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瑞雪纷飞的记忆
——半纳《暖》赏析
忧伤渐渐化开,和风柳眼
飞鸟抚摸微笑
拂尘如酒
春天的指尖挠过,故乡的腰肢扭了扭
炊烟就酥了
冻土次第顶开一芽芽苏醒的记忆
旷野,与一株梅邂逅
白色火焰上扯下二尺红头绳
清风沐浴清风,雪粒
搓揉雪粒
阳光扎进肌肤,一寸一寸
输血
与兴亡无关
木棉树把梦伸向天空
薰笼烛照
再拣选些隔世的炭火
把冰冷的灵魂
轻轻
摊上去

该是春暖花开时节,那些掩埋在冻土里的记忆又再复苏了。记忆里的“忧伤渐渐化开”,变成“和风柳眼”,好一幅涤荡人心的画面。春天终于来了,“飞鸟抚摸微笑”,这微笑不仅是天空的,也是大地的,更是季节的,连空气中的微尘都含着酒香。开头写得热闹而生机盎然,文字的表达相当准确。
在作者的故乡,春意更浓,作者大胆的设想:“故乡的腰肢扭了扭”,故乡不是物质化的物品,能扭动吗?扭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一句拟人化的写法,为的是引出下一句“ 炊烟就酥了”,炊烟一酥,作者对故乡的记忆也就复活了。酥是异体字,本指松脆而易碎的食品或肢体松软,缺乏力量,但也可借来形容某种情态,如元代关汉卿《救风尘》中有“休道冲动那厮,这一会儿连小闲也酥了。”这与“炊烟就酥了”的用法是一样的。
作者走到野外去,“与一株梅邂逅”,这里是双关语,一指梅,一指像梅一样的女子,邂逅产生意外的惊喜。纷飞的瑞雪化作“白色火焰”,而红梅盛开了,“ 清风沐浴清风,雪粒/搓揉雪粒”。春天的阳光正猛,照在红梅上,“阳光扎进肌肤,一寸一寸/输血/与兴亡无关”。前两句形容得恰如其分,后一句有点煞风景。
木棉树也开了,“把梦伸向天空”,这一句写得很美,意境深远。“薰笼烛照”是一句修饰语,用意在于衬托伸向天空的梦。“再拣选些隔世的炭火/把冰冷的灵魂/轻轻/摊上去”,在表达上虽然有点生涩,但也符合诗题“暖”的要求。

半纳,原名陈毅功,58年生,湘籍,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流派》诗刊副主编,“世界诗歌文学“诗词执行主编,凤凰诗社美洲一社副社长。曾获 “中华情”诗歌散文大赛金奖等诗赛奖项,2017年获中国新归来诗人奖。作品散见报刊网络及各种诗歌选本。半纳的诗观:诗是字的音乐心的舞蹈灵魂的歌唱。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