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给丝路的行者马可·波罗(外二首)
文/靳晓鹏
【编者按】这三首诗歌以丝路为纽带,聚焦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用凝练的语言串联起重大历史事件,兼具史料性与文学感染力,是一组兼具家国情怀与丝路精神的佳作。主要体现在:其一,历史叙事:以人串史,脉络清晰。三首诗均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历史具象化。写马可・波罗时,从其奉教皇之命来华,到受忽必烈重用巡察四方,再到狱中著书,完整呈现其与元代丝路的深度联结,凸显东西方交流的早期缩影。刻画林则徐,既展现其虎门销烟的民族壮举,也详述其被贬伊犁后勘测土地、兴修水利的实干,还原了“民族英雄”在丝路沿线的民生贡献。讲述左宗棠,聚焦其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与沙俄谈判、修复丝路的历程,凸显捍卫领土完整与重振丝路的双重意义。其二,情感表达:家国情怀,贯穿始终。诗歌字里行间饱含强烈的情感,不同人物承载的精神内核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家国大义与丝路精神。对马可・波罗,突出其作为 “行者” 的探索精神与文化传播价值,“为西方送去了一片曙光” 的诗句,点明其在东西方交流中的开创性。对林则徐,强调其“铁骨”与“忠诚”,从禁烟抗争到谪戍边疆仍心系民生,展现民族英雄的坚韧与担当。对左宗棠,以 “后抬红棺”的悲壮细节,凸显其收复国土的决心,“修复丝路把杨柳栽植两旁” 则传递出守护与建设的温情。其三,语言风格:凝练质朴,富有画面感。诗歌语言不事雕琢,却善用细节勾勒场景,让文字充满画面感。如“踏过贺兰山岗,来到元大都的殿堂”“从丝路漫过阳关,沉重地来到伊犁河畔”“大军像铁的长城陈列边防”等句,用简洁的动作与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历史现场;“丰碑至今还树在运河岸边”“苏门答腊还存有他访问的记年”等表述,又以具象的遗存佐证历史,增强真实感。总体而言,这三首诗以“丝路人物”为切口,既追溯了丝路的历史荣光,也颂扬了不同时代的家国担当,是对丝路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编辑:纪昀清】
元帝国辽阔富强,
欧亚的使者频繁来访。
商队使丝路分外繁忙,
东西的货物贸易流淌。
马可·波罗受命于罗马教皇,
经两河流域来到新疆。
察看哈什的民情,
欣赏甘州的风光。
踏过贺兰山岗,
来到元大都的殿堂。
忽必烈对这位青年分外欣赏,
他有着精明的治国思想。
委派他出任钦差巡察四方,
他没有辜负元世祖的期望。
到过三家分晋的太原,
视察了陕西的灾荒。
看了四川盆地的文明富饶,
体察了福建百姓的痛苦煎熬。
到扬州出任总管,
丰碑至今还树在运河岸边。
出使到印尼、缅甸,
苏门答腊还存有他访问的记年。
阔阔公主要嫁给波斯的王汗,
皇帝派他担任护卫的礼官。
他们从泉州上船,
经印度回到突尼斯的家园。
十七年的中国历宦,
古国的文明总在他心里涌动浪卷。
华夏民族的勤劳勇敢,
铭刻在他的脑海心畔。
一场战争把他关进了监牢,
他在狱中讲述王朝的风物地貌。
作家鲁思蒂谦诺记录了他的吐谈,
《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盛传。
东方的风貌展现在欧人面前,
他们憧憬王朝的礼仪文化物产。
马可·波罗为西方送去了一片暑光。
丝路铭记了这位行者的贡献。
歌给丝路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文/靳晓鹏
闭关锁国是大清落后的根源,
对世界就是要纳容放眼。
师夷长技使自已走向髙尖,
科技进步国家才会强悍。
《海国图志》像一盏明灯高悬,
众志成城方能走出黑暗。
林则徐虎门禁烟,
民族的怒吼如四海滚翻。
这是中国人向列强宣战,
反殖民斗争从此开端。
浩然正气捍卫了古国尊严,
用铁骨壮写人生诗篇。
国士替罪遭到谪贬,
爱国的热火在胸中灼燃。
从丝路漫过阳关,
沉重地来到伊犁河畔。
踏遍了天山南北,
二万里行程全靠一双脚板。
绘制了精确的新疆地图,
意在预防沙俄的侵犯。
勘测了七十万亩土地,
供军队实边屯田。
为百姓疏通坎儿井的水灌,
教民人耕种纺棉。
新疆成了美丽的家园,
丝路在一个时代繁忙绵延。
热血和忠诚铸就了民族脊梁,
太阳和月亮永远照耀着精英典范!
唱给丝路的修复者左宗棠
文/靳晓鹏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侵略政权,
沙俄在伊犁驻军侵占。
国家的领土遭到蚕食,
人民的怒吼让朝廷震撼。
左宗棠多次上书谏言,
力排众议要收复祖国的河山。
他选将募兵,
他筹粮化饷。
率大军从老关峡西向,
戎机千里战旗莽莽。
前导枪炮是多么昂扬,
后抬红棺是何等悲壮!
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第一仗在乌鲁木齐打响。
把阿古柏的精锐赶岀疆北,
天山南又把他的残部杀伤。
在辽阔的疆土纵横驰骋,
剿抚并用收复了新疆。
立即与沙俄展开对抗,
先礼后兵交锋在谈判桌上。
大军像铁的长城陈列边防,
迫使沙俄还我城邦。
设省置县上书朝堂,
屯田抚民建设村乡。
修复丝路把杨柳栽植两旁,
万里商道又响起了驼铃叮当。
拯救了民族危机,
挽救了民族危亡。
伟大的灵魂要供祭在历史帷帐,
让人们铭记这不朽的国家之光!
【作者简介】靳晓鹏,陕西周至人,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担任髙级中学领导多年。是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实学研究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陕西历史研究会会员。出版《中国古代谏言史话》《中国古代谏言三百篇》《中国近代谏言三百篇》《中国当代谏言三百篇》《关学巨擘鸿儒李颙》《关学巨擘路德世家》《大儒李二曲》《中国古代私学研探》《送给儿女的礼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