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都市夜狐
陆瑾熙站在陆家嘴高层公寓的落地窗前,俯瞰着黄浦江的璀璨灯火。手机屏幕上,母亲发来的第三条催婚信息静静躺着:“你都三十了,再拖就真的没人要了。”
她轻笑,指尖划过屏幕,没有回复。
这间公寓是她三年前买下的,首付自己付了七成,剩下的贷款上个月刚还清。作为投行副总裁,她早已习惯了在数字和决策间游刃有余。
“瑾熙,快来!就等你了!”闺蜜林薇在派对中央挥手。
这是一个典型的上海高端单身派对,香槟、西装、晚礼服,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陆瑾熙从侍者托盘中取过酒杯,融入人群。
“听说你拒绝了陈总的求婚?”林薇低声问。
“他想要个全职太太,相夫教子。”陆瑾熙抿了一口香槟,“我的生活不该被这样简化。”
角落里,年轻的设计师沈乐怡正与一位男士热吻,丝毫不介意周围的目光。片刻后,她洒脱地走向露台,点了一支烟。
“乐怡又换人了?”陆瑾熙挑眉。
“她说这是在探索自我。”林薇耸肩,“不过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每一段关系都你情我愿,安全措施也从不马虎。”
派对进行到深夜,宾客渐散。陆瑾熙在电梯口遇到沈乐怡。
“瑾熙姐,要不要一起去吃宵夜?”沈乐怡脸上还带着微醺的红晕。
“不了,明早还有会议。”
沈乐怡凑近,低声道:“你知道刚才那位是谁吗?他已经婚了,但婚姻对他而言只是社会身份的装饰。我们各取所需,互不纠缠。”
陆瑾熙微微蹙眉:“你快乐吗?”
“比那些困在不幸婚姻里自欺欺人的人快乐。”沈乐怡笑得明媚,“我的身体,我的选择,我的责任。”
回到空荡却自由的公寓,陆瑾熙脱下高跟鞋,赤脚走在冰凉的地板上。手机亮起,是一条来自已婚前任的信息:“我想你了,能见一面吗?”
她删除了信息,没有回复。
窗外,东方既白。这座城市的无数女性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有人称其为解放,有人斥其为堕落。而陆瑾熙知道,真相从来不在任何一个极端里。
她打开电脑,开始准备下周的并购案报告。在这个世界上,她能完全信赖的,只有自己创造的财富和独立的人格。
第二章:相亲迷局
“你必须去见见张教授的儿子。”母亲在电话那头几近哀求,“人家是留美博士,家境也好,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周六下午,陆瑾熙坐在预定好的咖啡馆,比约定时间早了十分钟。她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处理未完的工作。
“陆小姐?”一个温和的男声响起。
她抬头,看见一位戴着金丝眼镜、书卷气浓厚的男子。
“我是张明轩,很高兴认识你。”
寒暄过后,张明轩直入主题:“我计划两年内结婚,三年内要孩子。希望婚后妻子能减少工作量,以家庭为重。我名下有套房,还在还贷,如果结婚,希望你能承担一部分房贷,当然,房子会加你的名字。”
陆瑾熙合上电脑,微笑:“张先生,您很直接。我也直言不讳——我年薪是你的三倍,名下资产完整属于自己。为什么要用我的自由和财产,去换取一个‘妻子’的头衔?”
张明轩推了推眼镜:“陆小姐,女人终究需要家庭。你现在觉得无所谓,等到四十岁,孤独的滋味可不好受。”
“孤独比困在一段降低生活质量的婚姻中要好得多。”陆瑾熙拿起包,“祝您找到理想的伴侣。”
走出咖啡馆,她深吸一口气。手机震动,是沈乐怡发来的派对邀请。她犹豫片刻,回复:“地址发我。”
夜晚,沈乐怡的公寓里聚集着各色男女。音乐轻柔,酒香氤氲。陆瑾熙坐在角落,看着沈乐怡游刃有余地周旋在不同人之间。
一位气质沉静的男子在她身边坐下:“看起来你不太适应这种场合。”
“只是观察。”陆瑾熙打量他,“你是乐怡的...”
“朋友,仅仅是朋友。”他微笑,“周屿,心理学家。”
“在研究我们?”
“在理解当代人的情感模式。”周屿的目光坦诚,“很有意思,不是吗?传统婚恋观正在解体,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每个人都在摸索自己的道路。”
“包括随意发生关系?”
“‘随意’是个主观词。”周屿说,“对某些人而言,这是探索自我的方式;对另一些人,可能是逃避亲密关系的表现。关键在于是否清醒、诚实、负责。”
沈乐怡晃过来,倚在周屿肩上:“大心理学家,又在传播你的现代情感理论?”
陆瑾熙看着他们之间的亲昵,忽然明白了什么。在这个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方式正在变得多元,不再是非黑即白。
那晚她提前离开,拒绝了周屿送她的提议。地铁上,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灯光,思考着自己的道路。她既不认同母亲那代的婚姻至上,也不完全拥抱沈乐怡的性解放。或许,她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第三章:数据化心动
周一清晨,陆瑾熙的助理赵小雨抱着一叠文件走进办公室。
“陆总,这是您要的市场分析报告。”
陆瑾熙注意到赵小雨眼下的黑眼圈:“又去相亲了?”
赵小雨苦笑:“周末见了三个。我现在用Excel表格给相亲对象打分,加权计算匹配度。”
陆瑾熙被逗乐了:“结果如何?”
“最高分的那位,昨天发消息说希望婚后我辞职,因为他母亲认为‘婆媳同住是传统’。”赵小雨摇头,“陆总,您说我们这一代女性是不是太挑剔了?我妈妈常说,她和我爸见面三次就结婚了,不也过了一辈子。”
“那时女性很难经济独立,婚姻是必需品。”陆瑾熙说,“现在对我们来说,它是可选项。可选项自然要精挑细选。”
赵小雨若有所思地离开后,陆瑾熙打开电脑,无意中点开了某个婚恋网站的广告页面。网站上充斥着“实名认证”、“大数据匹配”、“科学择偶”等标语。
当晚,陆瑾熙与林薇共进晚餐时提起此事。
“现在连感情都要数据化了吗?”陆瑾熙感叹。
“至少能过滤掉一些明显不合适的。”林薇滑动手机,“你看,这是我闺蜜做的‘婚恋收益分析表’,从经济收益、情感支持、生活品质提升等多个维度评估婚姻价值。”
陆瑾熙浏览着那张详尽的表格,心情复杂。当感情被如此量化,是现代人的理性,还是悲哀?
“不过数据也有局限。”林薇继续说,“她最后选择的对象,在表格上分数并不是最高的,但用她的话说,‘心动无法被量化’。”
晚餐后,陆瑾熙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电影院,海报上浪漫相拥的男女主角让她驻足片刻。那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在当今这个复杂时代是否还能存在?
她的手机响起,是周屿。
“偶然拿到两张艺术展的票,有兴趣一起去吗?”他的声音温和,“纯粹的朋友之约。”
陆瑾熙犹豫了片刻,看着电影海报上幸福相拥的恋人,轻声回答:“好,时间和地点发给我。”
挂断电话,她对自己微笑。也许,在数据化和理性分析之外,人心深处仍然渴望着那些无法被计算的情感连接。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