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翰墨香
孙继泉
王超 书法
前不久,王超知道我在老家建了一处书院,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望云书院”,说:"老家的乡村书院,一定去看一看。”
我和王超认识时间并不长。记得在一次文化活动上,他说是邹城尚河(现已并入城前镇)人,从情感上立马就拉近了。后来经过几次见面交谈,感到他为人谦和,热爱文化,热心公益,擅长书法及文学,于是话题便多起来,有时候也相互邀约,共同参加笔会或读书会。
今年春天,一个邹城城前籍的朋友出版了一本书《故乡近,故乡远》,要在老家西南河村召开作品研讨会,我特意邀请王超参加,他欣然应允,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他说,他的老家离这儿不远,也就四五里路。六岁的时候,就随父母到外地生活,很少回来。遗憾的是,那天日程有点紧张,没有陪着他到他出生的村子转一转。几天后,他写了一篇侧记《希望是春天最好的礼物》,把那天的感受浓缩成三种:浓浓的故乡情,深深的军旅情(那位作者也曾在部队服役)和满满的文学情。
初夏,我作为导读嘉宾,参加了济宁读书会在亚龙书城举办的第59期读书分享活动,分享我读《太平广记》的经验和感受,题目是"从一套书走进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斑斓世界”。这天晚上,王超也来到现场,坐在那里认真地听。老乡的参与,使我倍受鼓舞,现场氛围和整体效果都很好。活动结束时,王超带着他写的书法作品“文泉永继“走上讲台,赠送给我,并合影留念。四个字里面嵌着我的名字和期望,可见之前用心思考,并精心书写。活动之后,王超又写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文泉永继寓真情》,详述了读书会的场面、我讲述的内容和他的个人心得,在报刊发表,使这场分享会余音袅袅。
我不知道王超什么时候开始习练书法,但我知道,达到今天这样的造诣,没少下了功夫。他如今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大赛并入展和获奖,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馆院及爱好者收藏。
我喜欢他的书法,一直想着与他合作一把,作为留念。前不久,应老家石墙镇领导之约,创作了一篇《石墙镇赋》,读来还较为满意,就想让王超用行书书写,他爽快地答应下来,并很快就完成了。他把作品拍照发给我,我先后发现了三处瑕疵,一处是书写时的笔下误,两处是我用词重叠。我告诉他,如果修改,没必要重新写,单独写好那几个字,覆盖上原字就可以了,经过装裱根本看不出来,制作成电子版更是了无痕迹。可他偏不,他又把整幅作品重写,就这样一连写了三遍,我真为他的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折服了。
后来,陆陆续续看到王超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其文语言质朴,结构坚实,叙事流畅,感情真挚。他说:我出过散文集呢,目前第二本正在准备中。才知道这个老乡才艺非同一般,爱好专注而又广泛。
立秋之后,天气凉爽了。这天,他和几个书画家朋友从济宁来到邹城,专程前往望云书院交流联谊,并给我带来了“望云书院”几个大字。此次来邹城,不止闲聊,还在望云书院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一一中国《雷锋》杂志济宁市工作站筹备委员会工作推进会议。
王超18岁从戎,后转业地方,曾在多个工作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看问题有高度,思路开阔,思维慎密,做事没有功利心和其他私心杂念,朋友遇事总愿与他商量,他也总是不遗余力,坦诚相待,做了许多社会公益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王超,一个让人信赖的老乡。
(孙继泉,笔名望云,1960年代生于山东省邹城市,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并担任济宁市散文学会会长、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邹城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其创作以散文见长,作品兼具乡土情怀与生态意识,语言质朴深邃。作品获孙犁文学奖、浩然文学奖、齐鲁散文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