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叠嶂
复兴岛的夜,被江雾与往事浸得透湿。路灯下,苏青的那句“好久不见”,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程砚之心底漾开层层叠叠的、混杂着痛楚与惊疑的涟漪。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将那份属于“程教授”的、用冷静与距离织就的铠甲,迅速披挂整齐。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试图剖析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苏女士。”他开口,声线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实验参数,“确是很久。久到足以让许多概率云坍缩,也让许多记忆退相干。”
苏青的嘴角极轻微地牵动了一下,似笑,又似嘲弄。她向前一步,风衣的下摆被江风掀起一角。“看来,量子物理不仅教会了你构建不可破译的网络,也教会了如何用术语加固心防。”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他身后那栋发着蓝光的建筑,“我这次来,是以‘青穹资本’合伙人的身份,受市里邀请,参与‘量子城市’项目的投资评估。”
程砚之的指尖在西装裤兜里微微蜷缩。青穹资本……他听说过,近年在科技投资领域风头极劲,只是未曾想,舵手竟是她。命运这台概率机器,再次展现了其诡谲的编排。
“欢迎。”他吐出两个字,简洁而克制,“研究院会配合尽调。技术本身,经得起任何审视。”
“只是技术吗?”苏青迎着他的目光,不闪不避,“砚之,十年了。那件事,你至今仍认定是我?”
旧日的伤疤被猝然揭开,内里仍是鲜红的血肉。程砚之的呼吸有一瞬的紊乱,眼前闪过十年前实验室里那片狼藉,那组不翼而飞的关键数据,以及那份指向苏青的、看似铁证如山的监控片段。信任的堤坝,在那一刻崩塌,洪流冲毁了所有关于未来的构想。
“事实,经得起时间测量。”他避开了她的问题,也避开了她那声久违的“砚之”,“过去的观测结果已然坍缩,讨论‘如果’没有意义。苏总,夜凉风大,请回吧。”
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姿态疏离而决绝。仿佛她只是万千来访者中普通的一员。
苏青凝视了他几秒,那目光深沉,仿佛要穿透他冰冷的表象,看到内里那个曾经炽热的灵魂。最终,她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微微颔首,转身走向停在不远处的黑色轿车。车门关上,无声地滑入夜色,如同一个悄然隐没的波函数。
程砚之站在原地,直到车尾灯的光芒彻底消失在雾霭深处,才缓缓松开了在裤兜里攥得发白的拳头。掌心,一片冰凉的湿意。
·
城市的另一端,浦东一家顶级酒店的套房里,苏青卸下了方才的从容。她靠在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片流光溢金、却又陌生疏离的土地。与程砚之的重逢,比她预想的还要……尖锐。他眼中的防备,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将她远远隔开。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旧皮夹,里面夹着一张褪色的照片。科大樱花树下,年轻的程砚之搂着她的肩,笑得眉眼飞扬,身后是如云似霞的花海。那时,他们谈论的是薛定谔的猫,是爱因斯坦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梦想着有一天能亲手触摸那个神秘的量子世界,并让它为人类所用。
是什么,让那样明媚的笑容,变成了今日冰冷的审视?
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是她在美国的首席技术顾问,声音带着兴奋:“苏总,我们初步分析了‘量子城市’项目的公开技术白皮书,程砚之团队在量子存储器相干时间延长和城域QKD网络拓扑优化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他们利用冷原子体系实现的新型量子中继方案,如果能成功部署,将是构建全球量子互联网的关键一步!价值不可估量!”
