运输车辆,装货上车,第一次到达成都,首战告捷,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趁热打铁,再来一波,谁知市场的原因,没那么幸运,一个礼拜的时间才算告罄。但情况虽不及上次,但公夫不负有心人,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可敬的。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个走出去的潮流在寺背后兴起。北上西宁,銀川,南下广州,江门,东去武汉,上海,几乎踏遍了所有果品批发市场。苹果着色已好,就要摘果装箱走货。那就得风雨无阻。地头搭起了帐篷,所有人员只是简单的做个防雨措施,就要把果子采摘下来,若逢雨天,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啥时候车上了路,才能松口气。但果农心里总是甜甜的。经过好多年的市场交易,村里不少果农结识了好多批发市场果行的老板。这些老板每到苹果上市之前就来寺背后找到他们的客户,表示欢迎的诚意,请吃请喝,都想强强联合,双赢互利,合作愉快。…………一年一度秋风紧,苹果总算卖出去了。但俗话说的好:“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其中的酸甜苦辣使人们更加坚强。咱们陕西人爱吃面条。可南下全是大米饭,生活习惯的差别,要想适应,一时半会还是有许多不便的。难怪有果农见谁装箱,就调侃说:你又吃米饭去!
[图片]
三,紧张而热闹的劳务场景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几年过去了,寺背后近千亩地都成了苹果园。每年套袋都得请帮工。村里自家人手都不够,只得到外村请人。张吴,齐村,许家,樊村,云塘,黄堆…………以北的村子把人请遍了,以至过西沟,请到了岐山境内。每天七点以过,赶会一样的人流涌向寺背后。近千亩的苹果树,一千五百多万只袋子。这么庞大的数字,一个一个要小心翼翼地套在幼小稚嫩的小果子上,多么不容易啊。寺背后的果农深有体会,他们要和帮工搞好关系,为他们准备了最好的餐饮招待。帮工象给自家干活一样,作好每一个工序。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了秋季国庆中秋佳节前,撕袋子的活路,还得请帮工来完成。有的在套袋的时候已达成协议,到时候电话联系,一般都不会有啥变故的。但秋季摘果子的人员还是一大难题。不得不开着各种车辆上门去接,紧张的一天是从接人 开始的,下午再送回去。她们边干边开玩笑似的说,寺背后村活这么多,这么累,谁肯把闺女嫁到这里。其实她们心里清楚的很,活多也累,但收入多,富裕,日子过的舒畅。暗地里给自家闺女找婆家。因来给寺背后套袋,把闺女嫁到这里的就有五六个。这虽是题外话,但她们对寺背后的认可亦见一斑。
走进寺背后的农户家里,谁家没有四五拾个用布料包缝好的竹子笼,谁家没有七八个疏花定果,套袋子活动梯子。这些生产工具也见证了寺背后人艰辛的创业之路。如果集中在一起,可能得有个前四后八来拉走!
…………
每天秋季双节前夕,寺背后以果个大,着色好,品质优赢来了交往多年的客商,代办。召公杏林的老李老张,南阳天度的老王老冯,还有岐山的老孙两哥两,都是慕寺背后之名而来的。在慈惠路的十字设有接待联络站,每天都有果农在那里自发接待。有的客商代办就直接到前年装苹果的地里去,看罢货,再打电话叫果农,拍板成交。手里给定金,嘴中说摘果时间。合作愉快,皆大欢喜。西北果业平台的张总和龙总(187****8666)就是寺背后的老客户,年轻有为,平易近人,干练豪爽,交易公平,以走货量大深得果农喜爱和欢迎。成了本村果农的座上宾。还在朋友圈加了微信,成为好友。不时的聊天交流互动……

四,风雨过后见彩虹
寺背后全村近一点千亩苹果园,每年套袋子在一千五百万至二千万只中间游动。年毛收入在八百万到一千万中间。收入在拾万元以上的家庭有三分之一。家家修建农村小别墅,室内装修摆设豪华气派,用开发商的话说,是精装修。家家都有大学生。有私家车的超过一半。在城市买房产的超过五分之三。村内有苹果冷库两座,容量都3在百万万斤以上。在边际效用的带动下,周边不到两公里范围内,相继建起苹果冷库七、八座。极大的放便当地果农,也调节了市场供应。适龄青年都在婚龄期结了婚。无剩男,更无剩女。老年人不光享受着国家的养老保险和高龄补助。在家里都得到了晚辈的细心关爱和照料。无有遗弃和怠慢。全村适龄儿童入园入学率达百分之百。 全村和谐。幸福安康!村里还利用空闲荒弃地修建了一千多平米的游乐场,安装各种健身器材拾多套。蓝球场,乒乓球案应有尽有。还修建小亭子一座,成了村民和儿童健身和游玩的好去处。也成了村民信息交流的平台。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堯”寺背后村民一定团结在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励,在果业生产和发展的前进路上不断创新,使寺背后的果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中国梦,建设和谐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