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新安作协挹月文学研究会骨干会员“赴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采风助力文学创作”活动优秀作品汇编
整理/李志华
新安县作家协会 2025.10.3
编者按
2025年10月3日上午,新安作协挹月文学研究会组织骨干会员杨叶、许德生、张新建、陈富华、牛秀敏、李文通、李志华、李厚霖赴位于河南省新安县龙泉新城的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开展“采风助力文学创作”活动,现将骨干会员的作品汇编发表,敬请广大读者给予审阅指导。
(一)、牛秀敏作品
1、黄河畔的文学之约
红旗下 聚起诗的星子
黄河的涛声 正漫过墙沿
每个名字都蘸着
流域的风 与墨的咸
他们把笔 当作船桨
要在文字的河道里
打捞 千年的浪
和此刻 心的震颤
“挹月”的梦 被红旗托起
像黄河 总朝着
更辽远的 波澜
2、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
青铜鼎在图片上
沉睡着腹纹里的浪涛
还在拍击三千年前的河岸
甲骨图片上的裂痕
洇着大禹治水时的汗
一滴,便漫过九省的土地
方志的纸页泛着黄
像被河风反复摩挲的帆
每一笔记载都是渡口
拴着漕运的号子
拴着移民的布鞋
拴着盐碱地里
长出的第一株棉
一幅幅图片向人们昭示
彩陶盆里盛着半盏月光
先民的指纹在釉色里流转
他们曾对着河水占卜
把收成、迁徙、生死
刻进陶片的弧线
如今这些沉默的符号
正沿着展线
重新流成河
有人在泛黄的典籍前驻足
有人对着古地图上的故道
辨认祖辈的炊烟
而玻璃柜外的阳光
正把参观者的影子
叠进仰韶遗址的粟壳
叠进汴京的船帆
叠进一卷卷史志的注脚里——
我们都是
黄河写了又写的
续篇
3、黄河手札
你从星轨的褶皱里挣脱
牵住巴颜喀拉的肩
九十九道弯 是脐带
抖落五千年 文明的碎屑
你牵我的手 趟过
麦浪与晨露的河
碧野里的芬芳 是你
掌心的温度 轻轻摩挲
又牵我 摸过钢枪的凉
边疆的风 把你的名字
吹成军号 惊起
黄土高原 猎猎的光
后来你牵我
乘巨鲸看舰影
劈开深蓝
浪尖上的白 是你
撒向海疆的 盐粒与祈愿
再骑大鹏 追银
鹰入云“东方红”
是你最亮的指纹
烙在宇宙的扉页
嫦娥的裙裾 也沾着你的体温
此刻十四亿双手
同握你 如握赤子的心跳
昆仑之巅 我们站成
你胸前 最挺拔的 浪涛
万国来贺?不——
是世界 正听见
黄河 拍岸的 笑
4、黄河·母脉
从巴颜喀拉的冰粒开始
你便握着时光的凿
一点一点,凿开洪荒
那些最早的脚印
踩着你的浪尖
上岸把石器打磨成星斗
把陶罐烧出日月的纹
你漫过黄土的褶皱
时文明正从泥里发芽
半坡的陶甑
蒸着谷香殷墟的甲骨
刻着潮汐
你用浊浪洗亮青铜
用河床上的沙
堆起一座又一座城
让炊烟在两岸
长成连绵的森林
多少朝代在你的涛声里更迭
帆影驮着盐与丝绸
在弯道处遇见驼铃
你把苦难浸成沃土
让希望沿着堤岸生长
如今,你的波光里
仍晃着最初的那粒冰
在新时代的河床
奔涌成更辽阔的远方
5、黄河魂脉
九曲奔腾承故脉,涛声依旧诉千年。
烽烟曾漫关河险,沃野今滋稻菽绵。
碑刻犹存先哲意,潮头再续健儿篇。
凭栏且望东流水,一脉龙魂贯宇寰。
6、续咏黄河函谷
黄河穿峡过新安,雄关扼谷锁狂澜。
秦函旧迹承兵气,洛水新波接汉坛。
岸畔残碑铭故垒,潮头征雁逐征鞍。
千年险隘今安在,一脉涛声抱郭还。
7、题洛阳黄河文化馆
陈湾小楼藏大河,一帧一图记嵯峨。
天开浊浪凝青史,地孕文明入画罗。
治黄策载红船志,兴洛风传古邑歌。
莫道馆处小县城,脉承万里此中多。
注:洛阳黄河文化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龙泉新城陈湾村。
(二)、李文通作品
1、咏中国洛阳黄河文化馆及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
史志承文脉,
博物通古今。
民居融两馆,
“新城”陈湾村(注)。
黄河母亲河,文化博精深。
注: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龙泉新城陈湾村。
2、赞洛阳黄河文化馆
洛阳黄河文化馆,
馆在新安耀中原。
西域之沙东海洼,
形形色色在眼前。
天日无色星斗闷,
鱼兄鱼弟肆鲸吞。
藏精薮怪鬼域喜,
蛟龙窝巢种子孙。
河水不浊亦不波,
常与海疆同安澜。
清澄滢澈神禹甸,
龙光在此日日见。
注一:仿祖翁李兰滨《河上吟》《后黄河吟》
注二:洛阳黄河文化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龙泉新城陈湾村。
(三)、李厚霖作品
学文采风
我是高中一新生, 时日多在校园中。
蛇年双节长见识, 跟着老爸采了风。
爷爷认真作讲解, 叔叔阿姨潜心听。
