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成功之路》栏目讯(记者:李小民) 在科学探索的无垠星空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不懈的坚持,在未知的领域开拓前行。甘永超,正是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科学探索者。1962年7月,甘永超出生于湖北荆州公安县,他的人生轨迹自踏上科研之路起,便与物理世界的深邃奥秘紧密相连。
上海大学(原上海科技大)研究生毕业的他,在王淦昌先生的推荐下入学,这成为他学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起点。此后,他在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深耕,历任党委委员、物理系书记、系副主任,在教学与研究的双轨道上稳步前行,为无数学生他的研究内容涉及两个千年世界难题——光的本性、物质结构的最基本单元,以及两个百年世界难题——分立与连续或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的矛盾、实物与场或粒子与波的关系。后者被瑞德尼克在《量子力学史话》281页中称之为“物理学尚未征服的山峰中的最高峰”,也是物理学的“卡脖子问题”。面对这些世界难题,甘永超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勇敢地攀登。
2012年、2022年,他的理论成果被分别写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教科书中,并被翻译成英文正式出版,沿着正规的官方教育渠道流传后世,这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让全球学子有机会接触到他的理论。他把几千年前老子、荀子的哲学梦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聚则成形,散而为气”变成了现代科学现实,创立“太极粒子波”学说。不少学者的科学贡献是诸多分散的点,但甘永超贡献的点却可以连通成面,成为一家之言、一个学说,极其罕见。指引方向,也在物理学术领域留下坚实的脚印。
甘永超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光物理、核物理、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方面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并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研究成果,荣获湖北省第12届、13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但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以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建构了“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太极粒子波”两个物理模型 ,以及“甘永超公式”“双甘定理”两个公式定理,这些理论成果如同一座座灯塔,为物理学的发展照亮新的方向。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 2013年,他接受央视华人频道《华人会客厅》25分钟专访《甘永超:解密“甘永超公式”》,在节目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解自己的研究,让更多人了解到物理学的魅力与他的学术成就。2024、2025年,他又分别接受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华夏英才》和《文化影响力》栏目专访《甘永超:融合古今智慧,开创物理华章》、《甘永超与中国的“现代原子论”》 ,进一步传播自己的科研理念与成果。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中央党校 - 中国干部学习网、《科技中国》《科技文摘报》《中国新闻》《中华儿女 - 海外版》《科学中国人》等诸多媒体也纷纷对他进行宣传和推介,让他的名字和学术成就广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理论已经得到三大不同类型的科学实践先后十次验证,并被写进文、理科教材。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正式、公开发表的质疑与反对文献。他的理论还被第24届、25届世界哲学大会接受论文、安排报告和推广。在第24届世纪大采风品牌人物年度盛典中,甘永超荣获“2024年度科学领域品牌人物”称号;在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上,他又荣获“物理学杰出贡献奖” ,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科研努力的最好褒奖。
如今,甘永超的理论正等待着更精确、更进一步的核实与验证。在物理科学领域,验证为王。一旦他的理论得到更精确的验证,或者在30 - 50年内推翻不了,那么,中国的“现代原子论”(太极粒子波学说)就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甘永超用他的智慧和努力,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未知,向着科学的高峰奋勇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