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诗歌翻译版特刊
悼诗人、译友齐云编者语:诗人、译友齐云老师于2019年6月27日逝世,47岁,齐云老师生前多次参译《英诗同题翻译》,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关心着译诗,“卧龙先生,我遇到重大变化,不能再参与今后群活动了。祝中诗译版在你的领导下越来越红火”“我查出重病,自感随时会辞世,特来告别一下”这是2019年6月14日晚齐云老师给我最后的留言,获悉齐云老师去世,心情是沉重的,但沉重过后是什么,或许将译诗之路默默坚守下去就是对齐云老师最好的安慰,齐云老师安息!
齐云,男,1972年3月生于安徽和县,生前居于合肥,在企业工作,东方诗社创建人之一,该诗社已持续活动近二十年,以研究新诗格律理论和推广格律体新诗为宗旨,诗社有同名诗歌论坛和纸质半年诗刊。
译诗群悼齐云
Our hearts go to the young poet and his family。
我们对年轻诗人的逝世其及家人表示沉痛的哀悼。
——(美)Johnny
一身诗意同鹤去,半寸译心齐云飞
—— 王庆国
齐吟悲歌千里外,云送诗人九霄中
—— 魏家海
齐备译心留浩宇,云集诗意慰贤才。
—— 史潘荣
悼齐云
文/非洲来客
诗人不惧死,活着为诗生,
活诗留人间,
生死自坦然。
悼齐云
文/邓遵红
齐叹老天妒英才,
云低雨急众心哀。
千诗万情随君去,
古圣今贤难释怀。
悼念齐云
文/秦志良
齐驾鹤仙去,
云散花草哭。
译作化风雨,
诗叹如朝露。
悼齐云
文/陈亚明
天妒吾英才,
缪斯叹灵感,
风摧吾秀木,
华章恨圣手。
悼齐云
文/石永浩
齐聚因译情
云随诗意行
安然乘鹤去
息心赴天庭
悼念诗友齐云
文/瑞峡
我
能把夕阳挽留
搁在青山之上
能拨开云衣
牵来作伴的月亮
能把我们的友情
藏入时间之外
却不能为诗友
驱走可恶的魔恙…
翻开灿烂的诗城
最精彩的一页
把你像书签一样
轻轻的存放
2019年6月30日01:16时于上海
悼念齐云老师
文/任雨玲
你向着东方而来
又乘着诗风而去
格律新诗的热土
留下坚实的足迹
十载有余的诗园
播种深情的诗语
中西文化的大厦
有你架起的天梯
你是皖南的名山
皖南的名山是你
你的名字叫齐云
山山水水呼唤你
把祈祷诵成一首小诗
托绵绵的白云寄给你
(作于2019年6月29日北京)
悼译友齐云
文/于元元
想不到那美丽的诗行变成绝句,
庆幸还可以把绝句作书签收藏
人的一生阡陌纵横
多谢你用一把灰的智慧指明方向
念奴娇·悼念齐云老师
文/花剑(李磊)
惊闻噩耗,年轻的诗人和译家齐云老师突然离世,年仅47岁,心中万分悲伤。尤其是重温他的诗文译作,更感命运不公,天妒英才。我虽与齐云老师交集不多,但读他妙语连珠,琴瑟合一,原玉与译文相得益彰,不禁黯然神伤。近段时间以来,我的诗朋译友,同学同事等纷纷离我而去,更使我心情沉重,我不想追问是什么原因,也不想把生活弄得特别悲凉,我只有祈求上苍,放过这些善良的人。也祝愿我的朋友们,苦难人生,我们各自珍重。特填《念奴娇·悼念齐云老师》,以表寸心。
夜歌盛夏,
更堪伤,
月满河流悠长。
往事遗灰尘与土,
转眼人间天上。
寂廖繁星,
梦游仙境,
阅尽千重浪,
幽悲如许,
自当良译轻唱。
妙和胜景西东,
云飘泪落,
得句齐惆怅。
高韵清风留玉露,
笑看秋波春浪。
浩渺红尘,
断吹横笛,
天冷须思量。
芳华难叹,
诗朋心动无恙。
2019.6.30.于广州注:词内多用齐老师的译句题目和意象,并嵌齐云名。双调100字,前后各十句,四仄韵,苏轼正体,词林正韵。
齐云老师部分译诗
蒂斯黛尔诗选
齐云 译
萨拉•蒂斯黛尔(Sara Teasdale, 1884-1933)简介:美国女诗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勤奋好学,自学成才。曾侨居欧洲和中东,1916年定居纽约。1918年她的诗集《恋歌》获美国第一个诗歌普利策奖。1929年,她与共同生活15年的丈夫离婚,1931年其恋人也是美国著名诗人林赛自杀,1933年1月29日她于纽约寓所服了大量安眠药再也没有醒来。她的主要作品有《献给杜丝的十四行诗》(Sonnets to Duse and Other Poems,1907)、《特洛伊的海伦》(Helen of Troy and Other Poems,1911, 1922再版)、《百川归海》(Rivers to the Sea ,1915)、《恋歌》( Love Songs ,1917 )、《光与影》( Flame and Shadow ,1920, 1924再版)、《月黑时节》( Dark of the Moon ,1926)、《奇异的胜利》( Strange Victory 1933)、 《诗选》(TheCollected Poems ,1937)等。译者认为蒂斯黛尔诗作语言朴实无华,表达自然流畅,情感真实、敏锐、纤细。她对感情,对自然,对人生的那份真挚以及多愁善感的心灵,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现代主义诗歌几乎一笼世界诗坛时,蒂斯黛尔基本保持了古典的抒情方式,正因为这种抒情方式,她的诗未得到多数“专家”的青睐,但更多地得到普通读者的欣赏,保持长久生命力。其诗作大部分是情诗,忠实纪录了一个女性一生的爱情历程,从少女时期对爱情的天真浪漫的美好向往,到青春时期的相恋相乐,再到中年时期爱情的疲乏疲惫,最后到恋人之间的相互猜疑和折磨及爱情的幻灭。她虽然出身于一个有浓郁清教徒气息的富商家庭,但从诗作看她从未从基督那里获得力量,她的生死观不是死后永远入天堂或下地狱,而是颇为接近轮回的东方思想。她似乎只信仰爱神维纳斯,爱情幻灭后她也只有死亡一条路可走。她情感丰富,但似乎智慧不足,拒绝接受现实爱情的缺撼,固执停留在幻想中的理想爱情,未能步入心灵宁静的人生阶段。设想她若生在中国,绝难保留人生唯有爱情的观念,唯此,她和她的诗作才显得尤其可贵,是一个可供细究的中西人性天生共同及后天分道扬镳的绝好样本。
