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饭:散文诗二章
文/童光红
1
案板醒在晨光里,浅黄的纹路像未干的河。
我站在它对面,指尖抵住一颗土豆,表皮的泥屑簌簌落进瓷盆,像在抖落某种迟疑。围裙带子在背后系成结,布纹贴着腰际,是母亲从前系的那个位置,此刻它勒出的褶皱,比土豆的芽眼更让我不安。
刀背蹭过菜墩,钝响惊飞窗台上的麻雀。
土豆裂成薄片时,我看见自己藏在刀下的影子:手指蜷得生硬,腕骨绷成未驯的弦。
水汽漫上窗棂,模糊了外面的树影,却清晰了水池边浮着的淀粉,白得像未说出口的话。
砂锅里的水开始冒泡,我数着飘起的油花,第一滴落在热铁上,滋啦一声,像谁轻轻推了我后背。土豆丝滑进锅的刹那,香气撞碎了悬在喉头的问句,原来最笨拙的动作,也能析出最实在的暖。
母亲进来时,我正弯腰搅动汤勺,她影子覆上来,带着旧围裙的皂角香。我没抬头,却知道她看见了我发颤的指尖,和锅里翻涌的、逐渐舒展的春天。
2
火候在铁锅里转着圈,像老座钟的摆。
我攥紧木铲,手腕跟着油星子的节奏晃,起初是慌乱的鼓点,后来渐次稳了,成了母亲哼过的童谣调。青椒块坠入汤里的瞬间,红与绿搅作一团,像把揉皱的晚霞重新铺开。
蒸汽裹着咸涩漫上来,模糊了镜片。我摘下擦净,看见玻璃上的雾气正洇出模糊的轮廓,是母亲年轻时在灶前忙碌的模样,是父亲蹲在门槛剥蒜的侧影,是我此刻垂落的发梢,沾着一点溅出的汤汁。
原来烟火气里藏着这么多叠合的时光,而我正站在这叠影的中央,学着把散落的片段熬成一锅浓汤。
起锅时,瓷碗边沿烫得手心发红。母亲尝了一口,没说话,只把碗底朝向灯光。我看见汤里浮着半颗完整的葱,嫩得像句没说完的夸奖。
夜风掀起厨房的纱帘,吹得灶台上未收的土豆皮沙沙响,那是大地在替我记认:所有生涩的开端,终将在反复的翻炒里,沉淀出属于自己的人间火候。
2025.10.10

作者简介
童光红,男,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乡,草根写手,从不以诗谋钱财,也不以诗求沽名,更不以诗乞点赞,生性澹然,忌约束,偏爱散文诗,追求生活的真,坚守心灵的善,执着笔下的美。
曾有作品发表在《滁州日报》《黄河诗报》《中华诗词报》《南疆诗刊》《橄榄绿诗刊》以及《辽宁散文诗》等。
近期作品主要散见于《文学博客网》《众望文学》《三江文学散文诗刊》《神州散文诗》《诗博刊》《安徽诗歌》《中国诗歌网》以及《中国作家网》等网络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