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戒石铭
填词/李含辛
题记
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认为,是民养了官,是官吃了民的饭。那个时候,每个衙门门口都要立一块石碑,上书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 民脂民膏 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
敕石立衙前,十六字如霜。民脂民膏血泪,权柄系苍茫。粟出千廪仓廪,权悬黎庶心肝,天地鉴忠良。
欺暗室,天目张。驱鸡讼,留犊香。看七丝三异,古训刻心房。莫使赋税成虐,须教碑字铭骨,青史写兴亡。
附录
李含辛《满江红·戒石铭》深度赏析
一、历史镜鉴:十六字碑的千年回响
宋太祖赵匡胤立戒石铭于州县衙署,以“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为官吏悬起明镜。此词题记点明核心矛盾——民养官与官食民的权力本质,将千年吏治警训凝为创作基石。
二、词作三维解析
(一)意象淬炼:霜刃血泪铸碑魂
“十六字如霜”:以“霜”喻戒石铭的凛冽锋芒,寒气直逼权柄,暗合“上天难欺”的天道威严。
“民脂民膏血泪”:五字惊心,“脂膏”显剥削之残酷,“血泪”揭民生之沉痛,与“粟出千廪仓廪”形成触目对比——粮仓满溢皆为民髓所化。
“权悬黎庶心肝”:权力如利剑高悬百姓心口,直指“权为民赋”的本质。
(二)典故熔铸:清浊吏魂照古今
| 典故 | 出处 | 词中化用 | 深意 |
|---------------|---------------------|--------------------|--------------------------|
| 驱鸡留犊 | 刘宠(一钱太守) | “驱鸡讼,留犊香” | 颂清廉如兰,讼息民安 |
| 七丝三异 | 杨震(四知拒金) | “看七丝三异” | 倡慎独畏天,暗室不欺 |
| 青史兴亡 | 历代王朝更迭 | 结句点睛 | 警吏治关国运,欺民即覆舟 |
(三)声律激荡:满江红涌正气歌
词牌《满江红》的仄韵节奏(如“欺暗室,天目张”三字顿挫),仿若戒石铭的铿锵凿刻之声。“莫使赋税成虐”的疾呼、“须教碑字铭骨”的誓言,以词牌铁板铜琶之调,奏响反腐黄钟大吕。
三、创作突破:旧词新骨刺时弊
李含辛以三招破立传统:
解构权力叙事——剥去“官尊民卑”外衣,揭露“权柄系苍茫”的民本真相;
激活冷典为刃:“驱鸡讼”等故实从颂德转为批判武器,刺向苛政虐税;
时空折叠术:让宋代戒石铭与当代“反腐铭骨”隔空对话,如“青史写兴亡”直指当下吏治沉疴。
四、现实棱镜:千年训诫的当代折射
词中警句犹如穿越时空的探照灯:
“欺暗室,天目张”暗讽隐蔽贪腐,呼应“天网恢恢”之今义;
“赋税成虐”直击乱收费、刮民脂等现代治理痛点;
“碑字铭骨”更呼吁将廉政基因刻入权力骨髓,而非流于口号。
戒石铭不仅是历史遗存,更是悬于每代执政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赏析结语:
李含辛以词为刀,剖开“民养官”的永恒真相。当“尔俸尔禄”的训诫在当今反腐浪潮中震荡回响,这首《满江红》便成了贯通千年的戒石铭文——它刻下的不是十六字,而是权力合法性的血色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