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谝:方言的“白雨”和“霈雨”
作者 孙保民
“péi 雨”,是孙吉话常用来形容“暴雨、猛雨”用的词。但是。这个“péi”字该怎么写呢?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是“白”吧,因为土话里“白bái ”就念“péi 陪”。其实,也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自古就有人这样用。如:唐朝李白诗:《宿虾湖》“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宋朝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朝司马光《和复古大雨》诗:“白雨四注垂万縆(geng),坐间斗寒衣可增。”孙吉人一看就知道诗句中的“白雨”,是下的很急、很突然的“暴雨、猛雨”意思。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古人诗词中的“白”,是带有颜色的,多与“黑”等深色相对,是诗词写作中对仗的需要。“白”,基本的意思是表示颜色。其实,对“雨”来说,不论大小,正常情况下是不分黑白的。
说不对,是因为汉字里本来就有形容暴雨、猛雨的字“霈”。霈,普通话念作“pèi(四声)”,孙吉话念作“péi 陪(二声)”。字义解释:指大雨,暴雨。“凡大晴天忽下暴雨称霈雨”,并不是说下的雨是白颜色的。雨不带颜色,但是区域性较强,俗语有:“霈雨隔(géi)车(chà)壕”,“偏雨偏福”,“东边日出西边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霈雨(péi yu)”与“白雨”意思基本相同。只是文人写作多喜欢用俗的“白雨”,而普通百姓的口语只说“péi雨 ”,大概是不分“霈”和“白”的。
“霈雨”,原本很雅的词语,竟然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