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技艺
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清咸丰九年(1859年),湖北人黄德生、江合顺到泌阳办缫丝作坊,开始制作地毯。后来制作地毯的人越来越多,多为手工作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泌阳地毯除丝毯外,主要产品还有绢丝毯、丝毛合织毯、麻绢毯、人棉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开发研制出蓄光毯、霓光毯、东方毯等。除地毯外,还有壁毯,也叫挂毯。2010年1月,泌阳手工地毯制作技艺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
传统钩绣技艺
传统钩绣技艺是纯手工钩织刺绣技艺,吸收了传统刺绣技艺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欧美抽纱编织技艺,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钩绣作品来源于民间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的一个缩影。2016年6月,钩绣技艺成功入选平舆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8]
乔氏泥塑
乔氏泥塑源于驿城区水屯镇乔庙村。乔家数代均以给庙院制作泥胎神像为生,在安徽临泉、砀山,河南南部,湖北广水、孝感,山东曹县等地,乔氏泥塑流传。2011年,乔氏泥塑技艺被列入驻马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
桃核雕花工艺
遂平县桃核雕花工艺源自中国古代桃符文化,有着明显的宗教色彩和商贸习俗特征。桃核雕花工艺利用弓子、大刀、小刀、磨片、锥子、棉布棒、玛瑙等传统工具,纯手工制作。桃符制品分为两部分,一是古老板符:吉祥符、平安符、祛病符、避邪符、太极符等;二是传统工艺:手链符、念珠符、十二生肖符、官吏符、百姓符、福寿符、断梦符等。2011年12月,桃符制作工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
遂平大铜器
遂平大铜器是中国古老打击乐器的典型代表,在遂平最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初期已相当盛行,民国时期,铜器会的规模开始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群众主办铜器会的热情高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铜器表演进入辉煌的鼎盛时期,遍布全县各乡镇,西部乡镇几乎村村都有大铜器会。2014年12月,遂平县传统音乐锣鼓艺术(大铜器)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21]
传统技艺宝剑铸造技艺
西平县传统技艺宝剑铸造技艺(棠溪宝剑铸造工艺)的简介说,棠溪宝剑铸造工艺是河南省舞阳县北高村高氏家族所传承的手工锻打而制成各种规格宝剑的传统铸造工艺。因位于战国时期重要的冶铁铸剑基地棠溪而得名。2014年12月,西平县传统技艺宝剑铸造技艺(棠溪宝剑铸造工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