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赋
连丙堂
猎猎军旗,迎风招展于天地之间,如烈火燃烧,似巨龙腾空。其色殷红,浸染着无数英烈的热血;其形方正,承载着民族不屈的脊梁。每当晨曦初露,那面旗帜便与朝阳争辉;每当暮色四合,它又在晚霞中傲然挺立。这是一面穿越时空的旗帜,从远古的烽火狼烟中走来,向未来的和平盛世奔去。
忆往昔,军旗之下,多少英雄豪杰前赴后继。轩辕黄帝持旗定中原,大禹执旗治洪水,秦皇汉武挥旗开疆土。那旗帜上的每一道褶皱,都镌刻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每一缕丝线,都编织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春秋战国时,军旗如林,诸侯争霸;楚汉相争时,军旗蔽日,英雄辈出。旗帜所指,便是将士用命之处;旗帜所向,便是家国安危所系。
细观军旗,其红如血,其黄似金。红色象征热血与忠诚,是无数将士用生命染就的颜色。从长城烽火到卢沟晓月,从平型关大捷到上甘岭血战,这面旗帜始终在硝烟中屹立不倒。黄色代表光明与希望,是民族复兴的曙光。每当军旗升起,就如同旭日东升,照亮前行的道路,温暖战士的心房。五颗金星熠熠生辉,恰如北斗指引方向,又如灯塔照亮归途。
军旗不仅是一面布帛,更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它凝聚着军人的魂魄,承载着民族的尊严。在边关哨所,军旗与雪山为伴;在海岛礁盘,军旗与浪花共舞;在大漠戈壁,军旗与风沙同行。无论酷暑严寒,无论风雨雷电,军旗永远高高飘扬。它是无声的誓言,是永恒的承诺,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恋。
军旗之下,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军人来了又走,唯有军旗永远年轻。新兵入伍时,仰望军旗宣誓;老兵退伍时,凝视军旗敬礼。军旗见证着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记录着青春热血的沸腾时刻。操场上,军旗指引着整齐的步伐;战场上,军旗鼓舞着冲锋的勇气。它是军魂的象征,是力量的源泉,是信仰的灯塔。
军旗飘扬处,便是国土所在。在南海岛礁,军旗宣示主权;在雪域高原,军旗守护边疆;在维和营地,军旗传递和平。这面旗帜跨越千山万水,走过五湖四海,将中国军人的风采展现给世界。无论身处何方,只要看到这面旗帜,就如同看到了家乡,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
军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古代的旌旗羽葆,到现代的八一军旗,其形制虽变,精神永存。旗杆笔直,象征军人刚正不阿的品格;旗面舒展,体现军人宽广博大的胸怀;旗穗飘扬,展现军人潇洒豪迈的气度。军旗文化渗透在军营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在军人的一言一行之中。
今日之军旗,承载着新的使命。在科技强军的征程上,它指引着创新的方向;在改革强军的道路上,它昭示着变革的决心;在练兵备战的沙场上,它激励着必胜的信念。这面旗帜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通向未来与远方。它将继续见证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继续陪伴中国军人守护和平。
军旗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它用飘扬的姿态诉说着忠诚,用鲜艳的色彩诠释着勇敢,用永恒的存在证明着坚守。当我们仰望军旗,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未来的曙光。这面旗帜将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之下,飘扬在人民的心中,飘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猎猎军旗,永远向前。它不仅是布帛制成的标志,更是熔铸在军人血脉中的精神图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这面旗帜都将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书写属于中国军人的荣光与梦想。
作者简介
连丙堂,男,汉族,1959年生。阳原县小石庄人。中共党员,公务员,学历大专,河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毕业。糸县商务局退休干部。爰好文学,会写古诗,现代诗,散文,小说,曾有上百篇文章发表在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
编辑制作:侯五爱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瀛洲居士
图标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