觅得真知灼见在, 黄河文化多彩精。
(四)、陈富华作品
1、洛阳黄河文化馆
奔腾万里母亲河
馆藏千载史壮阔
彩陶纹记先民智
古渡帆牵时代歌
秦砖汉瓦凝风骨
唐韵宋华映碧波
聆听欲溯文明脉
中华大地铺银河
注:洛阳黄河文化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龙泉新城。
2、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
走进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
文字在展板上跳跃
图片将时光折叠
黄河的厚重史在这里浓缩
讲解员那激动人心的讲解
使我们感受到母亲河胸膛的炽热
当下的这位历史摆渡人
把我们载向远古的长河
我们随着他的指尖划过
仿佛是跨跃历史的星河
我们聆听他的抑扬顿挫
感情的思绪跟随大河奔波
我们的心灵在沉浸
我们的身心在融化
随着黃河波涛的澎湃
情愫的泪水凝成浪花朵朵
此时我们的目光越向那黄河的源头
沸腾的热血伴随大海的长河
这河流滋养田野丰收着大地
哺育我们赐福恩泽
李白为黄河饱蘸
杜甫为黄河洒墨
太多的历代文人骚客
他们都为黄河感慨礼歌
触摸着那厚重的典籍史册
仿佛触到了母亲河跳跃的脉搏
恭听大禹治水传说与神话
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这样刻进了民族的骨骼
河流从中华大地流过
这金丝绸带是我们的脉络
是母亲乳汁把中华儿女养育
这些恩德载入历史的史册
看漕运的帆影在壁上流动
听古渡口的号子随风飘落
人们诵读大河的故事
使我们的血液永不干涸
此刻我们有干言万语
在心中激情荡漾着
有敬仰与诉说
更有慈祥的依托
黄河的馈赠
是沃野千里
是文明的星火
是生命的福河
你是奔腾的长诗
你是响亮的凯歌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啊
你的恩惠我们永远记得
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
笑迎着八方的宾客
我们来到这里相聚吧
用真挚的情感为黄河颂歌
注:黄河洛阳史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龙泉新城。
(五)、许德生作品
他是一个放光的老人一一孙保旭
新安县的龙泉新城
云珑上院的东北角
有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
早就听人说馆里内容丰富
节日间有幸参观收获颇多
伟人的故事名人的事迹
黄河的流域黄河的源头
人类的活动文明的发现
等等,等等
很多,很多认真的参观一遍
如同上了几年学
筹办者是孙保旭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他把自家老宅修建成三层小楼
大间套小间间间装满了故事
间间装满了文脉
河南的山东的山西的四川的……
黄河流过的地方都有
你若走进两馆认真的看了
使你了解了黄河
了解了中国
两馆内大量文图并茂的革命故事
也能让你对红色文化的眼界开阔
新安县是全国二类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这四个字
说明了新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所作
黄河从新安流过
黄河岸边的新安人
与敌斗争事迹可歌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
在家听父母讲过
在校听老师讲过
在村里听老人讲过
现在上岁数的人
能把新安县的革命故事
新安县的英雄人物的名字讲出很多
可悲啊
现在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知道几何
身居黄河岸边对黄河文化又知道几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共产党员孙保旭多方筹措资金
购置大量资料
投入人力物力自己开拓
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
了解新安了解家乡
在这向孙老保旭
致敬
祝您的晚业做大做强
并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六)、杨叶作品
参观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有感
一
我一步步的挨近你
是在聆听你澎湃的心音
当我用心去读你
我包含的热情
已经早已无法用言语形容与表达
你是矗立在精神之上
至高无上的崇拜与仰望
看那一幅幅图片
有着你无数不眠之夜的心血
那一行行的文字
