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条粉(意识流小说)
毋东汉
知了在树上有气无力地不绝声叫着。窗外是菜市场,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与蝉鸣合唱。声音最响亮的是卖炒条粉的大妈。
青年作家李楠坐在电脑前移动鼠标,嘴角叼着一支廉价的香烟。叫卖声启发灵感,他在电脑上要写一篇纪实小小说或特写,题目就确定为:《炒条粉》。
条粉是淀粉加水烧熟后冷却成块的特色小吃。炒条粉就是把冷条粉加热炒熟,自然要加调料和葱花。
大妈家的葱是自家种的,调料主要是猪油。猪油也是自家养的猪,杀了卖肉,留下大油专门炒条粉。
条粉的原料是豌豆,豌豆的嫩荚是可以生吃的。李楠少小时候,儿童们都兴穿裹肚的,裹肚是保护腹部的,防止受冷肚子疼。裹肚是一个棱形的布巾,绣着老虎头,莲(连)年有鱼(余),中间有个大兜,是专门偷豆荚用的。生产队时到处都种豌豆。现在分田到户,大妈专意种了二亩豌豆。没上化肥没打药,绿色食品呀!
“条粉”颠倒过来是“粉条”,粉条也是用豌豆做的,现在多用红苕做了。粉条的种类待考。条状的食材还有米线,米线是大米面做的;还有饸饹,饸饹是荞麦面做的。三年困难时期,有人用玉米面做饸饹,煮熟了仍很硬,戏称铜丝面。麦面条有宽有窄,窄的叫韭叶面,宽的叫biang biang面或裤带面。兰州拉面最有名,有细有粗,细如头发丝,粗的叫拉条子,像蚊蚓,有豌豆粒那么粗。
豌豆粒很圆,像架子车滚珠轴承用的钢珠。乡间有个《怪灵的故事》,说的是财主追打偷吃条粉的怪灵,怪灵给地上撒豌豆,滑倒了财主,财主爬起来又滑倒,最终没追上怪灵。抗日战争故事中,有人把这个情节移花接木:滑倒的是日本翻译官,游击队交通员趁机脱险。这些故事都是李楠的班主任老师李天文在课堂上讲的。李天文老师他妈就是窗外卖条粉的大妈。
李楠的班主任老师是本户族长辈,教数学的,按班辈是李楠的叔父,名讳李天文。李天文像“小头爸爸”,瘦高个儿,头发花白,有点乱,老远看,像一枝没见墨的大字毛笔。他听说学生李楠加入了市作协,葛络政治、语文、地理、历史老师一起,特地来看他。李天文语重心长地说:“当作家不容易,要替人民说话。”政治老师说:“不要鞭挞政策,免得招祸。”语文老师说:“以写光明为主,也要敢于揭露假恶丑,作品才能经久不朽。”地理老师说:“写阴暗面要有分寸,不能给敌人提供弹药,意识形态也要有国界。”历史老师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你要为党和人民歌功颂德。”李楠边听边点头,叹了口气说:“网上很热闹,有夸大寨的,有夸小岗的,是非难辨,我就是回避重大主题,特意选材:炒条粉。”
窗外的叫卖声又传进屋,秋蝉不耐烦地叫着:“知——了!知——了!……”大妈高声叫着:“炒条粉!好吃不贵!”。
再说,大妈今年快七十岁了,还起早贪黑卖条粉。李楠想写篇文章描述大妈的艰辛,但始终没动笔。因为写了大妈的艰辛,说明大妈的儿媳对大妈不够孝顺,李楠的班主任老师,作为儿子,情何以堪?
卖条粉的又不是大妈一个人,并摆四个摆摊卖条粉的,其中离大妈最近的是李楠的未婚妻她妈。写了老师他妈条粉如何好吃,要是未来的岳母读到了《炒条粉》,作何感想?人们读了《炒条粉》,纷纷来吃老师他妈的炒条粉,李楠未来的岳母生意必然冷清,怪罪李楠,婚事要受影响,后果会很严重!
那就把人物名字换成未来岳母的名字?也不行。未来岳母在老师他妈左边,老师他妈右边还有一位老头也卖条粉。他是县文联主席老马的姑父,李楠加入市作协就是老马的姑父走后门要来的入会申请表。写了老师他妈,老马知道了可不是好玩的。李楠左右为难,瞻前顾后,忐忑不安,里外思忖,自言自语,扪心自问,神魂不定。
穿连衣裙的李楠媳妇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炒条粉送进书房,说:“我听你喃喃自语‘条粉条粉’,你想吃条粉?我出去给你买了一碗。吃了再写!”油香葱味刺鼻。
李楠吓了一跳,忙问:“你在哪个摊上买的?摊主认出你了吗?你没说给我买的吧?炒条粉真香。”媳妇惊讶发呆,莫明其妙。
李楠从构思小说人物情节的苦思冥想中清醒过来,老师们不知什么时候走的,其实根本就没来。窗外的叫卖声更高,却高不过蝉鸣。
幸亏电脑荧屏上只有五个字,上面是标题:“炒条粉”。底下是作者署名:“李楠”。李楠嘴角的烟蒂燃到很短,快烫到嘴唇了。
2025.10.9.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