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大神山的牧云者憩
作者:任中恒
中秋时节,文人墨客外出采风,似成惯例。今年外出采风,首选了历史文化厚重而神秘的大神山(博格达乌拉)景区。不仅因它距龙江较近,更因这里山高林密,景色宜人。此刻,正逢漫山斑斓、五彩纷呈,秋韵浓郁得令人心驰神往。刚进大山的隐约间,人们亦对大神山的威严庄重与神圣,心怀满满的敬意,借中秋之际,拜谒一番,以表敬畏之心。
牧云者憩的平台小憩
我们转完神山敖包,向南望去,木栈道尽头有亭,匾额上书“牧云者憩”四字。我以手机查阅,得《牧云》一文中有言:“牧牛者,以鞭驱之,行于地也。牧云者,心乘大气,驾于天也。”牧牛者行于地,牧云者驰于天——作者借牧云者以心驭气、遨游天际之象,抒写人与自然精神的交融。在此天高云淡、峡谷微岚、高台宽阔之地小憩,真如临仙境。《牧云》中所谓“心乘大气”,或许正是强调内心与自然规律的契合;而“驾于天”,则似形容驾驭自然之力如驭天马,尽显道法自然的逍遥境界。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皆蕴藏着道家的哲思与神韵。
沿栈道行至牧云者憩的蒙古式凉亭,举首望鹰嘴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雕琢出如此雄伟的岩壁——一高一矮两座石峰,远望如一位老人怀抱着孩童。凝视这崖壁间的“爷孙”,不由令人想起蒙古英雄成吉思汗与其孙忽必烈。这爷孙二人,开创了一段世界历史前所未有的伟业。成吉思汗自大兴安岭西侧的海拉尔河启程,南征北战,西拓东进,与儿孙一同打下欧亚半壁江山。成吉思汗逝于1127年,当时忽必烈年仅十二岁。三十三年后,他登临大汗之位,成为蒙古第五位大汗,又于1271年建立大元,登基为帝。三代人挥铁骑如烟,驰骋万里,曾让中亚与东欧心悸数百年,史书或称之为“黄祸”,或叹之为传奇。
坐于牧云者憩处,呆呆望着崖壁的身影,心中不禁浮起一丝迷茫:这爷孙二人,留给今天的,究竟是历史的荣光,还是羞于启齿的伤痕?不知是先有这天然屹立的崖壁,还是先有那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许,老天早已将爷孙的伟岸,刻进了这石峰之中。至今游人至此,仍对石人峰慨叹不已。
石姥爷峰下的佛母洞
从神山(博格达乌拉)的大敖包行至景区北侧的石姥爷峰,已是午饭时分。一位约好的蒙古族朋友与其房车,早已候在峰下。我们小憩石老爷峰底野餐,向山坳望去,只见蜿蜒沟壑间两山陡立,颇有“大山隐隐藏秘事,深壑茵茵冒炊烟”的意境。其间藏一奇妙的佛母洞,天然雕饰出一尊佛母神像,美轮美奂,令人既敬畏,又神往。
这天造地设的佛母像,本是数亿年前造山运动的产物。然而在当地人心中,却是天神点石成金,铸就了“月轮太后”的化身——她将在某个历史时刻转世为佛,护佑大神山的子民平安。想来,也只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才能孕育出成吉思汗这样的千古传奇;也只有天地造化达到某种高度,才能繁衍出忽必烈这般统一中国版图的英雄。而成吉思汗的母亲——月轮太后,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大神山的石洞,早在人类尚未出现时便已存在。而这佛母洞中天然形成的母后形象,实在令人费解,又教人称奇。它仿佛在无声诉说:生命与文明,皆源自大地与母亲的孕育。
月轮太后,如一轮明月,始终照耀着大神山。而今,勤劳善良的神山后人,已将祖先留下的遗产与这片绿水青山,打造成旅游的热土,更努力将神山变为真正的金山银山。若佛母洞中的“月轮”有知,也该为此欣慰了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