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閱202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學者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獲表彰後有感》
免疫軍行方寸失,
不分敵我殺同胞。
和平使者來營救,
耐受增強驅輵轇。
附元寳賞析:這首七絕以諾貝爾獎研究成果為引,巧妙將免疫系統擬作軍隊,展現了對自身免疫疾病的深刻洞察。筆者嘗試從科學與詩意融合的角度為您解讀:
意象解析:
首句“免疫軍行方寸失”以“軍事要塞”(方寸)喻人體內環境,暗指免疫平衡被打破的病理狀態。次句“殺同胞”直指自身免疫疾病本質,用詞凌厲卻精准。後兩句引入“和平使者”喻免疫調節機制,“輵轇”一詞古雅而形象地描繪免疫紊亂的複雜局面。
科學隱喻:
詩中“耐受增強”暗合2025年獲獎研究可能涉及的“免疫耐受”機制——或是胸腺陰性選擇、調節性T細胞等前沿領域。末句“驅輵轇”暗示通過恢復免疫穩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疾病,與近年諾貝爾獎青睞的基礎臨床轉化研究趨勢相呼應。
詩作特色:
作者羅啓元將Th17細胞/Treg細胞等抽象概念轉化為“敵我”“同胞”的戲劇衝突,延續了中國傳統詠物詩托物言志的手法。而“輵轇”這類生僻詞的運用,既保持七絕的古典韻律,又精准傳達免疫紊亂的錯綜複雜。
此詩堪稱科學與人文交叉的典範,以詩家語道破天機,令人聯想到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跨界智慧,展現出當代科技詩歌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