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林是我终生难忘的弟友《纪实文学》
——访方正老人系列之三
陈业冰
说起老房东莱北茶业人民,方正老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民兵烈士刘俊林:“说起刘俊林,大家都知道他是狼牙山五壮士式的抗日英雄。我在一部电影剧本《俊林峰》中看到他是一个身形伟岸、果敢刚毅、勇猛无畏、爱憎分明的形象,但我记忆中刘俊林同志的形象不尽如此……”
1941年6月,为了方便报纸印刷,《泰山时报》编辑部提前脱离地委进驻茶业区的刘白杨村。刘白杨村离上王庄村的印刷厂只有七八里地。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抗日村,群众基础非常好,泰山军分区第二战地医院就设在这里。一个1000多口人的深山大村成为战地医院最好的庇护所。家家是医院,户户是病房,人人为医院出工出力出物资。敌人多次派重兵搜捕,都在人民战争中化险为夷。为此刘白杨村献出了六十多位相亲的生命。
(谈起刘俊林方正老人依然激动不已)
在当地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由刘白杨村抗日青年游击队的十二名队员,接送编辑部人员来到刘白杨村西北半山腰的几户人家。此地紧靠凤凰山(原名鸡冠子寨),如有敌人进犯,可迅速撤入山里。
抗青队长名叫刘俊林。初次见面时他只有19岁,中等个子,面色黝黑,一路上少言寡语。他把编辑部安排在一秦姓人家,将成员分塞在周围的四户家中。把我和孟华领到紧靠石崖的一个小院子里,北屋是三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偏房,全部是用青石砌成的草披房。这时从北屋里走出一对中年夫妇,刘俊林介绍说这是他爹娘,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他家。两位老人急忙让我们进屋歇息,俊林便忙着去收拾东偏房,说是让我俩住,我跟孟华赶忙过去搭把手。
第二天吃过晚饭,我和孟华整理修改稿件。刘俊林来到东屋,两手抱着一杆八路军兵工厂自制的汉阳造步枪,坐在炕沿上低着头用手小心翼翼的擦拭枪杆。我看他好像有话要说,就问他:“有事吗?”他抬起头看着我结巴着说道:“我……想跟你学识字。”我说:“没问题!不过你这抗青队长要做我的小学生了。”他红着脸“嗯”了一声……,当晚我便教会了他“刘俊林”三个字。
第二天傍晚,我和孟华准备去秦家院子吃饭,刘俊林在院子里拦住我们说:“俺爹说今晚请你俩吃饭。”我说:“我们有纪律,不能随便在老乡家吃饭。”他一听急了,上前一手拉住一个,硬是把我俩拖进北屋。他父亲说:“你俩今晚不吃也不行了,这孩子是一根筋,非要拜你为师。今天上后山夹来两只山鸡,让他娘炖了请先生呢。”刘俊林上前把我摁在炕沿上,扑通跪在地上,实实地把头磕下去,待我在不知所措的慌乱中反应过来时,三个响头已经磕完了。
这一晚,我和孟华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野味大餐。饭毕,把嘴一抹,我对大叔、大婶说:“我和俊林年龄相仿,拜什么师啊,以后兄弟相称吧。”
刘俊林跟我学识字大都利用晚上的时间,因为白天他有干不完的任务:第二战地医院分散在几十户人家,而刘俊林要组织抗青队为医院站岗放哨,由于分散,不仅要在村子周围设岗哨,更要加强村内的巡逻,还要派人到四周村子打探;每天都有从前线送来的伤员,也有伤好归队的战士,这都要安排好接送;更要命的是医院缺医少药,他便组织人员上山采挖草药,冒着生命危险去博山、章丘等地购药,几陷险境。
一天下午,刘俊林突然来找我,说要去博山城抓药,邀我一同前往。我听后很开心,终于有机会实地体验了。他把一身破衣服塞给我说:“换上我这身破衣服,再把脸上弄脏些,小白脸进城惹白狗子猜疑。”
我征得宫达非主任同意后,跟随刘俊林上路。他领着我没有走以往熟悉的路线,而是进入法山峪,穿过卧铺村,爬上摩云岭,翻过齐长城上的风门道关,沿着禹王山北麓的山间小路,来到博山城西靠山坡的一个破煤厂里。此时天已经黑了,刘俊林带我走进两间被煤尘熏黑的砖房里,见到了煤场主人。他向煤厂老板介绍我是八路军。又向我介绍说:“他是刘俊风,是我堂哥,五年前就来到博山城做煤炭生意。每次抓药我都是来找二哥。”刘俊风抓住我的手说道:“你是廖司令的人吧,整个博山城没人不知道廖司令的威名,小鬼子一听他的名字就害怕。我也很想加入你们的队伍,可俊林兄弟就是不同意,宁说我在这儿的作用更大。唉,真羡慕你们呐,能甩开膀子跟鬼子干。”听他一席话,我渐渐明白了刘俊林带我来这里的目的。原来他在博山城发展了地下人员。我忙说:“刘老板,你为八路军部队做了那么多有益的事,作用当然比一个人扛枪上前线大得多,这次来又麻烦你了。”刘俊风说:“这哪来的话,都是为抗日出力。自从小鬼子来了以后,控制了所有的煤矿,生意也就没法做了,这倒是落了个清闲。我和李家窑煤矿的矿长徐老黑有着多年的交情,日本人用得着他。因此,弄点药材他有他的办法。自从去年合作以来,每次都很顺利。他恨日本人,也想为抗日出把力……兄弟,这次来主要弄点啥药?”刘俊林说:“二哥,现在医院紧缺消炎药,可院长说消炎药日本人控制得严,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刘俊风说:“没问题,咱们先吃饭,饭后你们早点休息,我去找徐老黑。”
