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共色,清风烟火同昶
作者/何俊锋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秋水的静与长天的阔,清风的逸与烟火的暖,本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却在某个维度上彼此成全。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硕果盈枝,十月的秋天,之所以被时间的诗行称为鎏金岁月,因为它既有最欢庆的氛围,又有最团圆的喜乐,还有最斑斓的颜色和最丰盈的收获。此时慢赏秋色,细品秋意,秋水与长天共色,清风与烟火同昶,人间最美是清秋。秋,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又像是一首无声的诗。
秋日的天空与水色交融,清冷的风与人间烟火交织,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深层次的共鸣,是天地万物之间的默契。素描秋天的山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秋水长天共色时,世界仿佛被调成同一幅水墨的基调。天与水的界限在视线尽头模糊成一道温柔的弧线。那是秋天独有的馈赠,澄澈、辽阔,又带着几分寂寥的禅意。古人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赠予天地间一场无声的对话。
水映照着天,天包容着水,二者交融的瞬间,时间似乎凝滞,让人顿觉渺小,又莫名安宁。捡拾秋天的落叶,在秋天的况味里,誊写人间最鲜活的诗篇。清风与烟火同昶的片刻,秋风裹挟着桂花香掠过,炊烟正袅袅升起,与暮色中的云霞纠缠在一起。风是自然的呼吸,烟火是生活的温度,二者在某个刹那达成奇妙的和谐。秋水的静与长天的阔,清风的逸与烟火的暖,彼此成全着岁月的风景与情怀。
陶渊明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忽然就呈现在自然与尘世之间寻找的平衡里。风卷走烦忧,烟火抚慰寂寥,学会在急行的忙碌中驻足凝视,共情于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温暖。秋水长天共色,清风烟火同昶,自然界的融合。水不再是水,天不再是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更广阔的存在。这种存在超越了具体的形态,进入了一种形而上的领域,拥宁静淡泊的心境,这不仅是秋天的写照,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自洽的精彩;沉浸在草木光阴里,知趣于人间烟火中,品岁月煮时光,何尝不是别样的澄明与通透呢。行走在秋天的风景里,听风声如诗,观秋水宁静,闻稻香阵阵,感清风徐徐,忽然明白:生活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种秋天的共色与同昶之中,不苛刻自己,不强求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把自己还给自己,允许一切发生,让生与活都努力适应万物和谐共处的节奏,拥清欢入心。
作者简介: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市首届十大城市精英,中国最美退役军人,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曾任汉上至尊集团总经理,中菲投资集团副总裁。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