苏青静静地听着,目光却依旧停留在照片上。“我知道了。继续深入分析,我要看到技术细节背后的商业潜力和……潜在风险。”
挂断电话,她将照片轻轻放回皮夹。商业价值,技术风险……这些如今充斥她生活的词汇,与照片上那个纯粹的年代格格不入。她知道,她回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投资一个项目那么简单。那场笼罩了她十年、让她远走他乡的冤屈,她必须亲手洗刷。
而解开一切谜团的钥匙,或许,就藏在程砚之那座守卫森严的“量子圣殿”之中。
·
与此同时,程砚之并未返回住所,而是再次进入了研究院地下的核心实验室。巨大的玻璃罩内,激光束如同蓝色的琴弦,囚禁并冷却着铷原子云,使其接近绝对零度的运动死寂。这里是“量子城市”的心脏,那些维系着通信安全、时空精度的秘密,都诞生于此。
他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了一组加密数据流。那是“墨翟号”卫星与地面站实时交互的量子密钥分发日志。异常的误码率波动已被“混沌”协议平复,网络恢复了固有的安全。
绝对安全……吗?
他想起苏青离去时的眼神,那里面除了疏离,似乎还隐藏着别的什么——一种他无法用现有模型解读的“量子态”。十年前的数据泄露事件,如同一个始终无法完美自洽的方程,偶尔会在夜深人静时,浮现在他的脑海。当时证据确凿,逻辑链清晰,可为何,心底深处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违和感?
他启动了一个深藏的系统程序,界面弹出,标题是:“‘玄武’计划——内生安全量子网络原型架构”。这是他所究院内部少数人才知的绝密项目,旨在构建一种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免疫、甚至自我修复的下一代量子安全网络。它超越了传统的QKD,试图将人工智能与量子密码深度融合。
或许,只有用更强大的技术,才能验证过去,守护未来。
他沉浸在工作之中,试图用复杂的数据和模型驱散脑海中那个挥之不去的身影。然而,实验室冰冷的灯光下,他仿佛总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十年前那个春天的,樱花香气。
第三章:暗流
上海的清晨,被黄浦江上的汽笛声唤醒。复兴岛却仿佛醒得更早些,量子时空研究院门口,已有媒体架起长枪短炮。今天,是“量子城市”项目首次面向部分战略投资机构开放展示的日子。
程砚之一身深色西装,站在研究院展厅的巨幅全息沙盘前,向来宾们介绍着量子技术如何重塑城市脉络。他的讲解清晰、精准,逻辑严密,如同他设计的算法。
“……基于超高精度的原子钟群,我们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统一时空基准。未来,无人驾驶车辆的协同调度、金融交易的超高频时间戳、甚至城市应急系统的响应,都将建立在这个‘量子授时’网络之上,误差低于十亿分之一秒……”
苏青站在人群稍后位置,安静地听着。她今天穿了一套剪裁利落的炭灰色套装,气质干练,与周围那些或惊叹或沉思的投资人并无二致。只有偶尔,当程砚之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她时,她能捕捉到那瞬息即逝的、冰层下的微澜。
展示环节结束,进入自由交流时间。几位投资人立刻围住了程砚之,问题接连不断。苏青没有急于上前,她踱步到展示量子密钥分发设备的区域,仔细看着那台不断生成真随机数的、闪烁着幽绿光芒的装置。
“很奇妙,不是吗?”一个略显低沉的声音在她身边响起。苏青转头,看到一个约莫四十岁左右、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男人。他微笑着递上名片:“鄙人赵熵,‘创星量子’联合创始人。”
苏青接过名片,迅速在脑中调取了相关信息。赵熵,海归量子信息博士,创星量子是近年国内崛起的量子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势头不错,但与程砚之领导的、拥有国家队背景的研究院相比,仍属追赶者。
“赵博士,”苏青颔首致意,“确实奇妙。将物理原理转化为工程奇迹,总是令人赞叹。”
“是啊,”赵熵感慨道,目光却若有所思地瞟向被众人围住的程砚之,“程教授是天才,带领团队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只能望其项背,努力做一些应用层面的补充。”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略带试探,“不过,苏总从海外携巨资归来,想必眼光独到。不知除了研究院这样的‘参天大树’,是否也会关注我们这些还在成长的‘苗木’?”
