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庆祝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高远和家人、乡亲们站在一起,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示范基地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后记:长河入海时
合上这部小说长卷,窗外正是华灯初上。书桌上那盏陪伴我无数个深夜的台灯,在稿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仿佛还映照着黄土高原的朝阳与星光。
创作《长河无声》的这些年,我常常在深夜搁笔时恍惚——高远在果园里查看传感器数据的身影,秀娥在车间里品尝新配方时专注的侧脸,塬生在实验室记录组培苗生长的认真模样,都如此真实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他们不是虚构的角色,而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缩影,是这片土地上最坚韧的生命力。
记得去年深秋,我前往陕北采风。站在真正的黄土高原上,看着层层梯田如大地指纹般延展,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扎根"。一个正在果园里劳作的老农告诉我:"果树知道人的心意,你真心待它,它就还你甜果子。"这句话,后来成了高远的台词。
写作过程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王叔从抵触新技术到成为智能农业推广者,赵卫东从莽撞青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负责人,秀娥从沉默的农妇变成自信的管理者——这些转变如此自然,又如此震撼。这正是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真实变革。
特别要感谢接受我采访的农技专家、返乡青年、乡村干部们。是你们让我知道,智慧农业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有温度的事业;乡村振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实践。
如今,当我走过超市里摆放着"塬上红"苹果的货架,或是听到邻座游客谈论要去黄土高原体验农旅项目时,总会会心一笑。这条曾经在千沟万壑间艰难流淌的长河,终于汇入了时代的大海。
但故事远未结束——塬生们的创新才刚刚起步,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上演。因为这片土地上的耕耘者,永远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奋斗者。
—— 于一个春雨绵绵的深夜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