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小学老师
我记得老师刚刚调到学校后,就连续两年成为我们五、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
李老师平时上课很认真。每一堂课都讲得很认真仔细。生怕哪位同学上课听不懂不明白,下课后又非常耐心地为同学们辅导,直到大家都学会了,才放心离开教室。
音乐课堂上总能听到老师洪亮的歌声,《打靶归来》、《地道战》等等,他耐心地一字一句教我们唱着“红色歌曲”,使我们从小就树立了爱国的思想。
体育课上他没有了文化课时的严肃,和我们打成一片,一起踢足球,跳皮筋,丢沙包……这时候大家就不觉得他不像老师更像我们的好朋友。疯玩起来简直就像是个大男孩。
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不知道放弃了自己多少休息时间给我们讲故事。
下课了,操场上阳光明媚,老师坐在操场的那堆沙土上给我们讲故事。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坐在他身旁。他讲的声情并茂,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那温馨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用故事的方式激发了我们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当时,生活条件很差,我们除了课本以外就没有任何课外读物。老师怕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被城里的孩子落下,为我们能够读上书,多读书,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决定利用周末时间给我们做个图书柜,但是没有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同学们便都主动地从家里带木板、斧头、手锯、钉子等。老师还提前画了一张图纸,就这样照着图纸,师生合力完成了一个“爱心图书柜”。我们看着教室门口的那个崭新的图书柜,欢呼雀跃,高兴得不亦乐乎,老师看了这一切也欣慰地笑了。
没有毛笔,老师统一给我们买回来。没有纸,老师就让我们回家用针把几张报纸缝在一起做写字本。我们都很节俭,总是把报纸的两面都写上字。老师先教我们楷书基本笔划,他手把手地挨着个教我们握笔姿势。我们每写一个字都有他的辛勤汗水。他又像一位慈祥的父亲,耐心认真地用他的大手握着我们的小手,横平竖直地写着中国的方块字。李老师总是深切地教导我们,要像这些方块字一样堂堂正正做人,做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升中学考试的那天。学生在教室里考试,老师在大门口外等待,老师那焦急的心比我们还着急。当我们考试结束后,一个个走到老师面前时,老师挨着个的问:“考的怎么样,有不会的吗?”我们回答:“题不难,都做上了。”老师这才放心了。
当老师要离开的时候,我们都围着他,抱着他一起痛哭着,苦苦地央求着说:“老师您能不能跟班继续教我们?我们都不想离开您!”这时,老师微笑着看着我们每一张天真无邪的脸说:“怎么可以啊!中学有老师,他们不要我。”老师回答着,看着我们失望的眼神,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看着我们难过的样子,不停地安慰着我们。我们听了更加伤心了,哭得更厉害了。 他是最了解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好老师。他的爱心,真心,热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我敬爱的李老师!您把爱种在了我的心里。您把敬业精神传递给您教过的学生们。我向您致敬!
——2019.6.28.晚
作者简介:杜娟 /笔名:满山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人,现居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
主要 散文作品《梅花已开您却不在》发表《莱西文学》,现代诗代表作《姥姥的老屋》。曾拜莱西词作家刘成保先生为师,文学指导老师刘永祥老师。感谢恩师们的付出。感谢一路陪伴我的父母,和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