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炜:一个在螺丝厂打工的诗人
(记者 孔庆明)近期,打工诗人孔祥炜的一组新诗《我们的工厂,我们的梦》,受到网络的引荐和大家的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普通工人的家国情怀,美得让人心疼的诗。
作者孔祥炜长年工作于螺丝工厂,在工业流水线上找寻诗意,在机器轰鸣中参悟人生。
玉不雕不成器
铁不打,成不了紧固件
小如米,大于天
做好一件小事,紧固于心,此生不屈
——《打螺丝,用心打》
而我夜夜难眠
想从一块顽石里
取出我的剑
——《在螺丝厂打工的人》
诗作以其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以及深刻的社会价值与启示意义,展现了工人阶层的伟大精神风貌,值得品读与传颂。
关于诗歌写作,作者孔祥炜说,少年时曾做过文学梦,尽管那个梦做得有些飘渺,但现在看来确实也曾激动和痴迷了一颗少年的心,也曾发表过一些诗作并获得一些奖项,甚至因为写作特长,被上级机关单位抽调做了几年的文字秘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际遇的变化,工作的忙碌,情缘变淡,有些事走着走着就散了。经过了那么多年那么多事,少年时期的那个梦,像一颗种子近年来又萌发了,这份美好,这份热爱,好象是忘了,但没有,她来扣门时,他的心还是动了,于是重操旧业。身边的人和事成为他重要的写作素材,遵从内心,抒发情感,把普通的工业场景写出了高山大海般的境界,又口语般可近可亲。
从山里找到矿,从矿里冶出铁
把铁锻成钢,把钢打成螺丝
这多像他们走过的路啊
——《在螺丝厂打工的人》
就像我时常在大山、河流、矿石、螺丝几个意象里打转
没有写出什么好诗,愣是把工厂整得像个道场
可我感觉这真的是个道场
——《传承与悟道》
往前走,不敢停下啊
这捉襟见肘的日子,让家人过得再好一点的念想
需要他支撑啊
——《支撑》
一颗颗螺丝,是一片一片的稻子,一片一片的麦穗
是一树一树的果,是喜悦,是希望
可以汇成河,看到满天的星辰,可以聚成峰,高过塔
把螺丝打成品牌,还要讲诚信,要有一身铁骨,一身正气
——《这铁质的日子,让人踏实》
在苦与累的劳作中,孔祥炜的诗歌充满着力量和哲思,通过对螺丝厂工人劳动过程的描绘和赞美,致敬劳动者,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和连接更美好的未来。
孔祥炜,一个来自最基层的,在螺丝厂打工的诗人,他的诗作重构了工业文明的诗意认知方式,让螺丝的螺纹里旋出星辰的轨迹,填补了当代诗歌对制造业深度书写的空白,其车间叙事比"打工诗歌"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形成独特的"工业抒情诗"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