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期
笔墨传情 诸体通神——书法家景野作品艺术赏析
文/墨禅
诵读:马泽江
在当代书坛,能兼通诸体且各具神韵者实属难得,景野老师的书法创作恰是这样一份珍贵的艺术答卷。他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翼,在楷、行、草、隶诸体间游刃有余,每一幅作品都如一首无声的诗,既有古法的深沉厚重,又有时代的鲜活气息,更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哲思感悟。
一、形神兼备的楷书:端庄之中见风骨
景野老师的楷书取法颜柳欧赵,却又不为其所囿。观其《学习很苦 坚持很酷》,隶书笔意融入楷书,笔画厚重饱满,结体宽博大气,“苦”与“酷”的对比,在端庄规整中透出一股刚毅不屈的劲头。尤其是小字题跋“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学习的自己”,笔法精到,气息连贯,与大字形成鲜明的主次呼应,足见其控笔功力之深。
另一幅《笔写华章登虎榜 名扬翰院跃龙门》,则是典型的行楷佳作。“虎榜”“龙门”诸字,笔画提按顿挫分明,结构疏密有致,既有着科举匾额的庄重感,又通过灵动的笔势赋予其祝福的温度,将对学子的期许藏于笔墨之间,可谓“字如其心”。
二、气韵流动的行书:挥洒之间见性情
行书是景野老师最具个人风格的书体。其《福》字中堂,单字结体开张,笔势连绵,墨色枯润相间,“福”字的宝盖头如大鹏展翅,田字部分稳如磐石,将“福气满盈”的寓意通过笔墨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下方题诗“喜居宝地千年旺 积善人家福寿长 天馋送来麒麟子 金榜题名状元郎”,行书小字行云流水,与大字“福”形成视觉与气韵的双重呼应,整幅作品既有祝福的吉庆,又有文人的雅致。
而书写鲁迅先生《自嘲》诗的作品,更是将行书的韵味推向高潮。“运交华盖欲何求”的起笔沉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笔势凌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收笔淡然,通过节奏的变化,将鲁迅先生的风骨与诗人的自嘲情绪完美传达,每一笔都似在诉说一段历史,每一字都如在刻画一种精神。
三、大气磅礴的草书:狂放之中见章法
景野老师的草书《龙腾盛世》,笔走龙蛇,气势恢宏。“龙”字的盘旋,“腾”字的跃动,“盛”字的饱满,“世”字的舒展,四字连绵却又各自独立,既有着草书的狂放不羁,又暗含着“盛世龙腾”的吉祥寓意。落款“乙巳春景野书”,小字与大字形成鲜明对比,让狂放的草书多了一份雅致的收束,足见其对草书章法的精妙把握。
四、师古不泥的创新:传统之中见时代
景野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传统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胆识。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二王的灵动、米芾的跳宕、王铎的大气,却又能感受到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鲜活气息。他将对生活的感悟、对美好的期许融入笔墨,让书法不再是冰冷的技法展示,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命表达。
如《行善从家里开始》系列理念,虽未直接落墨,却能从他所有作品的温润气息中感受到那份“善”的力量。这正是景野老师书法的深层魅力——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人格的映照,是“书如其人”的最好诠释。
结语:笔墨当随时代,经典自有传承
景野老师的书法,诸体皆精,且能将每种书体的特质与表达的内容、情感完美结合。他的作品,既有对传统书法的深度继承,又有对当代审美的巧妙融合;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有生活的烟火气。在他的笔下,书法不是孤立的艺术,而是与文化、与人生、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精神载体。
“一人修行,全家受益”,景野老师的书法何尝不是如此?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修行,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超越。愿他的笔墨能继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为书坛带来更多既有筋骨又有温度的佳作,让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景秀泉:笔名景野(男)1959年生人。自幼拜师于张平先生。1980年考入黑龙江省业余书法学院学习。先后得教于吕圣尧、周峰、卞健如、刘快洪、沈重先生等。1985年考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在此授到欧阳中石、刘秉森、杨再春等大师们的亲自指点。现任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哈尔滨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其作品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杏花村第二届书画大赛刊物刊登、黑龙江省龙江颂刊物刊登、海峡情两岸书画大展作品集等刊物刊登。其作品多次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马泽江:企业技术干部,喜欢朗诵和唱歌,用声音赞美伟大时代,赞美好生活。是弦歌地朗诵团团员,其朗诵作品《诗意中国》,在2021年11月“致敬英雄——第五届华艺杯朗诵电视网络大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图片制作: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