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期
《七律·李晓东公益十五载感怀》
文/孙成贵
诵读:语棠
投身公益十五春,
贴吧缘起志方伸。
敬老院里陪翁媪,
贫学窗前助梦真。
抗疫救灾冲险阵,
菜园扶困见情真。
爱心未改终如始,
且看双城遍地春。
《李晓东:以爱为帆,在公益之海深耕十五载的志愿领航人》
在哈尔滨市双城区的公益版图上,有这样一个身影:他从百度贴吧的一则公益招募开启人生新篇,以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带领团队在敬老、助学、救灾、抗疫等领域留下无数温暖足迹。他就是双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哈尔滨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李晓东,一位将“奉献”刻入生命底色的公益践行者。
缘起贴吧,一颗公益心的启航
2011年,31岁的李晓东在百度贴吧“双城吧”看到一则“组织志愿者赴第八小学与留守儿童结对”的公益招募,心中对公益的渴望瞬间被点燃。他立刻报名参与,从此正式踏上这条将成为终身事业的公益之路。“要用一生践行公益承诺,把爱心传递下去。”彼时的他,在心底埋下了坚定的信念。
加入双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后,李晓东如海绵吸水般学习公益知识、参与各类活动,迅速成长为团队骨干。活动策划,他牵头出谋划策;贫困家庭调研,他主动请缨深入一线;他发动亲友壮大志愿队伍,多次对接企业争取资源。2016年,在团队的信任下,他当选协会会长,从此全身心投入,带领双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公益之路上迈上新台阶。
十五年深耕,公益足迹遍布双城角落
敬老爱老,情暖夕阳
十五年来,李晓东带领团队的足迹遍布双城区每一所公益敬老院。为老人理发、整理内务、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解闷、表演节目,逢年过节一起包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德福老人公寓的中秋慰问活动中,志愿者们的陪伴让老人们的笑容成为节日里最暖的风景,一位张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看到你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心里暖暖的。”
助学扶困,点亮希望
万家村的小王强因脑瘤住院、家境贫寒,李晓东带领协会3天内筹得4.6万元善款;前进乡贫困学生夏超面对家庭困境,志愿者们当场捐款并承诺资助他至大学,最终夏超以586分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放弃南方名校的他坚定表示“要加入志愿者协会帮助别人”;东官镇中心校的高海天,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父亲打零工维生,协会从2021年8月起连续10次资助他的车费、餐费和学习用具。
联系爱心企业双城市国开电气有限公司为四名贫困学子四年的大学期间每月 1000 元生活补助。 一个个被点亮的求学梦,是爱心传递的最好证明。
创新帮扶,“幸福菜园”结出增收硕果
2018年,李晓东推出“幸福菜园”项目:联合西官村将三户困难家庭的闲置菜园分块,由志愿者认购耕种、提供种子秧苗和鸡雏饲料,成熟后贫困户可自食或售卖,剩余蔬菜由协会按市场价回收,每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该项目还延伸出绿色有机爱心菜园活动,帮留守老人打理菜园,兼顾敬老与增收,让公益帮扶既有温度又有可持续性。
抗疫救灾,逆行中的志愿担当
在双城区三次疫情防控中,李晓东始终冲在前线:全民核酸时,防护物资紧缺就戴着普通口罩上岗;高速路口值守九天,每天工作近20小时,瘦了11斤仍坚持到底;2022年4月疫情,他组织300余名志愿者驻守55个卡点50多天,白天值守、晚上汇总情况和疏导心理,一个多月没回家,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他体重从135斤降到112斤。
2023年8月,台风“杜苏芮”导致拉林河水位暴涨,李晓东紧急组建爱心车队,40多辆车1小时内集结完毕,累计接送受灾群众150余人。凌晨两点半接回最后一批受灾村民后,他又协调两个安置点,为近150名灾民提供做饭、理发等服务,立秋当天包3000多个饺子与灾民过节,离别时灾民拉着他的手落泪的场景,是志愿精神最动人的注脚。
以爱为基,纯公益组织的坚守与成长
作为纯公益社会组织,双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无活动资金、无固定资产,却能坚守15年,答案是“爱与责任”。15年来,协会建立了独立党支部、团支部、妇联、工会,累计慰问敬老院31次、帮助贫困家庭19次、慰问老红军9次、助学26次,捐款总计350562元;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助残、禁毒宣传等活动,参与志愿者达3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177040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李晓东和每一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李晓东常以雷锋同志的话激励团队。“我付出、我奉献、我快乐”是全体志愿者的座右铭,而他的信念则是“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志愿者之路,邂逅最美丽的春天”。
未来,李晓东将继续带领双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之花在双城大地上处处绽放。这份坚守,是公益的力量,更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图片制作: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