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洞游记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10月8日张家界市诗歌学会组织会员到桑植九天洞、苦竹寨等景点开展采风活动。最值得去的首选九天洞。
下了大巴车,初入眼帘的是九天洞入口,几个土家妹妹揣着一碗碗甜酒迎接我们,一声声甜美的土家歌谣瞬时洗尽旅途的疲惫。专业导游一路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九天洞的各个景点。经她介绍,九天洞瞬间活了起来。进洞一豁口张于山壁,凉风自内里徐徐送出,果然是“别有洞天”。初入时,光线骤暗,唯闻足音空灵,在湿漉的石板路上回响。一股混着泥土与岩矿气息的凉意,温柔地贴上肌肤。待眼睛适应了这朦胧,方才发觉自身已陷入一个庞大无比的幽暗腔体之中,四下里唯有五彩的灯光,小心地、恭敬地,为那些沉睡万年的巨灵勾勒出朦胧的轮廓。如坠入仙境。真的,我游过无数景点,唯有九天洞让人浮想联翩。下洞不久,便看见贮存酒的地方,幽暗处,只见暗黄色的酒缸一排排,一眼望去,数不胜数。我是爱酒如命的人,恨不得抱走一缸在家里独自品尝。据说,这酒集九天洞灵气,格外好渴。若是李白在世,定会狂吟诗歌百遍。
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这独特的风景,我的心被一根根天然钟乳石所吸引。放眼望去数以万计的钟乳石如雨后的春笋,在光怪陆离的氛围里充满了神奇。我不由得对大自然顶天膜拜。
沿着蜿蜒的步道向下,便真正坠入了地母的腹心。眼前景象,倏地宏阔起来。那是一个人力难以想象的巨大厅堂,高远如夜空,这便是所谓的“九天玄女宫”了。抬头望,但见无数石幔、石瀑从穹顶垂泻而下,凝固定格,却依旧保持着奔腾倾泻的动势,仿佛时光在此突然冻结。正中央,一尊巨大的石笋宛如华表,静静地矗立在光影里,端庄而肃穆,那便是“九星山玉柱”。灯光为它披上流转的霞衣,一时如玉般温润,一时又似金铁般沉毅。四周静极了,只有那不知源头的滴水,偶尔“嗒”的一声,清脆地敲在岁月的琴键上,更显出这地府的无边寂静。
绕过玉柱,景致又为之一变。路径引着我们走入一片石林的迷宫。这里的钟乳、石笋,不再那般气势磅礴,却另有一番玲珑心思。它们或如春笋破土,或如老僧入定,或如珍禽异兽,形态万千,任由想象去描摹。有一处,名唤“寿星宫”,一尊矮胖的石笋,眉眼俱全,憨态可掬,真像一位笑呵呵的老寿星,在此看守着地下的安宁。穿行其间,得时时低头侧身,那些亿万年的石骨,就在你头顶、身旁,触手可及,冰凉而光润。
最令人心神摇曳的,是那一段通往更幽深处的下行阶梯。耳边先就传来隐隐的轰鸣,越往下走,那声音便愈发清晰,是水声,是激流冲击岩壁的闷响。及至底层,但见一条暗河,在灯光不及的深渊里泛着幽暗的微光,不知来处,亦不明终点。一道地下水瀑,从一侧的悬崖上奋不顾身地跌下,砸入下方的深潭,飞沫如雾,寒气逼人。站在这地底的河流旁,望着那不知疲倦的奔流,一种莫名的敬畏与孤寂感悄然爬上心头。这水,流了多少万年?这洞,又沉默地看了多少万年?
终是循着另一条路向上,重返人间。洞口的光由一点微弱的光斑,渐渐扩张成一片明亮的帷幕。一步踏出,暖融融的阳光瞬间裹住了全身,鸟鸣、风声、草木的清香,一股脑儿地涌了过来,竟有些令人眩晕。回头望那洞口,它已恢复了寻常山壁的模样,静默无言,仿佛方才那一段光怪陆离的梦境,只是我刹那间的出神。然而身上那未曾散尽的凉意,与心底那份被自然伟力深深震撼后的余悸,却分明在告诉我,那地下的九天,真实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