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沐之
剥离了附体的灵魂
你笔直地站立
风,如此猖獗
天空被撕扯的魂不守舍
越是月黑风高
蛇蜕般的斑驳
你体香的油脂
一层层哭泣着流过
你注定瘦骨嶙峋
如柴的身子
抵御着酷寒
倔犟的根不惧颜色
多少枝桠被折断
开过花的理想
与鬼哭狼嚎的情节
冻死的魂灵埋进了高坡
散乱的信念
哗啦啦迎风而立
内心的屈辱
被黑色的风一刀刀划过
当我开始标定方向
一排排光秃的躯干
充满贫瘠黑夜的幻像
呼啸着无所畏惧的歌……
2025-10-4修于钓鱼台
风骨铸诗行:评沐之《树皮》
沐之的《树皮》以极具痛感的笔触,将树皮塑造成坚韧灵魂的化身,在酷寒与狂风的摧折中,书写出生命直面苦难却永不屈从的精神史诗,让“树皮”这一寻常物象,成为承载生命尊严与信念的厚重符号。
诗歌最震撼人心的,是“痛感意象与倔强精神的强烈碰撞”**。诗人用“蛇蜕般的斑驳”“油脂一层层哭泣着流过”“瘦骨嶙峋如柴的身子”,将树皮承受的创伤具象化,每一处描写都带着刺骨的痛感;但与此同时,“笔直地站立”“倔犟的根不惧颜色”“散乱的信念哗啦啦迎风而立”又赋予其不屈的姿态,痛感越浓烈,这份对抗苦难的倔强就越显耀眼,形成直击人心的情感张力。
而“象征意义的深度递进”,让诗歌的主旨更显深刻。“树皮”表面是被剥离灵魂、承受摧残的植物躯体,深层则隐喻着在困境中坚守的生命个体——那些“开过花的理想”被折断,“内心的屈辱被黑色的风一刀刀划过”,恰似人在现实中遭遇的挫折与磨难;但即便如此,“光秃的躯干”仍能“呼啸着无所畏惧的歌”,这份从苦难中生长出的勇气,让“树皮”超越了物象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的图腾。
整首诗的情绪从压抑走向昂扬,从“天空被撕扯的魂不守舍”的绝望,到“标定方向”“无所畏惧”的觉醒,诗人借树皮的命运,完成了对生命韧性的礼赞。没有廉价的慰藉,只有对苦难的直面与超越,这正是诗歌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