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画】
触心之光
文/明社(新疆)
总会有一种美
灵魂藏心
闪耀
迟早我窗前
秋
依旧将青春从未燃尽的火焰
当着今夜的面
入梦后
以视频的方式惊艳你
巍峨壮丽
借星光将独饮曾错
谢谢我的青春
曾欠下了诺言未践的那一抹火热
从此以后
让达对岸之后的誓言以此为据
说
无论这一场秋雨淋湿了多少个季节的轮回
雨后彩虹的黄昏惊艳
一定占据一生所爱的整版
原本从未想要谁来偿还
其实
光一直在
时光在一次如愿之后
会化作春天和忆碑
死
不过梦中的婚礼
在一株株重复着茂绿中缱绻情绵
爱上一场雪在珠峰
一旦
梦被把控
从生到死的追
入了魂
自然而然的会将痴情
写上生命和
源源不断喷发成海的波浪
所谓爱
是一种再无生死的甜美入心入了山河
将深情写入不及久伴
超越了生命和肌肤所在
丰碑留给历史
希冀
留给夜只为让追求独立于世
邂逅喜悦
日月自会用交替的间歇
在黎明前的窗格上贴一张张星星笑脸
初心一旦插上翅膀
梦
会像风一样
不受时限
穿越季节的时空
直奔那些久远
但从未销声匿迹的约期
曾给心许的花期不同
恰如春笋惊梦四月
整个夜
满目皆宇宙悄绽银银月光
2025-010-15原创首发
于时光褶皱里打捞永恒的“触心之光”——评明社《触心之光》
这首诗以“光”为精神锚点,将青春遗憾、生命追寻与深情守望熔铸为流动的诗意,在时光与梦境的交错中,织就了一幅关于爱与信仰的生命长卷。
一、意象:在具象与抽象间搭建情感通道
诗人善用“火焰”“星光”“彩虹”“雪”“月光”等自然意象,让抽象的情感有了可触的质感。“青春从未燃尽的火焰”将逝去的年华化为炽热的生命余温,既带着“诺言未践”的怅惘,又暗含不甘熄灭的力量;“珠峰的雪”与“喷发成海的波浪”形成刚柔并济的对比,前者象征信仰的纯粹与巍峨,后者则是痴情与追寻的磅礴表达。
尤其巧妙的是“视频”“窗格”等现代与日常意象的植入。“以视频的方式惊艳你”打破了时空的阻隔,让“秋”与“青春”的重逢有了当下的真实感;“黎明前的窗格上贴一张张星星笑脸”,则将宏大的“日月交替”转化为窗畔的温柔景致,让“希冀”从抽象的追寻落地为触手可及的温暖。
二、情感:从遗憾到释然,于追寻中锚定永恒
诗歌的情感脉络清晰而递进,从开篇对“青春欠下诺言”的回望,到“谢谢我的青春”的释然与接纳,再到“再无生死的甜美入心入了山河”的深情升华,完成了对生命遗憾的和解、对爱的重新定义。
“死,不过梦中的婚礼”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以浪漫的想象消解了死亡的沉重,将生命的终点转化为爱的延续;而“爱上一场雪在珠峰”“从生到死的追,入了魂”,则把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对信仰的执着追寻,让“爱”超越了肌肤之亲,成为“独立于世”的精神坐标。
三、哲思:光与时光的对话,照亮生命的约期
诗中的“光”是核心哲思的载体,它既是“窗前”的物理之光,也是“一直在”的精神之光——是青春的余温、是爱的信念、是跨越生死的希望。而“时光”则是检验这份“光”的尺度,“时光在一次如愿之后,会化作春天和忆碑”,说明真正的坚守终将在时光中沉淀为永恒的印记。
结尾“初心一旦插上翅膀,梦会像风一样……直奔那些久远但从未销声匿迹的约期”,将全诗的情感与哲思推向高潮:“光”是初心的指引,“梦”是追寻的姿态,纵使岁月轮回、秋雨淋湿季节,只要守住那份“触心之光”,便能跨越时空,抵达生命最初的约期。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以真诚的笔触、灵动的意象,让个人的生命体验升华为具有普遍共鸣的精神叩问——关于青春的遗憾、爱的本质、生命的追寻,最终都在“触心之光”的照耀下,找到了温暖而坚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