苏青微微一笑,应对得体:“青穹资本关注一切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应用,都有其价值。”
赵熵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压低了些声音:“苏总快人快语。不瞒您说,我们对程教授的一些技术路径,尤其是他在‘量子中继’上的方案,有些不同的见解。或许,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我们的技术路线能提供更优的性价比和……灵活性。”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毕竟,绝对的安全,有时也意味着绝对的……束缚。”
苏青心中一动。赵熵的话,看似商业自荐,却隐隐透露出对程砚之技术路线的挑战,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这个量子科技圈,水面之下,似乎并不平静。
就在这时,程砚之终于摆脱了众人的包围,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他的目光在赵熵脸上停留了一瞬,微微点头示意,算是打过了招呼,态度冷淡。随即,他便看向苏青,公事公办地道:“苏总,关于项目的技术细节和投资流程,我的助手会与你团队对接。我还有个会议,失陪。”
他甚至没有给苏青回应的时间,便转身离去,背影挺拔而孤绝。
赵熵看着程砚之的背影,笑了笑,对苏青说:“程教授还是老样子,一心扑在技术上,不太擅长这些交际应酬。苏总别介意。”
苏青敏锐地捕捉到了“老样子”这个词。她状似无意地问:“赵博士和程教授很熟?”
“算是旧识了。”赵熵推了推眼镜,“当年在科大,我们还一起参加过量子计算兴趣小组。不过后来,程教授走上了学术巅峰,我嘛,则选择了产业化的道路,联系就少了。”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
旧识……兴趣小组……苏青的脑海中,似乎有什么模糊的印象被触动,但一时却又抓不真切。
·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的团队与研究院的对接按部就班地进行。她本人则利用各种渠道,深入了解上海乃至全国的量子科技产业格局。她发现,除了程砚之的研究院和赵熵的创星量子,还有几家背景各异的公司也在角逐这个市场,背后资本错综复杂。而十年前那场导致她与程砚之决裂的数据泄露事件,其阴影似乎并未完全消散,只是在时间的冲刷下,变成了圈内人口中一段模糊的、不愿多谈的往事。
她约见了几位当年可能知情的、现已分散在各处的研究人员,但大多语焉不详,或避而不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将那段历史悄然掩埋。
这天傍晚,苏青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邮件没有正文,只有一个加密的附件。发件地址经过多次跳转,无法追踪源头。
一种强烈的直觉攫住了她。她动用了一个很少启用的安全模块,耗费了些时间,才解密了附件。
里面是一段音频文件。她戴上耳机,按下了播放键。
先是几声嘈杂的电流声,接着,一个经过处理的、明显变声器扭曲过的电子音响了起来,断断续续,但内容却让她浑身冰凉:
“……数据……不是意外……目标是‘青龙’协议……嫁祸……必须切断他和苏家的联系……”
“青龙”协议!那是当年程砚之和她正在秘密攻关的、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新型加密算法雏形!也是后来失窃的核心数据之一!
音频很短,到此戛然而止。
苏青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心脏剧烈地跳动着。这不是意外!是有人蓄意窃取数据,并嫁祸于她!目的,是为了切断她和程砚之的联系?为什么?
十年前的那个雨夜,她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警告她立刻离开实验室,否则会有麻烦。她当时不明所以,还是去了,却正撞上数据失窃后的混乱现场,成了自投罗网的“嫌疑人”。如今想来,那个电话,是警告,还是……引诱?
