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阳下的歌声
那是一个金色的傍晚,我放学回家,远远就听见了爷爷的歌声。他坐在老槐树下的小凳上,一边劈柴一边哼唱着不知名的老调。夕阳的余晖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他黝黑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爷爷唱歌时总是特别认真,眉头微皱,嘴唇抿紧,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有时候为了唱准一个高音,他会憋得满脸通红,像个不服输的孩子。这种神情与平日里严肃的他判若两人。
"爷爷!"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歌声戛然而止。爷爷转过头,看见是我,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秋天盛开的菊花。他向我招了招手:"来,过来坐。"
二:爷爷的手
我跑过去,坐在爷爷身边的小凳上。他放下斧头,用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爷爷的手粗糙却温暖,掌心厚厚的茧子记录着他一生的辛劳。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爷爷问道,声音低沉而温和。
我想告诉他数学考试没考好,想抱怨食堂的菜太咸,想分享放学路上看见的小野猫...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爷爷,我给您唱首歌吧。"
爷爷愣了一下,随即笑得更开心了:"好啊,我孙子要给我唱歌,这可是头一回。"
三:歌声里的心意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唱起音乐课上新学的《感恩的心》。起初有些紧张,声音微微发抖,但看到爷爷鼓励的眼神,我渐渐放开了声音。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唱着唱着,我想起了每天放学回家,奶奶总是第一个迎上来嘘寒问暖;想起了生病时爷爷背我去诊所的背影;想起了他们省吃俭用却总给我买最爱吃的零食...
歌声中,爷爷的眼睛渐渐湿润了。他轻轻拍着膝盖打着节拍,嘴唇无声地跟着哼唱。夕阳的余晖照在我们身上,将祖孙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四:无声的交流
歌唱完了,周围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爷爷没有说话,只是用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了我的小手。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情感不需要太多言语。就像爷爷平时很少说"我爱你",但他会在我做作业时默默端来热牛奶;会在我踢被子时轻轻帮我盖好;会在我受委屈时用他独特的方式安慰我...
"唱得真好。"良久,爷爷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哽咽,"比爷爷强多了。"
我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熟悉的烟草和木头混合的味道,感到无比安心。
第五章:黄昏的约定
天色渐暗,爷爷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木屑:"走,回家吃饭,奶奶该等急了。"
我点点头,帮爷爷收拾好劈好的木柴。临走前,爷爷突然说:"以后...常给爷爷唱歌,好吗?"
"嗯!"我用力点头,"我还会学更多歌,都唱给您听!"
爷爷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夕阳的余晖。从那天起,每个周末的黄昏,老槐树下总会响起祖孙俩的歌声,一老一少,一粗犷一清脆,交织成最动人的旋律。
故事后记
这个故事源于我对祖孙关系的观察与感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长辈之间最简单却最真挚的情感交流方式。一首歌,一个拥抱,一次陪伴,往往比昂贵的礼物更能温暖老人的心。
作者简介:韩朝亮,男,汉族,1959-12-06,系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几十年来,在全国各大刊物、网络上,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曲艺等文学作品几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