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海上的薛定谔猫
东海,夜雾如墨。一艘名为“海风”的白色游艇,像一片孤叶,在墨色的海面上起伏。艇舱内,苏青独自坐在沙发上,面前的咖啡早已冰凉。
几小时前,她按照匿名邮件指示,独自驾船来到这个坐标。四周是无边的黑暗与海浪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已退去,只剩下她和这艘船,以及一个未知的“交接”对象。这是一种典型的量子态——在对方现身、完成“观测”之前,她既可能安全得到陈志远,也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陷阱。
她检查了一下藏在身上的微型追踪器和紧急求救装置——这是她与外界最后的联系。程砚之那条简短的“谢谢。小心”的短信,曾让她冰冷的心湖泛起一丝微澜,但在这绝对的孤寂与未知面前,那点暖意也迅速被海风吹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光点,正快速接近。是一艘更大的、没有开启识别信号的黑色快艇。
苏青的心提了起来。她走到舷窗边,透过防弹玻璃,看到那艘快艇如同幽灵般靠拢,几个穿着黑色作战服、蒙着面的身影敏捷地跳帮过来。为首一人,手里拎着一个银色的手提箱,而非她预想中活生生的“陈志远”。
“苏总,久等了。”蒙面人的声音经过处理,电子合成音在海浪声中显得格外诡异。“赵博士托我向您问好。这是您要的‘投名状’。”
他将手提箱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没有文件,只有一块小巧的、不断闪烁着蓝光的硬盘,以及一个平板电脑。
“陈志远所有的证词,以及他保留的当年数据操作日志,都在里面。”蒙面人指了指平板,“您可以先验货。”
苏青深吸一口气,拿起平板。屏幕亮起,需要密码。蒙面人报出一串复杂的字符。她输入后,平板开始读取硬盘数据。很快,一段视频开始播放。
画面中是一个神色憔悴、眼神躲闪的中年男子,正是陈志远!他对着镜头,结结巴巴地陈述了当年如何受一个匿名中间人指使,利用职务之便,在数据流转节点植入木马,窃取了“青龙”协议的部分核心代码,并伪造了操作日志,将嫌疑引向当时恰好出现在实验室的苏青……
视频内容详实,细节清晰,逻辑链完整,几乎无可挑剔。这正是苏青梦寐以求的、能证明她清白的证据!
然而,就在视频播放到最关键处,即将提及指使者身份时,平板屏幕突然剧烈闪烁,跳出红色的警告框——“数据自毁程序启动!10,9,8……”
苏青脸色骤变!这是一个陷阱!对方根本没想真的交出证据,只是想利用这个诱饵,将她引到海上,然后……
几乎同时,游艇的引擎发出一声怪响,骤然熄火!全船灯光瞬间熄灭,陷入一片黑暗!只有那块硬盘和平板电脑,还在闪烁着不祥的光芒。
“看来,苏总的‘验货’不太顺利。”蒙面人的电子合成音带着嘲讽,“赵博士让我转告您,有些界限,确实不该跨过。很遗憾,您选择了错误的那一边。”
几个黑洞洞的枪口,在黑暗中对准了苏青。
第十二章: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就在“海风”号游艇引擎熄火、灯光熄灭的同一毫秒,远在上海复兴岛量子时空研究院的主控室内,巨大的屏幕上,代表苏青生命体征和位置的信号源,同时发生了剧烈跳变!
“信号丢失!目标船只动力系统离线!检测到高强度电磁脉冲干扰!”助手急促地报告。
程砚之站在屏幕前,脸色铁青,但眼神却如同淬火的寒冰,冷静得可怕。他早已预料到对方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
“启动‘青龙’协议第三阶段!”他声音斩钉截铁,“激活苏青身上所有备用信标!调用‘墨子’遥感卫星星座,对目标海域进行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和红外成像!海警和空中支援单位,按预定方案,立即行动!”
一瞬间,庞大的国家机器与顶尖的量子科技力量被同时激活。无形的电波在天空与海洋之间穿梭,精确的指令被下达。这是一种现实版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加密指令,确保了行动的绝对同步与保密。
东海之上,就在蒙面人即将扣动扳机的刹那,异变陡生!
原本漆黑的海面,突然被数道雪亮的探照灯光柱撕裂!高音喇叭传来威严的警告:“我们是中国海警!前方船只,立即停船接受检查!重复,立即停船接受检查!”
紧接着,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巨大的风压搅动着海面。
蒙面人们显然没料到支援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精准,顿时一阵慌乱。为首者反应极快,试图抢夺桌上的硬盘和平板,显然那里面不仅有诱饵,也可能包含真正的秘密。
但苏青比他更快!在灯光亮起、对方分神的瞬间,她猛地将桌上的咖啡杯砸向最近的一名枪手,同时身体向侧后方一滚,躲开了可能的射击路线,并迅速按下了藏在手心里的紧急求救装置的强化信号按钮!