夜色笼罩上海,霓虹闪烁,勾勒出城市冰冷的轮廓。苏青知道,她已踏入一片暗流汹涌的深海。而程砚之,那个她曾深爱、也曾深深怨恨的人,或许,并非仅仅是当年的加害者,也可能,是另一个被困在谜局中的……受害者。
她需要接近他,不仅是作为投资人,更是要揭开这沉积了十年的迷雾。而那个看似儒雅、却处处透着蹊跷的赵熵,又在这场迷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第四章:纠缠
研究院的咖啡角,弥漫着现磨咖啡豆的醇香,与实验室里常见的、略带清冷消毒水气味的环境迥异。这里是刻意营造的、用于非正式交流的空间,希望能碰撞出跨学科的火花。
程砚之极少踏足这里,今天是被合作高校的几位访问学者硬拉来的。他端着一杯黑咖啡,坐在角落,心不在焉地听着学者们讨论利用量子机器学习优化蛋白质折叠预测的课题。
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楼下中庭,苏青正与他的副手,也是他颇为信任的学生——年轻的工程师林浩,并肩走着,似乎在讨论什么。阳光洒在苏青的侧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与她平日里那份商界精英的锐利截然不同,竟依稀有了几分旧日的影子。
林浩似乎对她很是热情,比划着讲解着什么。程砚之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林浩天赋很高,是他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负责部分量子传感数据的处理。但他性格外向,有时失于谨慎。程砚之提醒过他几次,与投资方接触,需把握分寸。
“程教授?您觉得这个思路可行吗?”一位学者的提问,将他的思绪拉回。
程砚之收敛心神,迅速切入技术讨论:“理论上存在可能,但需要解决量子比特噪声对模型训练的干扰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动态退火算法……”
他流畅地阐述着观点,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然而,心底某个角落,却仿佛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冷眼旁观着那个因苏青而屡屡失序的“主进程”。这种情感的“退相干”,让他感到烦躁,也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
·
中庭里,苏青确实在与林浩交谈。她巧妙地引导着话题,从量子精密测量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逐步聊到了研究院的人员架构和一些过往的项目。
“林工年轻有为,程教授一定很倚重你。”苏青语气温和,带着赞赏。
林浩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苏总过奖了。老师要求严格,我能跟着团队学习,参与‘量子城市’这样伟大的项目,已经很幸运了。”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些许感慨,“其实,研究院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十年前那会儿,好像还出过一些……波折。”
苏青的心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哦?科研之路,总是充满挑战的。”
“是啊,”林浩并未设防,压低了些声音,“我听一些早来的师兄提过一嘴,说好像丢过什么重要的数据,当时闹得挺大,还走了人……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那会儿我还没入学呢。老师也从不准我们提这件事。”
苏青的手指微微收紧。走了人……指的无疑就是她。连林浩这样的核心成员都只知皮毛,可见程砚之将那段历史封锁得多么彻底。
她正想再旁敲侧击几句,眼角余光瞥见程砚之从主楼走了出来,径直朝他们走来。他的脸色似乎比平时更冷峻几分。
“林浩,”程砚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海森堡’模块的测试数据出来了,有几个异常波动,你立刻去处理一下。”
林浩立刻站直了身体:“是,老师!”他歉意地对苏青笑了笑,匆匆离去。
只剩下两人站在中庭的梧桐树下,斑驳的光影洒落其间,沉默如同实质,在空气中蔓延。
“苏总似乎对我的学生很感兴趣?”程砚之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中的疏离感比往日更甚。
苏青抬起眼,迎上他审视的目光:“作为潜在投资人,了解团队核心成员的背景和能力,是分内之事。程教授莫非觉得不妥?”
“了解可以通过正式渠道。”程砚之向前一步,距离拉近,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混合着淡淡咖啡与实验室清冷剂的气息扑面而来,让苏青有瞬间的恍惚。他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苏青,过去的观测已然结束,结果无法改变。我不希望你现在的工作,影响到研究院的正常秩序,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并不了解内情的人。”
他的话语,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精准地刺入她心中最痛的所在。他依然认定她是那个“窃密者”,甚至防备着她“污染”他的团队。
一股混合着委屈、愤怒和不甘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几乎要脱口而出,告诉他那封匿名邮件的内容,告诉他当年的真相可能并非他看到的那样。
但话到嘴边,她又强行咽了回去。没有确凿的证据,仅凭一段来源不明的音频,在他那信奉“数据与观测”的世界里,只会被视为拙劣的辩解,甚至可能是新的图谋。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微凉的弧度:“程教授多虑了。我只是在商言商。至于过去……你说得对,坍缩的结果无法改变。但我始终相信,在量子世界,也存在‘量子纠错’码,可以修复某些因环境噪声而产生的错误。”
她的话,带着双关,像一句隐晦的挑战。
程砚之的瞳孔微微收缩,似乎被她话语中的某种东西击中。他凝视着她,仿佛想从她眼中读出那些未曾明言的密码。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急促地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屏幕,脸色微变,是核心实验室的紧急警报。
他深深看了苏青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最终只留下一句:“希望苏总的‘纠错’能力,真如你所说。”
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那栋发着蓝光的建筑走去,背影很快消失在自动门后。
苏青独自站在树下,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她知道,他们之间的这场“纠缠”,远比物理世界里的量子纠缠更为复杂,充满了爱、恨、猜疑与未解的谜团。
而刚刚离去的程砚之,他手机上的紧急警报,是否也与这弥漫在复兴岛上空的暗流有关?
