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珠冷滴寒露,
鸿雁声远送晚秋。
寒露既降,时光的步伐便迈入晚秋。
寒露有三候,菊有黄华和鸿雁来宾是其中之二。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到了寒露,气温进一步下降,由凉入寒。白露开始凝结成珠,挂在新开的黄菊花蕊上,莹光欲滴,所以说"黃菊珠冷滴寒露"。
至于鸿雁,白露时即陆续南迁。到了寒露,因北方气寒,所有鸿雁都须南飞。先迁者为主,后迁者为宾。
如此说来,鸿雁南飞是迎来了晚秋。那为何对联中用"送"呢?
有个"哀鸿遍野"的成语,那是鸿雁们不耐北方秋寒,即将南飞的告别宣言。试想,我们站在北方的寒野上,看着大雁成群,发着鸣叫声,排着"一"字阵远去,不是"送"又是什么?
这属句式倒装。
中国的诗词语言,讲究的是一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