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三国之曹操的初出茅庐
文/铭滟 (山东聊城品书会)
大家还记得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怎么出场的吗?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
出场时已经青年时期了。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时期的曹操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基本一致: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三国演义》还提到了一个名字:许劭。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影响曹操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人物。

在东汉末年,清流豪族与宦官浊流势不两立。曹操出身如何呢?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费亭侯曹腾的养子,爵位承袭人。曹操生于浊流之家,是个放荡不羁的公子,他到处游玩的同时,似乎也读着书。晋代孙盛的《异同杂语》中记载了他潜入中常侍(宦官)张让家中的故事:“(曹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这段应该补充了《三国志》里对曹操少年生活的描述。
虽然清流和浊流势不两立,但是也很有交集,曹腾举荐的官僚中,不乏被视为清流豪族、后来因党锢而连坐者,这是来自司马彪《后汉书》的记载。由此可以窥见祖父曹腾的人脉关系,也说明在宦官有影响力的时代,清流一方也无法离开浊流的支持吧。
曹操在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清流朋友,入朝为官也离不开他们的推波助澜。
梁国桥玄,尚书令,实际上的总理,他一见到曹操,就看到了这个人的潜质,赌定他未来必有所成,洞察曹操的桥玄,待曹操甚厚,少年曹操被允许出入桥玄家的内室,并接受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导。这个记载来自后来曹操的一篇祭文。官渡之战后曹操大破袁绍,在归途中,专门到睢阳县桥氏墓前祭奠,祭文中写道:“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有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许劭,许子将,就是桥玄推荐的,桥玄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与许子将结交是使自己有名的一条捷径。
关于曹操与许劭的会面,《后汉书·许劭传》中记载: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曹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悦而去。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和桥玄相同的评价。
后汉乱世,可以说曹操生的逢时啊!
因为许劭,曹操开始为清流认识、接纳,这对曹操的出仕任官有直接的影响。
史志只说“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曹操是哪一年越过官僚的龙门呢?铭滟有幸读到一本日本人堀敏一写的《曹操》,翔实的记录了这一段。堀敏一认为:曹操是在熹平三年(174)举孝廉,而在皇帝身边任郎官,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负责维持国都治安。
孝廉的推荐人,另一个研究三国历史的日本人石井仁推测是,身为宦官养子又执法严苛的沛国相王吉;后来洛阳北部尉的任命是因为尚书右丞司马防的关系,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

初入职场的曹操是锐意进取的新官僚,很尽职敬业,对当权者来说过于活跃了,这注定了登上政治舞台的曹操在其中历练和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的一生都和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亦誉亦谤,又如何?而对曹操自己而言,应该是坦然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