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良的诗(7首)

1》纸上的麦子
一直忙于收割纸上的麦子
驼背的腰身一弯再弯
很像一把老家砍山的镰刀
好久没有听到双亲的叮嘱了
暑热漫过汗湿的思念
牵挂就是窗口伸长脖子的张望
把手机贴近遥远的山村,屋后哗哗
啦啦的溪流,窗前叽叽啾啾的鸟语
争相挤入听筒,忙着为二老配音
二妹病已痊愈,父亲又可以出门远行
母亲说到自己,九十多岁的笑声
响彻红松林,引来千山万壑的呼应
每句话都像小兴安岭熟透的马莲果
沟枣子,浓香扑鼻,粒粒都装满了
大山的陈酿,含到嘴里心就化了
每次醉饮,都如一次灵魂的省亲
一步步走出大山,两脚趟满了乡情的露水
再次走回麦田,到处都是蝈蝈的叫声
2》爬 树
爬上一棵老杏树
把熟透的杏子从七月的枝头
摘下来,顺手摘下一把鸟鸣
装进堆满阳光的柳框
曾爬上故乡百年老松,摘下松塔
一粒粒取出松籽,背到百里外的县城
换成母亲的油盐酱醋,奶奶的针头线脑
自己走出大山,到外面走走的机会
也曾爬上屋后的白桦,把写给山村的
小诗,抄上树皮,三十年后爬上去阅读
字迹早已荡然无存,唯有一只只
湿漉漉的眼睛,与我默默对望
总想爬上诗国的一棵橡树
穿过流岚 虹霓和悠长的叹息
俯瞰人间挚爱,学会心手相牵
把日子吟成诗,把岁月爬成树
有了外孙,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
一抱在怀里,他就想爬上肩膀
去触摸天空,像要为夏夜
摘下几颗燃烧的星星
3》戴墨镜的人
护目也护心
即使天空阴云笼罩
也要卡在视野之后
像一双行走的推手
一些人越来越喜欢镜片后的世界
仿佛喧嚣被深重过滤
仿佛人间被涂上宁静
仿佛时间被装上了减震器
如果匆忙,与至交或宿敌
可以视而不见,擦肩而过
凝望太阳,像在追问明媚
注目花草,似在猜测清芬
两个镜片,就像两堵高墙
把自己阻隔世俗之外
却无法拒绝日子的活色生香
偶尔摘下墨镜,就像撕下了两贴
膏药,立刻会被姹紫嫣红拥抱
生活站在百花深处,还是那么美好
4》住在塔尖上的喜鹊
抬起头来,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就像那些忙碌的蚂蚁,只有蹲下身子
才能看清它们为生计奔波的背影
近百米的高度,光靠翅膀是攀不上去的
还要有不畏风寒的勇气和对一份爱的坚守
从早春开始动工,用嘴做肩膀 做吊车
用沉默做号子 做梯子,把一根根树枝
和草棍运上塔尖,打造一座爱情小屋
偶尔歇歇脚,看人间万象,左边
是安静的日子,右边是沸腾的生活
才知道,飞得再高也还是大地的一部分
俯瞰也是一种仰望,总要告别蓝天
寻找肥美的早餐,结交住在树上的朋友
于是,归来就像回了一趟老家
当把星星孵化成鸟,就把一小块天空
领下来,到地面上走走 飞飞,教它们模仿人间
的苦乐,粗着嗓门,来一段新版的秦腔
5》提着鸟巢的树
楼下的杨树林,除了风
和啄木鸟稀疏的敲门声
就是空荡荡的绿
没有鸟窝,就挂上一只
红松的质地,散发大森林的清香
如一座设计精巧的别墅
等待一个无处投宿的家族进驻
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
一群又一群,把它当做风景和航标
留下一片羽毛或一个梦
之后,展开翅膀,继续去寻找远方的家
那棵大杨树依旧站在老地方
伸出手臂,提着鸟巢
像一位提着灯笼的母亲
守望游子归来的村口
偶尔有人路过,总要蹑手蹑脚
把手机举向鸟巢,然后揣进怀里
就像揣回了一片天空一样蔚蓝的爱
6》夏夜,落满熟透的杏子
一颗接着一颗
熟透的杏子还在窗前坠落
像告别天空的星星
落进鼾声,融入梦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用淡淡的苦,述说短短的香
看不到的背影越走越远
像一个酸甜的传说,还在时间的嘴里回甘
如果仔细聆听,却能听到
那些碎裂正用柔软的奔赴
完成遥远的回归,把一颗完整的心
提前播入明春,成为大地凸起的一粒粒幽香
此刻,多少人如我,倚着夜色
听一枚杏子最后的绝唱
只是谁也无法把它们送回枝头
从青涩开始,再成熟一次
7》雨后的麻雀
风雨过后,它们照样用叫声
拧干蓑衣,逡巡于林荫小道
为又一个日子寻找泡了一夜的口粮
为让大地觉得快乐,就以音符的姿态
跳跃式前进,每一步都像奔波
就如那些赶赴十字街头摆开小摊的商贩
即使口里含的是一粒沙子,也要唱出
米粒的快乐,沙哑是祖传的秘方
可以疗伤,也可以为活下去壮胆
走走停停,有人通过就把路让开
再用大把的时间,把小小的肚子填饱
或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换一种活法
一次次从天上下来,却不是上苍的宠儿
泥泞里留下的爪痕,多像我们跋涉的脚印
如果抄录下来,每一行都是晒不干的句子

【诗人简介】王国良,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 诗文见诸《诗刊》《星星诗刊》《诗林》《诗潮》《延河》《大地文学》等180余家文学期刊,入选《新世纪诗选》等50余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祖母绿》。有诗被译成英文、德文,编入德国基尔大学教材。获中国诗歌在线2018中秋节诗赛一等奖等40多次诗歌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