是你用无数的汗水浇筑
你用独特的形式
把情感,把风景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有着独有的魅力与执着
让我们的母亲河披上一件五彩霞衣
你是大胆的、无惧的
敢于去想,去做,去实现自己的梦
这个梦是艰巨的
你把黄河文化以版图的形式
让他咆哮在我们脑海
感受全方位的文化魅力
冲刷出我们视角的精彩
和大脑里不断的回响
看到你
我的心底发出强烈的震撼
你是以怎样的一种思索
让汹涌的黄河激荡在你的灵魂之中
用一个个脚印把一个个故事
变成理想的翅膀
终于,我看到了你
带我们走进一方充满神奇的小楼
那小楼里
有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渴望
和我们难以捕捉的高度
黄河在这里沸腾了
沸腾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沸腾在你日日夜夜的守护中
沸腾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画卷里
沸腾在那九曲婉转的臂弯里
我久久地问
久久地想
你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怀
去构思 去创作 去行动
让你的杰作尊贵与高尚
二、
我一步步的挨近你
是在倾听黄河的鸣唱
那一泻千里的巨浪涛声
在我们心中久久徘徊
你巨龙般的镶嵌
在神舟大地披着星辰,载着月光
你从巴颜喀拉山款款而来
一路风景,一路欢歌
引无数溪流汇聚
把众多河流拦进你的怀抱
融入臂弯
奔涌大海 ,成为浪花的一角
千百年来
你是繁衍不息的中华文明
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精魂
你是我们中华儿女永远诉不尽的情思
和唱不完的赞歌
我看到了你
看到你从我的眼前划过
盘古开天地无限壮观
大禹治水的巧妙定夺
三皇五帝的丰功伟绩
还有,那些为民族而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还有,那些为社会建设出力流汗的开拓者
他们以不屈的精神
让我们的母亲河更加壮观与闪烁
那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在我的灵魂深处发出思想的共鸣
我以最虔诚的心
在你跳动的脉搏里
让自己的情感一次次的升华与升腾
注: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龙泉新城。
二、散文:一个人与一个馆
——洛阳黄河文化馆里的黄河文化“盛宴”
文/牛秀敏
2025.10.9
位于河南省新安县龙泉新城的那幢白墙小楼----洛阳黄河文化馆,之所以令人驻足难忘,不仅因它藏着包罗万象的黄河文化,更因这份厚重,源自它的主人孙保旭先生的那份对黄河文化的赤诚,让馆里的一图、一文、一物和他的每一段精彩讲解,都增添了层震撼人心的珍贵。
推门所见的“大餐”,原是他用心血一“砖”一“瓦”“烹制”:从青藏高原黄河源头的一张张照片到黄河入海口的湿地影像,从黄土高原变迁的图境到历代治黄的人文故事,1500多张图文、九个系统展区,是他四处寻访、收集的硕果。那些标注着“黄河流域地貌”的老地图,是他辗转多地淘来的珍品;那些讲述“治黄史”的文字解说,是他春夏秋冬往复查阅史料、逐字斟酌的成果。馆里没有华丽的展柜,却因这份虔诚的坚守,让黄河的地理脉络更显真切,让大河的历史故事更有温度,让黄河文化的每一个元素更加精彩耀眼夺目。每一张图片背后,都藏着他奔波的足迹;每一段讲解,都凝聚着他对黄河的眷恋和对黄河文化的深情。
参观者眼中的黄河文化,于孙先生而言,是用心血与热爱筑起的文化堡垒。没有功利,不为虚名,只愿将黄河的山河之美、黄河文化之魂,装进这方小楼,让人们能读懂母亲河的真谛。这份“愚忠”的难得,远比馆内的图文更动人——它让我们看见,一个人愿以一己之力,为一条河、为一段史,撑起一片小小的天地。这份坚守,才是洛阳黄河文化馆最珍贵的“馆藏”。
注:洛阳黄河文化馆,位于河南省新安县龙泉新城陈湾村。
三、新闻报道部分
新安作协挹月文学研究会组织骨干会员开展“赴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采风助力文学创作”活动
文/李志华
新安县作家协会 2025.10.3
10月3日上午11时45分,参观完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后,新安作协挹月文研究会的骨干会员李文通深有体会地说;“这两馆史料丰富、图片珍贵,黄河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它真能助力我的文学创作。” 这仅是该文学研究会开展这次采风活动收到好效果的一个缩影啊!