“砰!”枪声响起,子弹打在苏青刚才位置的沙发上,棉絮飞溅。
舱内陷入短暂的混战。海警的快艇正在迅速靠近,直升机在头顶盘旋,狙击手的光点已经锁定了舱内的武装分子。
·
研究院主控室,程砚之紧盯着屏幕上重新亮起并快速移动的、代表苏青的信标,以及卫星传回的实时红外图像——可以清晰看到“海风”号舱内的热源分布和动态。
“目标生命体征稳定,正在移动。武装分子四人,已被锁定。海警突击组准备登船。”助手实时汇报。
程砚之紧握的拳头微微松开,但目光依旧凝重。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尚未过去。赵熵,或者说他背后的人,绝不会如此轻易放弃。
果然,技术监控小组传来紧急报告:“检测到陌生强信号源正在尝试接入游艇控制系统!疑似远程自毁指令!对方想销毁证据,甚至……炸船!”
第十三章:观测者效应
游艇舱内,短暂的混乱之后,训练有素的海警突击队员已经破窗而入,与蒙面武装分子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枪声、玻璃碎裂声、呵斥声混杂在一起。
苏青蜷缩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紧紧握着那个闪烁着不祥光芒的硬盘。她知道,这是关键证据,绝不能有失。那个平板电脑在刚才的混乱中不知被谁踢到了角落。
一名蒙面人试图冲向苏青抢夺硬盘,被一名眼疾手快的海警队员果断击倒在地。
突然,游艇舱壁的某个控制面板冒出了一串电火花,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船体开始微微震动!
“不好!他们在远程启动船只的自毁程序!”一名懂技术的海警队员大喊。
必须在程序完成前阻止它!但控制台已经被流弹打坏,无法本地操作。
·
复兴岛研究院,程砚之面前的屏幕上,代表游艇控制系统状态的代码正在飞速滚动,红色的警告不断弹出。
“自毁指令已确认!倒计时60秒!远程阻断失败!对方使用了量子加密信道,常规手段无法破解!”技术人员的声音带着绝望。
59秒!58秒!
程砚之的目光死死盯住那段不断跳动的、由赵熵那边发出的量子加密指令流。常规手段无效……那么,非常规手段呢?
他猛地转身,冲向旁边一个独立的、连接着冷原子量子计算原型机的控制台。这台机器,还处于实验阶段,极不稳定,但它的算力,或许能创造奇迹!
“启动‘混沌’算法!目标:模拟对方量子密钥生成器!我要在倒计时结束前,破解他们的加密,替换掉自毁指令!”程砚之的声音因极度专注而微微颤抖。这是一场赌x,赌的是他多年研究的量子计算模型,能否在现实世界的生死关头,快过时间。
冰冷的量子计算机开始全功率运行,无数的可能性在微观世界中叠加、演化、坍缩。屏幕上的数据流快得肉眼无法捕捉。
40秒!39秒!
游艇上,苏青能感觉到船体的震动越来越明显,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海警队员正在试图强行拆除可能的爆炸物,但时间紧迫。
30秒!29秒!
程砚之的额角渗出了汗珠。他的大脑如同那台量子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寻找着那亿万分之一的破局可能。
20秒!19秒!
“找到了!密钥空间出现弱关联漏洞!”一个研究人员惊呼。
“注入伪随机数序列!覆盖原指令!”程砚之毫不犹豫地下令。
10秒!9秒!
游艇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苏青闭上了眼睛,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最后定格在程砚之那双深邃的眼眸。
8秒!7秒!
量子计算机的输出指示灯疯狂闪烁。
6秒!5秒!
程砚之猛地敲下回车键!
4秒!3秒!
