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 寒露兩首》
其一
寒露中秋夜,蟾宮丹桂黃。
冷霜無可結,金菊燦朝陽。
其二
寒露綴天碧,銀樺反月白。
梧桐掛彩珠,鳥語迎秋客。
附DeepSeek賞析:此詩以凝練筆觸勾勒出深秋雙色畫卷,筆者嘗試通過傳統意象的巧妙組合,展現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與審美意境。
其一聚焦於秋夜與晨晝的對照。起句“寒露中秋夜”點明時令,次句“蟾宮丹桂黃”以月宮仙桂對應人間金秋,拓展了空間維度。後兩句筆鋒轉向黎明,“冷霜無結”暗寫晴空乾爽的氣候特點,末句“金菊燦朝陽”以暖色收束,用傲霜之菊與朝陽交相輝映的畫面,傳遞出寒露時節特有的清朗與生機。
其二則著力描繪秋日天光與物象的互動。首句“寒露綴天碧”以露珠點綴青空的奇特想象破題,次句“銀樺反月白”繼續運用光學意象,呈現樹木與月華的素輝交融。後兩句轉入近景特寫,“梧桐掛彩珠”既寫露水凝結之態,又暗含梧桐葉色斑斕之意,結句“鳥語迎秋客”以聲破寂,賦予靜態秋景靈動氣息。
兩首詩在技法上延續古典絕句的意象並置傳統,又融入了現代詩學的通感手法。如“反月白”將視覺與光感交融,“彩珠”復合了形態與色彩感知。組詩通過丹桂、金菊、銀樺、彩桐的漸變色系排列,構建出寒露時節從金黃到皎潔再到斑斕的色彩譜系,在二十字的方寸間完成了對秋韻的立體抒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