Night Song At Amalfi
I asked the heaven of stars
What I should give my love –
It answered me with silence,
Silence above.
I asked the darkened sea
Down where the fishers go –
It answered me with silence,
Silence below.
Oh, I could give him weeping,
Or I could give him song –
But how can I give silence,
My whole life long?
艾玛尔菲夜歌
我问繁星闪烁的苍穹
该给爱人什么
苍穹无语答以沉默
上方沉默
我问幽深黑暗的海洋
渔者何方出没
海洋无语答以沉默
下方沉默
哦,我可给他悲泣
也可给他欢歌
但我怎能忍心沉默
终生沉默
译后记:这是蒂斯黛尔的一首精品诗作。氛围神秘,意境优美,爱情淡中见浓,名副其实的夜歌。
The River
I came from the sunny valleys
And sought for the open sea,
For I thought in its gray expanses
My peace would come to me.
I came at last to the ocean
And found it wild and black,
And I cried to the windless valleys,
"Be kind and take me back!"
But the thirsty tide ran inland,
And the salt waves drank of me,
And I who was fresh as the rainfall
Am bitter as the sea.
河流
我从晴朗的溪谷流来
一路追寻无边的大海
以为在它宽广的胸怀
我能得到安宁和舒泰
终于让我找到了海洋
却发现海洋黑暗疯狂
我向溪谷哭断了肝肠
“行行好带我回到家乡”
潮汐急切地涌向内河
我被海波无情地吞没
曾经如雨露清新的我
而今象海水一般苦涩
译后记:这首诗当是她爱情幻灭时期的佳作之一。译诗排列方式由孙则鸣提出,整体外形像一条流动的河,首节和次节渐远又回的诗行,末节的包围吞没的排列,完美呼应了诗歌内容,是一个很难重复的经典诗行排列。断行排列本从西诗引入,但只引入了齐头一种,而格律体英语诗歌有多种排列方式,值得新诗借鉴、应用。当然所谓的“自由体新诗”只需齐头排列一种方式就可以了,甚至这个种类的很多所谓“诗歌”,比如“口水诗”,连分行也不需要的,因为它们不配为诗。
Dust
When I went to look at what had long been hidden,
A jewel laid longago in a secret place,
I trembled, for I thought to see its dark deepfire—
But only a pinchof dust blew up in my face.
I almost gave my life long ago for a thing
That has gone todust now, stinging my eyes—
It is strange how often a heart must be broken
Before the yearscan make it wise.
遗灰
很久前我把珍爱的宝石埋藏
后来我重回这个隐秘的地方
颤抖着以为黑暗中会有闪光
却只有一撮灰尘喷溅到脸上
为了得到它当年我拼命挣抢
不料化成灰还将我眼睛刺伤
让人感叹的,心灵要伤透几场
时间才会让心灵的智慧增长
译后记:从此诗可略窥蒂斯黛尔多么擅长以诗的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顺便狠狠鄙视现代主义诗歌,犹如魏晋六朝玄言诗,一百多年喧嚣中国诗坛,却统统扫进历史垃圾堆再无后人问津。诗歌这种精巧的文字,不长于表达思想,而长于言情抒志,废情逐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一群看似深刻其实肤浅、通过追新逐异来显示自己的作者(仔细观察就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向同类性质的读者征收智商税。
Full Moon (Santa Barbara)
I listened, there was not a sound to hear
In the great rain of moonlight pouring down,
The eucalyptus trees were carved insilver,
And a light mist of silver lulled the town.
