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 秋
作者:宁正广
朗诵:篁竹瑾

秋来了,却又来得不甚分明。说是秋吧,日头依旧毒辣,晒得人汗流浃背;说不是秋吧,早晚的风却又分明带着几分凉意了。这便是浅秋了,介乎夏秋之间,不尴不尬的时节。
街上的树叶尚绿,却已显出几分倦怠来。它们大约也厌倦了这漫长的夏日,却又无力挣脱,只得勉强挂在枝头,等待那真正的秋风来解脱。偶有一两片黄叶飘落,行人便不免驻足观望,以为秋已深了,然而抬头一看,那树仍是郁郁葱葱的,只得自嘲一笑,继续赶路。
小贩们照例在叫卖着西瓜,瓜皮却已不如盛夏时那般翠绿了。切开来看,瓤也不似先前红得那般鲜艳,籽却愈发地黑而饱满。买瓜的人少了许多,小贩便懒洋洋地靠在车旁,不再如先前那般高声吆喝。他们知道,这瓜的生意做到头了,再过些时日,便要改卖糖炒栗子了。

浅秋的雨也是古怪的。下起来不似夏雨的倾盆,也不似秋雨的连绵,只是淅淅沥沥地落一阵,便又停了。地上的水洼很快就被太阳晒干,连痕迹也不留。人们收了伞,却又不敢走远,生怕那雨又突然袭来。如此反复几次,竟叫人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田里的稻子开始泛黄,农人们便日日到田边转悠,摸摸稻穗,算算日子。他们知道,离收割还有一段时日,却又忍不住提前欢喜起来。这欢喜中又夹杂着忧虑,怕的是突如其来的风雨,或是虫害的侵袭。浅秋于农人而言,实在是个提心吊胆的时节。
城里的学生们开学了,背着新书包,穿着半新不旧的校服,三三两两地走在街上。他们谈论着暑假的见闻,声音忽高忽低,时而爆发出一阵大笑。这笑声在浅秋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脆,却也格外短暂——他们很快就要被关进教室,开始新一轮的苦读了。

老人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摇着蒲扇,说着今年的天气比往年如何如何。他们是最能感知季节变化的一群,腿脚会提前疼痛,睡眠也愈发地浅了。浅秋于他们,不是日历上的一个节气,而是身体里的一种感觉。
夜市依旧热闹,只是卖冰粉的摊子渐渐少了,多了些卖热汤面的。吃夜宵的人们也不再光着膀子,而是披了件薄外套。啤酒依然畅销,却不再需要加那么多冰块了。人们喝着酒,聊着天,偶尔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那月亮似乎比夏日时清晰了些,却又不如中秋时圆满。
这便是浅秋了,什么都是半吊子的。它不够热,也不够凉;不够鲜活,也不够萧索。人们在这个时节里,总是心不在焉的,既怀念着刚刚过去的夏天,又期待着真正的秋天。而浅秋自己,却只是默默地存在着,不声不响地准备着,为那金秋时节的到来做着最后的铺垫。
浅秋终将过去,正如它悄悄地来。到那时,人们才会蓦然发觉,原来那个不尴不尬的时节,竟也有它独特的美。

《于“半吊子”时光里见真味》
一一宁正广散文《浅秋》赏析
作者:韦国才
宁正广老师的散文《浅秋》,以细腻的笔触,撕开了季节交替的节点褶皱,将“介乎夏秋之间”的模糊感写得入木三分。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和词语的堆砌,却以市井的烟火与自然细节为经纬,织就了一幅充满生活温度的浅秋图景,让读者在寻常景象里,读懂季节过渡时的独特韵味。
《浅秋》散文最精妙之处,在于对“浅”的精准捕捉。作者没有选择秋阳、红叶等典型秋景,反而聚焦于“半吊子”的矛盾与过渡,如:日头依旧毒辣却藏着早晚凉意,树叶尚绿却透着倦怠,西瓜仍在叫卖却失了盛夏的鲜活,雨落得淅淅沥沥却转瞬即干。这些“不彻底”的景象,恰恰戳中了浅秋的本质,它不是季节的“完成态”,而是“进行时”,这种留白式的描写,让浅秋的朦胧美,跃然纸上。
更动人心弦的是,作者将季节观察与人间百态相融合,让浅秋成为承载生活情绪的容器。农人间“欢喜与忧虑交织”的期待,学生们“短暂清脆”的开学欢笑声,老人们“身体里感知到的季节变化”,夜市里从冰粉到热汤面的悄然切换等等,这些场景没有刻意抒情,却在细节里藏着生活的真实;人们在浅秋里一边怀念夏天,一边期待深秋,正如每个人在时光过渡中,既留恋过往,又向往未来。
最终,《浅秋》散文跳出了对季节的单纯描摹,抵达了对“寻常之美”的赞颂。它告诉读者,那些看似“不尴不尬”的过渡时刻,那些不够极致,不够鲜明的片段,恰恰藏着最细腻的生活肌理。当浅秋悄然退场,人们才恍然发觉,这份“半吊子”的温柔,早已成为记忆里不可替代的风景。这,正是散文于细微处,见深刻的魅力所在。

【赏评作者简介】韦国才,男,壮族,大专学历,广西柳州市人,先后在广西罗城矿务局和广西柳州市单位工作,目前是广西苓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政工及文宣工作,酷爱写作,执之以恒。曾经是《柳州日报社》《柳州人民广播电台》《柳州流通报社》《柳州工会信息报》等多家党报官媒的特约通讯员。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工人报》《河池日报》《合山工人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文苑》《罗城诗刊》《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百度头条》《今日头条》《江南诗画艺术院》《江月醉桃源美篇》《广西诗词》《中国诗歌网》等纸质报刊和新融媒体公众平台,发表过近千篇新闻报道、长篇通讯、影评、散文、诗作等作品。

【作者简介】宁正广,男,广西钦州浦北籍人,大专文化,现居住在南宁市,已退休。曾当过煤矿工人,76年在煤矿转干,任罗城矿务局桥头矿宣传科组织干事,科长。工作期间去河南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进修。后转入广西司法系统,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岗位工作。本人喜欢读书,写字写作,尤为喜欢散文,论文写作,工作期间曾在《中国监狱》《广西司法》《广西监狱》发表过散文、论文多篇,也曾多次有散文、论文获奖。

【朗诵简介】篁竹瑾,配音员,有声书演播人,诗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延安朗诵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沈阳市铁西区朗诵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