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一章:昔日星辰
国家安全部门介入后,关于“普罗米修斯资本”和韩岳的秘密调查迅速展开。程砚之被要求提供所有与韩岳相关的历史资料。在整理旧物时,他翻出了一张布满灰尘的合影——科大物理竞赛夺冠后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程砚之和韩岳并肩站着,手里捧着奖杯,笑容灿烂,眼里是对未来无尽的憧憬。韩岳那时就已展现出对量子理论近乎痴迷的洞察力,常常提出一些天马行空却直指核心的构想。
“他本应是一颗闪耀的星辰。”程砚之对坐在对面的苏青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言喻的惋惜。苏青看着照片,她记得韩岳,那个总是躲在镜片后、沉默寡言却锋芒毕露的天才。当年他的突然离职,也曾引起不少猜测,只是很快被后续的数据泄露事件掩盖。
“是什么让一颗星辰偏离了轨道,坠入黑暗?”苏青问道。程砚之摇头,这是一个他无法用现有模型解答的难题。也许是对纯粹理论研究的失望,也许是对财富和影响力的渴望,也许只是在一个关键的选择点上,走向了不同的概率分支。
第四十二章:暗网悬赏
就在调查紧锣密鼓进行时,一个更直接的危险信号出现。在某个高度加密的暗网论坛上,出现了一则悬赏令,目标直指“量子城市”项目中“玄武”系统的核心防御算法逻辑。赏金高得令人咋舌,支付方式甚至是无法追踪的加密货币。发布者匿名,但技术要求的描述方式,带着浓厚的学院派气息,且对“玄武”系统的理解相当深入。
“他在试探,也在挑衅。”程砚之在研究院的紧急分析会上断定。韩岳此举,一石二鸟:既能利用全球的黑客力量给程砚之制造麻烦,消耗其精力,也能通过观察研究院的应对方式,进一步窥探“玄武”系统的虚实。
苏青从商业风险角度提出警告:“这意味着‘量子城市’项目已正式进入某些极端势力的视野。我们必须假设,除了韩岳,还有其他潜在的攻击者会被吸引过来。”
一时间,研究院的网络防御压力骤增。无形的攻防战在数据流的层面激烈展开,每一次异常的访问,每一个试探性的攻击,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第四十三章:镜像迷宫
程砚之决定采取一种更积极的防御策略。他利用“玄武”系统的内生安全特性,精心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镜像迷宫”——一套与真实系统高度相似,但充满了陷阱和虚假信息的诱饵系统。任何试图非法侵入的行为,都会被悄无声息地引导至这个迷宫之中,其攻击特征和行为模式则会被详细记录和分析。
与此同时,苏青则利用其在金融界的人脉,开始反向调查“普罗米修斯资本”的资金流向和投资组合,试图找出韩岳除了技术野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具体的目标,例如针对某家特定企业,或是试图扰乱某个关键市场。
一天深夜,程砚之收到“镜像迷宫”捕获到的一条异常信息流。攻击者极其狡猾,几乎绕过了所有常规陷阱,直指迷宫核心的一份伪造的“玄武核心算法架构图”。就在即将触碰到“图纸”的瞬间,攻击戛然而止,如同受惊的鱼儿迅速缩回深水。
“他发现了。”程砚之对屏幕前的苏青(通过加密视频)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棋逢对手的凝重,“他太了解我的思维模式了。”
苏青看着程砚之疲惫却锐利的眼神,忽然道:“也许,正因为了解,才是他的弱点。他了解过去的你,但未必了解现在的你,更不了解……我们。”
第四十四章:非对称优势
苏青的话点醒了程砚之。他与韩岳的对决,看似是纯粹的技术较量,但韩岳隐藏在暗处,拥有先手优势和情报不对称的优势。程砚之不能仅仅被动防御,他需要打破这种不对称。
他想到了苏青,想到了“量子咖啡”,想到了父亲程怀民……这些韩岳所不了解的、他生命中新出现的“变量”。技术可以模仿,思维模式可以推测,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结和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无法被完全预测和复制的。
程砚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不再将“幽灵漏洞”事件仅仅视为一场技术危机来处理,而是将其纳入整个“量子城市”社会实验的宏观框架下。他主动向有限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合作伙伴和公众,适度披露了遭受新型网络攻击的情况(隐去韩岳和具体技术细节),强调构建共同技术伦理和安全共识的重要性。
这一举措,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苏青。这打破了科研机构处理安全事件的传统范式。
“我们需要将我们的‘道义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战略优势’。”程砚之解释道,“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风险,参与守护,才能让躲在暗处的攻击者失去生存的土壤。”
第四十五章:阳谋
程砚之的“阳谋”开始显现效果。适度公开的信息,引发了科技界、产业界和公众的广泛讨论和警惕。一些原本可能被“普罗米修斯资本”利用或合作的对象,开始重新评估风险。苏青趁机推动成立了“量子科技产业安全联盟”,联合多家头部企业和机构,共同制定更严格的行业安全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孤立潜在的恶意行为体。
同时,通过对“镜像迷宫”中捕获的、韩岳那几乎成功的攻击路径进行逆向分析,程砚之团队终于找到了“幽灵漏洞”在硬件层面那个极其微小的、被利用的物理缺陷,并开发出了彻底根治的补丁。“玄武”系统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进化。
韩岳似乎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暗网上的悬赏悄然撤下,“幽灵”攻击也彻底停止了。他像一缕青烟,再次消失在黑暗中。
但程砚之和苏青都知道,较量远未结束。这只是第一回合的结束。韩岳的沉默,可能意味着更深的蛰伏,也可能在酝酿着下一次更猛烈的攻击。
然而,经过这一役,程砚之和苏青都更加确信,守护未来,不仅仅需要最尖端的技术利剑,更需要构建一个广泛认同的、具有韧性的价值共同体。他们的羁绊,也在共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夜幕下的黄浦江依旧奔流,量子咖啡馆的灯光温暖如初。程砚之和苏青并肩站在江边,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的挑战,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起去面对那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四十一至第四十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