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在言外
文/胡清普
诗是生命之体验、生活之体察、生存之体悟之语言意味表达。
诗虽是语言的艺术,但真诗常在语言之外,诗虽是抒情的艺术,但好诗需要在抒情之外:语言不应多出一字,认不遮蔽诗性,情感不应高出一线,以不淹没潜思。言多必芜,情高则滥。
大诗至筒,庸诗逐繁,伪诗弄玄。

诗美只是诗歌呈现之一种,诗歌应该是呈现各种维度,包含假恶丑真善美。诗美像是一个误会,诗歌语言求美更是一条穷路。语言当求准确,是对心灵物象与体悟的准确指认,而非客观世界的物理性精准。
诗在惟我之察,独我之体,个我之悟。察世态,体物情,悟机理。世有万态,惟我之察方成诗:情有千种,独我之体方能谋:理有百端,个我之悟方为诗。
大诗存在于无限小处,因为无限之小,故能透所谓之大。我希望的诗歌是无限删减的语言之针,没有一点多余,而有咄咄逼人的锋芒,一不小心就会刺入骨缝痛处。
真诗人都是用生命吟写,生与死都是必须逼视的。现代诗因其自由本性,大量存在虚浮的东西,而用生命烧制的经验之诗,如砂中砺金。生命自有可堪与不堪,也许坚持,才是它仅有的意义,而寻找意义的可能性,也只在途中。
标准,应当是针对工业产品而客,是对工业产品合格与否的准确量化。对于诗歌,我更愿意用方向这个词来表达。说诗歌的好与坏,忧与劣,往往只是一个方向,是由此及彼的过程,没有比照量化的刻度。如果一定要说标准,诗的标准也是移动的,而非固定不变的。传统诗歌讲求和谐、优美,而当代诗更讲求活力。活力是当代诗歌更宽的标准,也是更高的标准。
作为受众,必须葆有“六心":心静、心驻、心入、心融、心会、心悟,才能化入诗中。
一个诗人的应该努力拒绝“成熟”。
诗有三境:情性、悟性、灵性。情是出发点,只有情性,诗人会不断重复自已和他人。悟是道路,充满了各种可能,给你真正的独我之印。灵是超拨,是无限地抵近神的对话。

作者简介:胡清普、男、汉族、湖北仙桃市人、1948年10月出生、松滋退休干部、文学爱好者、素有“民间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雅称。现居住湖北荆州松滋洈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