河南省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自2011年秋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组织会员们外出采风收集素材助力文学创作工作,并通过采风助力,使其会员们创作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今逢“国庆、中秋”国家放假之日,该文学研究会专门开会研究选择一个好单位,以组织骨干会员前去采风,再次助力其文学创作,而位于该县新城连霍高速路北陈湾的黄河流域史志博物馆、洛阳黄河文化馆就是一个好去处。
这是因为该两馆由当地文化学者孙保旭筹建。他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对黄河及黄河文化情有独钟。2019年,他就创办了以“自然黄河、生态黄河、文化黄河、红色黄河”为主题的“洛阳黄河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该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超两万人次,现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研究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洛阳市总工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23年他又创办第二座黄河主题场馆,即黄河流域史志播物馆。该馆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通过科学的空间设计,展陈面积达2500平方米以上。馆藏涵盖黄河流域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以及黄河故道安徽、江苏、河北、天津4省市的地方史志。展陈内容分为七个部分:黄河流域史志、黄河故道史志、黄河保护治理史志、黄河文化史志、中国共产党黄河流域史志、黄河流域抗日战争史志、黄河流域家谱。通过现代展陈技术,这里已成为系统反映黄河流域各地区、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经济建设、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文化宝库。
当日上午,在两馆的每一个展示里,孙保旭先生都会做到准确、生动、详细地介绍;杨叶、许德生、陈富华等文学研究会骨干会员们真正做到了认真地听、仔细地记、还不时地拿起手机拍下自己创作需要的文字和图片。
有时候,宾主双方还就一展示室主题进行讨论交流。比如,在中国共产党黄河流域史志展示室里,大家看了有关展示文字图片后,都认为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央红军1935年10月长征胜利后到陕北延安,至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率领解放军离开河北西柏坡,这13年的革命历程;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解放军和全国人民一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得民族解放,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建立新中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家还一致认为这里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重要史志馆之一。
作为挹月文学研究会骨干会员的杨叶、许德生等一行,他们是带着“搜集素材助力文学创作”的使命而来的。所以,他们还特别注重参观黄河文化史志展示室。
在这个展示室,他们认真地参观学习了“思想文化源头圣地、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等文化板面,面对面和自己崇拜的大师们如《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诗经》的编者孔子、《过秦论》的作者贾谊、《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对话”,向他们请教创作的技巧和经验。
在这个展示室里,该馆的创办者、讲解员孙保旭先生还对前来参观学习的杨叶、许德生、陈富华等一行,讲解了唐朝大诗人且出生地今巩义市的杜甫,公元759他在从其家乡河南省巩县去唐朝时的华州路途中,经过新安县时,他所创作的传世名篇《新安吏》的背景、写作技巧及其作品的指导作用。使杨叶、许德生、陈富华他们一行人受益匪浅,他们都敬佩地说:“要向大诗人杜甫学习,深入到新安的城乡、机关、企业采风,创造出一流的作品来。”
当日中午,新安作协挹月文学研究会采风团成员还在新安新城友福祥西区饭店会议室里,召开了这次采风总结分享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次采风活动很值得,并纷纷表示:回去后,不仅创作出有关歌颂黄河文化、黄河流域人和事的好作品来,而且要宣传动员亲朋好友都来这两馆参观学习,汲取有价值的营养,化为工作学习之动力,努力拼搏奋斗,铸就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为圆好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做出每个人应有的贡献。
四、书法作品部分
(一)、张新建作品
(二)、张新建作品
附件之一、本篇作品汇编的配音歌曲是彭麻麻演唱的《母亲歌》
附件之二、本篇作品汇编者个人简介
李志华个人的简介
(这是李志华个人的照片)
李志华,男,生于1964年11月11日,河南省新安县人,毕业于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新闻系,职业工人,中共党员,爱好新闻文学,是新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全国著名网刊《京津冀.头条》的特约撰稿人,全国著名《天赋文学社》的特约作家,全国著名网刊《木子存香文学微刊》的特约撰稿人。自1991年秋采写编稿件以来,个人作品多发表在县级以上媒体(主要发表报纸、电台、杂志)及全国著名网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