(方正用来吃饭、喝水、刷牙的多功能搪瓷缸子)
第二天早晨,刘俊风又去打探弄药的事。我和刘俊林待着没事,我说:“俊林,博山城你熟,我想买个缸子用。吉山战斗爬山时,用来吃饭、喝水、刷牙的粗瓷碗打破了。现在吃饭用的是房东家的葫芦瓢。”他说:“好吧,进了城别东张西望,你跟在我后面就行了。”
刘俊林带我来到最繁华的柳杭街,这儿做买卖的的确不少。很快就在一个杂货店的橱窗里看到了几个搪瓷缸子。一问价格,五毛钱一个,我吓了一跳,五毛钱是我一个月的津贴啊。但又一想还是买一个吧,要不还得端那个葫芦瓢。买好缸子后揣在怀里,跟着俊林来到一个小饭馆前,一看是辣椒炖豆腐。我说:“今天我请客,每人来一碗。”二人找了个靠着窗的小方桌前坐下,不一会就端上两碗热气腾腾的辣椒炖豆腐,就着烧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不禁感叹道:“多少年没吃这一口了。”刚说完,只见临桌站起来两个便衣模样的人,其中一个从怀里掏出枪,上前抓住我的领子说:“你小子是干什么的?听口音离这儿远着呐。”我吓出一身冷汗,没想到说话漏了馅。正不知如何应对间,刘俊林连忙用博山话赔笑说:“大哥,他是我表弟,兖州来的。姑姑、姑父都不在了,来投靠俺家。这不俺带他出来转转,熟悉熟悉街面。”另一个便衣说:“我看你小子来路也不正,你家在哪儿?”“俺家在羊栏河,离这儿不远。”便衣又道:“我还不知道羊栏河?走,到你家去瞅瞅,别上了你小子的当。”俊林镇定地说道:“看就看,不看看你还不放心哩。”俊林边说边拉着我就走,两个狗子端着枪跟在后面,不一会来到城外南面的一片杨树林里。一个狗子说:“你带我们来树林干啥?”俊林说:“俺家就在林子对面,这就到了。”他大声对我说:“表弟,你先回家沏一壶茶,招待两位大哥。”二狗子同时冲到俊林面前,用枪指着他说:“你小子耍啥花样?要走一块走。”我正寻思着俊林为啥让我先走,只见他瞬间抢过两把短枪,同时飞脚把一个狗子踢倒在地,手中的短枪砸向另一个狗子的头部,倒地的狗子还没爬起来,枪把儿已经砸了下来……,眼看着二狗子没了气。俊林说:“快来帮忙,用二狗子的衣服绑上石块,沉到羊栏河里。”一场战斗就这样结束了。等我们两个回到煤厂,此时刘俊风正好弄药回来,我俩不再耽搁,悄悄钻进西边的树林,消失在莽莽大山之中。路上我问他:“你为啥让我回家沏茶,这不明明引起二狗子的怀疑吗?”他笑道:“要的就是引起他们的警觉,他们只有靠近我,才能快速下手。”“你这功夫是打哪里学的?”他笑笑说:“啥功夫,从小跟二叔瞎练的呗。”
这次惊险的博山之行,让我对刘俊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腼腆的小伙子,不但果敢、迅捷,更是一个充满智慧、不怕牺牲的斗士。
1942年8月13日,又是一个让老区人民难忘的日子。刘俊林为了保护战地医院,为了赶走占据北王庄村(章丘与茶业区近邻的村子)的一队鬼子兵,带领五名抗青队员把敌人引上了火龙台,一名队员逃出了鬼子的包围圈,两名先后被鬼子活捉。弹药用尽之后,刘俊林与李文富将枪摔断后,毅然跳下高高的悬崖(李文富被半山腰的树枝挡住,后被群众用绳索救下)。穷凶极恶的敌人从北山转到山崖下,朝刘俊林的身上又捅了11刀。当我闻讯赶到现场时,已经围满了当地群众,爆炸大王李念林正带着民兵收敛烈士遗体。见到刘俊林的惨状,我悲痛欲绝,嚎啕痛哭……。
在将刘俊林的壮举电传给中央新华社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久久难以平复,只有挥泪作诗悼念,将诗稿发在《泰山时报》上:
俊林啊,我的挚友,我的兄弟!
你——定格在纵身一跃的瞬间:
挥拳怒目喷射出火焰,
一声高喊震荡着山川。
眼前依稀望见你毅然前行的身影,
让我一生铭刻在心田。
想你时,我望穿火龙台连绵的群山;
念你时,我仰望飘过凤凰山的云帘。
咫尺的距离我无法触及,
天涯守望,你我人鬼殊途。
俊林,我的战友啊!
抗日路上少了你的陪伴,
闲暇时攀谈不见了你的笑脸。
万恶的日寇啊,没有恶魔的肆虐,
我英雄的兄弟宝贵的生命会如此短暂?
将泪水擦干啊,没有退却的空间,
只有高高的举起枪杆,
抗战!
抗战!
1944年8月,淄川县委在刘俊林跳崖牺牲的石壁上刻上“刘俊林烈士殉国处”,火龙台更名为“俊林山”。
陈业冰,济南市莱芜区人。中国网络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南市作协理事、《雪野》杂志主编、原济南市签约作家。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报告文学《赤诚大义房公训》发表后,引发关注,促使房公训老人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道德模范,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