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三洞中学(一)
汪小波
今年国庆节走亲戚,听一老者讲到,三洞中学老校长已辞世有2、3年,甚是怀念,老校长好酒,声音宏亮,爽朗的笑声,一心想把学校工作干好而呕心沥血,音容笑貌立即浮现在眼前。继任校长也大约相同的时间内,过街道遇意外而命丧黄泉。大约十年前,继任校长还邀约我回三洞中学故地重游,他对三洞中学充满了感情。两位校长相继离世,勾起了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我的诸多记忆。
前不久,我也故地重游,抬头望去,吴场中学分校的校名映入眼帘,遗憾之雾笼罩心头。更加思念起昔日充满活力的三洞中学来。头脑里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时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牧羊曲》《泉水叮咚》等等。三洞中学十年是我的青春,但因种种个个变故,让我心思重重,唯有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事业之中,方可获得心理上的些许宽慰。有人说,凡事业心强之人,心里总有难言之难而闷在心里,久之便生出种种心理问题来。
1980年8月底到三洞中学报道,热情接待我的是学校办公室里,年青年帅气的邓老师,刚从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高中政治课老师。21年刚退休的那会儿,良好的空气质量吸引我几乎每天去乐山绿心公园走一趟,常遇到邓老师也在绿心公园散步,谈起校长不幸遇车祸一事,满脸惊讶。是啊,人一退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淡化许多,也没有多少联系了。我最后就职的夹江中学,每周退休人员要聚一次,这点做得很好。但是我因来成都带孙女,也很少与老同事们相聚,难免时时心生孤独。
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开校教师会,是在学生宿舍里进行的,那时学校条件很差,没有大的会议室,记得开会时我低头不语,因童年不幸经历,有社恐心理吧。
三洞公社的街道就是老成乐公路,出车祸是常事,最严重的一次是某省领导车队下周冲坡时,因车速过快,导致了重大车祸。那时,从夹江县到成都,走老成乐公路大约需4个小时,中途还要在新津吃一顿饭。1996年因声带息肉,需上成都做手术,为了去赶上早晨华西上班的时间,特地赶凌晨3点到乐山的客车,坐车的人大多是去成都进货的商人,身上自然会带不少现金,那时没有手机,只有极少数大款有大哥大,似乎银行卡还没时兴。不久前,这趟车在途中遭遇劫匪,死伤不少人。因此,坐上汽车那一刻,我心里一直在七上八下,不敢睡觉。还好,安全准时到达成都,颇有点不惧生死冒险前往的感觉。
我那两个可怜的娃娃就托付给他们的大孃临时照看。今天的成乐高速已让这些成为历史。国家的进步,让我们直观而深切地感受到了。祝愿祖国不断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公路即街道常发生车祸,东门口、茶坊等等地方常传来悲剧事件。今天,随着交道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严格执法,交通事故越来越好,法制社会下的民众幸福感日益增强。
初到三洞中学,刚19岁,人极年轻,外表与高中生无差异。去食堂排队吃饭,被怒目而视的周大爷,举着大勺子,指着我说:“滚到后去排队”。旁边有不少学生忙说:“这是新来的老师”,个矮肤黑圆眼微胖的周大爷,赶忙满脸堆笑对我说:“老师,对不起”。这态度的转变好大呀。人由被喝斥到被尊重,心理情绪犹如坐过山车。人生活在世,要想获得尊重,你就必须先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由于三洞中学是完中,既有初中又有高中,学校人气很旺,高中生个个充满青春活力。晚自习暗黄色灯光(电力不足),停电时是更昏暗的煤油灯,次日每个学生两鼻孔都黑黑的。乡下常停电,后来学校购置了一台发电机,实际效果是亮度还不如煤油灯。虽然应届高中生基本上考不上中专和大学,但学生依然非常刻苦,高中补习班能有人考上中专,那就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了。那时,要考上中专或大学,好难啊。据说,当时的夹江中学每届(包括补习班)也只能有50人左右考上大学。
当时,三洞公社街道两旁全部黑黑的低矮茅草屋,一下雨街上全是稀泥,汽车飞驰而过,街上行走的人,定是满身稀泥,随后是村民们的破口大骂声,而司机一副得意之相,跑了,反正没听到你们的谩骂之声。那时,开汽车的人都很神奇,很了不起。即便是开狗狗儿车(手扶拖拉机)的,也颇有一副得意之相。
在街头的一小巷,走进去稀泥更深,黑黑的,难以下脚,右边全是土墙教室,那是三洞小学,一直走过去是一道铁制校门,上面有夹江县三洞中学字样,右边是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4个班。当时小学五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二年制,全称全日制十年制。左边是初二和初三,与校门相对的是一排女生宿舍,女人宿舍右边住的一位初中班主任老师,老茶客,酒量惊人,常醉而发泄心中不满,心头之恨,现已过世。记得有一次小型年级会上,这个班主任冲进会场,在黑板上怒写四个字“为我独尊”。而三洞中学最好的教学大楼是校门左侧的三层红砖楼房(被老师们戏称为白宫),顶楼是高中补习班,理科1个班,文科1个班,以及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第二层是学校行政办公室,和有头有脸之人的寝室,底层是学生宿舍。
三洞中学的初一新生4个班,全部安排在另一街头的新修没围墙的教室里,即现在的三洞小学所在位置。那时,新修学校周围几乎没有农户,每到夜里,只有稻田里那高亢的蛙声作伴,趋光性的各类虫虫纷纷飞进几平方米的寝室,让人难以入眠。早晨6点左右起床,啃起南开大学编的《空间解析几何》来,收获不小。白天,那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秧子、黄灿灿的油菜花轮流描绘在金牛河流域那片小平原之中,水牛耕田,农民收割,秸秆焚烧,落日黄昏,好一派田原风光,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这景象景色,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只能留在脑海里,时时撞击出美的火花而留恋之。农村之美,是城市里长大的人无法体验的。因此,与其带孩子远游,不如周末带他们在城市周边,与大自密亲密接触更有意义。卢梭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这个理念太伟大了。
由于初一与校本部相距较远,第二学年起,原三洞小学与初一交换校址。三洞小学的土墙教室与校本部合并。这个学年起,我去乐山教师进修学院进修半年初中化学教育。进修回校后,教初中81届两个班的化学,这是我教的最早一届学生。只教了一学期,已记不清大多数学生的名字,但不少学生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记忆。随着时间推移,以后所教的各届学生,逐渐没有了印象。
初中81届化学教材,有不少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如电子云、碱金属、卤素,还有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溶解平衡定义溶解度。这部分内容实在太难,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教初83届时,这些内容都删了。
1980∽1990年,刚好在三洞中学度过一个完整的年代。
汪小波,四川省夹江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曾任多届夹江县政协常委、夹江中学教科室主任。曾获乐山市优秀人才、乐山市优秀教师、夹江县首届名教师等称号。发表论文论著80多篇(部),有多个教育科研课题获省市成果。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个人简历
唐小虎,笔名:梦里,酷爱文学。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三苏文学》常务社长,微信号/wxid_s3otpbxws4pn21,青神县作家协会会员。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主要作品:《青神之夜》、《峨眉情缘》、《老家的味道》、《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开放包容之浪漫丽江》、《腾冲之约》、《梦幻泸沽湖,摩梭走婚俗》、《洱海的风令人醉》、《邛海结缘》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