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zhòng)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树’。它的树干臃肿,不合绳墨的标准;它的树枝弯曲,不合规矩的尺度。它长在路边,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现在你的言论,宏大却无用,大家都抛弃它,不愿理会。”
【体悟】
1. 俗见拘限:樗树因不合绳墨规矩被匠人弃之,正如世俗以“有用”为尺,丈量万物价值,却忽略自然本真之态。
2. 大用无方:惠子以“无用”贬庄子之言,实则未察“无用之用”——樗树可荫路,大言可启智,其用不在形而在心。
3. 逍遥之境:庄子借樗树喻超脱功利之心,真正的逍遥不在于迎合世俗标准,而在于顺应本性、自得其乐。
【总结】
材有曲直,言有显隐,世人以“用”为尺,庄子以“道”为衡。樗树不中匠人之规,却可庇荫天地;大言不合众口之俗,自能通达逍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