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伟大爱国者,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与实干家;孙中山,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领导了终结千年帝制的历史变革。二人一在科技前沿执着求索,一在革命洪流中引领方向,虽所处领域不同,却因共同的救国理想与深厚的爱国情怀而精神相通、彼此映照。
当冯如远在美国刻苦研制飞机、成功实现中国人自主飞行之际,孙中山也正旅居美国,在华侨之间积极宣传革命、为国内起义筹措经费。在一次冯如的飞行表演现场,孙中山亲临观看,对其卓越才能赞叹不已,欣然誉之为“吾国大有人矣”。演出之后,孙中山更以救国大义启发冯如,帮助他认清清政府的腐败本质。受此感召,冯如不仅毅然拒绝清廷职务,更决心将飞机公司与全部技术设备迁回祖国,其爱国思想也从“技术报国”迈向“觉醒救国”的重要升华。
不幸的是,冯如英年早逝。在他离世后,孙中山多次在公开场合追思其功绩,指出冯如既是中国飞机的创造者,也是为航空事业献出生命的实践者,明确肯定了其作为中国航空先驱的历史地位。
冯如在弥留之际,仍心系民族航空事业,叮嘱同人“勿堕此志”,不可中断飞机研发。这一嘱托,早已超越个人生命的界限,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懈奋斗的精神火炬。他的牺牲,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爱国志士投身航空事业,推动近代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自主研发。从民国时期的初步探索,到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体系建立,再到如今大飞机翱翔天际、航天科技走向世界,其中无不延续着冯如所代表的自立自强、勇于探索的精神血脉。仅冯如故乡恩平,在抗战时期,已有9位志士奋不顾身驾机对日空战。近年,恩平成为中国航空之乡。中国航空学会于2023年认定广东恩平市为“中国航空人的朝圣地”。这一认定源于恩平作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乡,拥有深厚的航空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航空历史资源。
而孙中山对冯如的肯定与褒扬,不仅是对个人的纪念,更体现了他作为战略家对制空权和现代工业力量的深远洞察。他将航空视作强国之要务,这一想也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国防与科技发展的路径选择。
冯如与孙中山的交往,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程中一场意义深远的汇流。它象征着科技与革命的结合、理想与行动的协同,共同铺就了民族复兴的基石。两位先驱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依然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爱国,始终是中国知识分子与实干家最根本的初心与使命。
冯创志,曾任恩平报社社长、总编辑,恩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恩平市贸易局长,恩平市外经贸局长,恩平市发改局长。退休后至今被聘为中央和省驻江门记者协会高级顾问;恩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创会第一副会长。2015年被中国创新管理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专栏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