I saw far off the gray Pacific bearing
A broad white disk of flame,
And on the garden-walk a snail besideme
Tracing in crystal the slow way he came.
圣芭芭拉的满月
月光倾泻如大雨倾盆
我倾听着却无声可闻
银辉如轻雾笼着小镇
把桉树塑成雕像尊尊
远处太平洋灰气氤氲
氤氲里生出朗月一轮
花园小径上蜗牛逡巡
留下了一条晶亮爬痕
译后记:小诗用多种手段,极力描写圣芭芭拉小镇的满月之明亮,看似简单,实不简单。首节,月光有色(佛教用语色相之色,非颜色之色),但如水已不足以形容,月光如豪雨下注;再连喻月光有声,诗人欲听雨声而不得;月光有形,如雾,笼着小城;月光有工,能把桉树雕成塑像。次节前两行,让人联想到“海上明月共潮生”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境。最后两行,通过蜗牛行迹可见,写月光之明亮。
THE FAERY FOREST
The faery forest glimmered
Beneath an ivory moon,
The silver grasses shimmered
Against a faery tune.
Beneath the silken silence
The crystal branches slept,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dew-fall
The cold, white blossoms wept.
森林仙境
象牙色玉盘洒下清辉
仙境的森林闪亮微微
光彩迷离的银白草卉
似是应和着仙乐低回
若有轻纱将静谧裹围
玉树琼枝都已经入睡
冷白的花朵流出泪水
仿佛她梦见露珠滴坠
译后记:这首诗让我想起李贺,特别是最后两行像极了李贺,只不过李贺的仙境奇诡不平,而女诗人的仙境温柔宁静。这首诗翻译须用律式音节诗(特点有三:一是意顿对位对称,二是逗内音步步尾节点字平仄相间,三是追求精致的韵式)、柔和级的声韵,才能在音响上最好地传达月下仙林的安宁。
祈愿齐云老先生,离苦得乐,早登莲台!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释圣静
2019.6.30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编委会成员名单
佛教总顾问:
照圆(智华)老上师
行愿尼师
文化总顾问:
傅天琳女士
法律顾问:
徐延爽律师(女)
文化顾问
任立
大卫
尚书
刘枫
张富英
李成虎
宋彩霞女士
昳岚(张华)女士
金铃子(蒋信琳)女士
梅依然女士
路军锋
白恩杰
文殊
刘志成
王平华女士
石天
大枪
王永纯
名誉总编辑
子磊
高彩梅女士
罗晓红女士
高巧玲女士
原野
田诗范
总 编辑
释圣静
执行总编:
琚 雪女士
常务副总编:
郭淑萍女士
副 总 编:
沙从兵,梁欢
名誉主编:
德肋撒.李
付海平女士
紫箫女士
主 编:
杨琀, 贺秀琴女士
常务副主编:
石头汤女士
副 主 编:
张新锐, 向思治, 李海霞女士
妙灵女士(兼美术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柴义叶女士(一念花开)
僧侣作家释圣静简介
释圣静:字号月印,俗名叶小兵。1971年生,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总编辑。《追梦》杂志主编。已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曾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评论达人’奖!
曾在上照下圆恩师座下修习礼法;曾礼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同兴寺住持上觉下空为授业恩师;在山西太原崇善寺住持上法下海恩师座下剃度出家。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征稿启事
为了传播佛教文化,为弘法利生建一个形象化,立体化,艺术化的,大家喜闻乐见的道场!现向佛教四众弟子,以及文化艺术界等社会各届,喜欢佛教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有识之士征集文学艺术各类稿件,但必须是正面的反映佛教生活的作品,尤其是贴近寺庙生活的有浓郁佛教气息的作品……即日征稿,常年有效!(编辑有改稿权,不愿者请注明) 正面反映佛教的诗歌(包括古诗词)、散文、小说、歌曲、美术等文艺作品,以篇幅短小的为主。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网络平台,由月印无心QQ空间、月印无心直播间,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微博,月印无心微信公众号,以及《妙笔生花文化网一一月印无心佛教文化专栏》,都市头条‘太原头条.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共同组成。 作为《作家报》《长河诗歌》,《天涯诗刊》的编辑巜追梦》杂志主编和大家文学网管理员的圣静师父,有向《作家报》《长河诗歌》巜追梦》杂志等合同作单位组稿和初审稿件,以及向《天涯诗刊》等刊物与网选发刊用文学作品的职责和义务!(无稿费,投稿视作同意使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的图片和音频,以及视频等,除了注明作者名称的外,其它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作者文责自负,与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无关!
温馨提示:本平台及释圣静所推荐的所有平台,为佛教文化或者文化公益平台。(本平合作单位有:《作家报》《天涯诗刊》杂志社,《长河诗歌》杂志社,《追梦》杂志,大家文学网,等均无稿费!凡投稿者视为同意本规则!
转载请注明来源: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及作者!报刊杂志(选集)等选用,请联系作者和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编联系QQ邮箱:2649203026@qq.com
微信号:q18100347582
微信新号:q13389616903
QQ:2649203026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6823737399
中国诗歌网主页地址:http://www.zgshige.com/c/2017-08-07/3981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