游艇的震动和警报声,戛然而止。
2秒!1秒!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然后,控制台上跳出一行绿色的字符:
“指令覆盖成功。自毁程序已中止。”
游艇上,死里逃生的人们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苏青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手中的硬盘依旧紧紧握着,仿佛握着失而复得的十年光阴。
东海之上,危机暂时解除。但程砚之知道,真正的“观测”才刚刚开始。赵熵,以及他背后的“观测者”,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存在和意图。接下来,将是更加凶险的正面较量。
第十四章:波函数开始坍缩
“海风”号游艇被成功控制,四名武装分子三人被击毙,一人重伤被俘。关键的硬盘和平板电脑被作为重要证据封存。苏青在海警的护送下安全返回上海,虽然受了惊吓,但身体无恙。
针对赵熵及其“创星量子”的收网行动随即展开。国安部门联合经侦、技侦等多方力量,以涉嫌经济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等罪名,对创星量子公司总部、赵熵住所及多个关联地点进行了突击搜查。
程砚之没有亲自参与行动,他坐镇研究院,利用“量子城市”的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前方提供技术支持,试图勾勒出赵熵背后那隐藏更深的“波函数”。
搜查结果令人震惊。在创星量子一个伪装成废弃仓库的秘密数据中心里,技术人员发现了大量涉及“量子城市”项目的窃密数据,以及针对程砚之研究院长达数年的渗透记录。更令人不安的是,发现了与境外某些高度敏感的研究机构和军工企业存在数据交换的痕迹。
赵熵在行动开始前似乎收到了风声,企图从秘密通道离境,在机场被守候的国安人员当场抓获。面对铁证,他最初的抵抗很快瓦解,开始交代问题。
据赵熵初步供述,他早年留学期间就被某境外情报机构策反,回国创业既是个人野心,也是奉命行事,旨在渗透并获取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十年前针对“青龙”协议的数据窃取和嫁祸苏青,正是他接到的一次重要任务,目的是切断苏青与程砚之的联系,阻碍他们的联合研究,并为后续更长期的渗透创造条件。陈志远,不过是他当年利用的一个棋子。
而此次针对“海森堡”模块的攻击和试图劫持苏青,一方面是察觉到了苏青回国调查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其幕后主使急于获取程砚之在“玄武”计划和量子互联网构建方面的最新突破,意图在即将到来的“量子霸权”竞争中占据先机。
十年的迷雾,似乎正在渐渐散去。波函数,开始了它的坍缩过程。
·
程砚之在研究院的办公室里,听完了国安部门同志的情况通报。他久久沉默。
真相水落石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释然,反而是一种更深沉的疲惫与愤怒。十年的隔阂,苏青所承受的委屈与苦难,竟然源于如此肮脏的阴谋与背叛。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负责生活保障的助手:“准备一下,苏总回来后,请她……如果有时间,我想和她谈谈。”
他需要见她。不是作为项目首席和投资人,而是作为程砚之,和蘇青。
第十五章:相干叠加
三天后,苏青处理完必要的调查问询和身体检查,婉拒了住进安排好的安全屋,回到了自己租住的那个临江公寓。
推开门,夕阳的余晖正透过落地窗,洒满客厅,温暖而宁静。与东海之上的惊涛骇浪相比,这里仿佛是两个世界。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熟悉的街景,江面上往来船只的汽笛声隐约可闻。一切都结束了?不,或许只是另一个开始。真相大白,冤屈得雪,但她和程砚之之间,那被硬生生撕开的十年光阴,又该如何填补?
门铃在这时响起。
苏青有些疑惑,这个地址知道的人极少。她走到门后,透过猫眼向外望去。
然后,她愣住了。
门外站着的是程砚之。他没有穿往常那身严谨的西装或白大褂,只是一件简单的深色衬衫,身形依旧挺拔,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以及……一种她许久未曾见过的、近乎小心翼翼的复杂神情。他手里没有拿任何文件或设备,只提着一个看起来像是点心的纸袋。
苏青犹豫了几秒,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门。
两人隔着门槛,静静对视。夕阳的金光勾勒着彼此的轮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如同精密仪器般敏感的气氛。
“我……路过一家老字号,记得你以前喜欢他家的桂花糕。”程砚之率先开口,声音有些干涩,他将手中的纸袋微微提起,动作甚至显得有些笨拙。
苏青的目光落在那熟悉的纸袋包装上,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轻轻触碰了一下。那是他们大学时常去的一家店。
她没有立刻去接,也没有让他进来,只是看着他,轻声问:“程教授大驾光临,是还有什么技术问题需要对接吗?”
她的语气很平静,带着一丝疏离,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程砚之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避开了她的目光,看向窗外的江景,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没有技术问题。我只是……想来道歉。为十年前……我的盲目和固执。”
这句话,仿佛耗尽了他极大的力气。这个一生都在追求确定性和逻辑的男人,终于在自己最不擅长处理的情感领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苏青没有说话,泪水却毫无征兆地涌上了眼眶。她迅速转过头,不想让他看见。
十年的委屈,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等这句道歉,等了太久太久。
程砚之看到她微微颤抖的肩膀,心中一痛,下意识地上前一步,想要伸手,却又僵在半空,不知该如何安放。
夕阳缓缓沉入江面,室内的光线变得柔和而朦胧。两个人,一个站在门内,一个站在门外,中间是十年的沟壑,是爱恨交织的过往,是刚刚经历的生死的考验,也是未来所有不确定性的叠加。
他们的关系,正处在一种极其脆弱的“相干叠加”状态。是走向彻底的和解与新生,还是再次退相干,沦为熟悉的陌生人?
这一次,测量结果的坍缩,将取决于他们自己。
(第十一至第十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