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印象 文/张静(内蒙古)
对于天津这个城市的最初印象,源于5岁时的一场病,爸妈和姥爷带我来这里做了一个手术。有惊无险的术后,自然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当时大约三个月的逗留,而至今能在记忆中翻阅出来的,只有那个不太大的四合院和某个雨后的清晨,随姥爷去买煎饼果子。那排得长龙般的队伍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油炸的香气。
当火车在暮色升腾的傍晚停靠在天津站时,儿时的记忆再次从时间滤器中倾泻下来,和着橘色的路灯,愈发斑驳错落。
妹妹和妹夫接了我,车子沿着海河边一路融入流光溢彩之中。鳞次栉比的高楼,覆盖了昔日四合院的所有符号。街头漫步的行人中,不知哪个是当年与我们共同排队等候煎饼果子的其中一位……海河水静静前行而没有一丝懈怠,像极了悠悠的岁月之河,无谓取舍,也永不回头……不时扑鼻而入的潮腥味道打断我绵延不尽的追忆。
四月的天津,真心算不上“春意盎然”。只有垂柳在微风中摇曳他的鹅黄,只有为数不多的花种在蓝天下卖弄她的乳白、金黄与粉红,其他的都还在观望与酝酿,似乎期待更为盛大的一场Party。
到了天津,怎能不来“五大道”一览?以重庆、大理、常德、睦南以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英、意、法、德、西班牙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群。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极尽奢华的“疙瘩楼”和有“瓷美楼奇”之称的“瓷房子”,这是天津地标性建筑,也是根植我心底的博览苑。这是文化历史,也是历史文化,让我在一己的生活之外,又多出来另一广袤的形态。
如果一定要给天津贴一标签,我首选“温良”二字,别问我原因,因为我真的说不出理由。两天的天津之旅,就是这两个字一直在胸中翻腾,驱不走也挥不去……是恰好这两天阳光正好?是恰好这两天微风不燥?是恰好这两天景物别致?是恰好这两天心绪宁静?树儿自顾自地吐绿,花儿自顾自地盛放,人们自顾自地优游,海河水自顾自地流淌……你不叨扰我,我亦不闯入你心房!如此,即“温良”罢。
我拍下许多照片,只为记录天津之印象;我连缀这些些文字,只为让思绪在慢旅中游丝般飘荡……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