她抬起头,望向研究院顶层那间她曾无比熟悉的观测台方向。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什么也看不清。
但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风暴,就要来了。
第五章:坍缩
核心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巨大的显示屏上,原本稳定运行的“海森堡”模块——那是“量子城市”时空基准网络的核心原子钟阵列数据处理单元——正疯狂地报出红色错误代码。表征时间精度的曲线,像癫痫病人般剧烈抖动,远远超出了设计容限。
林浩脸色煞白,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地操作,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老师,不是硬件故障!是数据流本身受到了污染!时序信号里被嵌入了高频噪声,模拟了宇宙射线撞击的效应,但……但模式更精巧,像是人为的!”
程砚之站在他身后,面沉如水。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排除着各种可能性。外部攻击?研究院的网络与外网物理隔离,且有量子密钥保护,理论上不可能被侵入。内部失误?操作日志一切正常。
“启动‘玄武’协议自检。”程砚之命令道,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玄武”计划,那个他秘密进行的、旨在构建内生安全网络的原型系统,被激活了。深层的检测算法开始扫描数据流的每一个比特,追溯异常源头。
几分钟后,结果弹出。所有人的目光都凝固了。
污染源指向一个内部IP地址,接入时间,正是今天下午。而那个IP对应的接入设备识别码……属于副院长,李建明的办公室!
实验室内一片哗然。李建明,研究院的元老之一,负责行政与对外合作,为人一向稳重低调,怎么会……
程砚之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这太不合逻辑。李建明根本没有动机,也没有技术能力做到如此精妙的破坏。
“立刻封锁李副院长办公室的所有网络端口,保存所有日志。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接近。”程砚之下达指令,同时,一个更深的疑虑在他心中升起。这攻击手段,这嫁祸的方式……为何隐隐透着一种熟悉感?一种……与十年前那场数据泄露事件,相似的、精心策划的痕迹?
他猛地想起苏青方才在中庭说的那句话——“但我始终相信,在量子世界,也存在‘量子纠错’码,可以修复某些因环境噪声而产生的错误。”
是巧合吗?
·
苏青刚刚回到下榻的酒店,就接到了赵熵的电话。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切,又带着一丝神秘。
“苏总,冒昧打扰。不知您现在是否方便?有一些……关于创星量子技术路线,以及可能与‘量子城市’项目合作互补的……更深入的想法,想与您当面探讨。当然,也可能涉及到一些……您或许会感兴趣的,行业内的往事。”
往事?苏青的心提了起来。她看了一眼窗外渐沉的夜色,略一沉吟,答应了下来。约见的地点,是赵熵提议的一家位于法租界、颇为僻静的私人茶室。
·
程砚之处理完实验室的紧急状况,安排可信人员彻查内部的同时,一种强烈的不安感驱使着他,调取了中庭及研究院主要出入口的监控录像。他想知道,苏青今天下午,除了与林浩交谈,还接触了谁。
画面快速播放。他看到苏青与林浩分开后,独自在院内站了一会儿,然后接了一个电话,神色似乎有细微的变化。随后,她走向停车场,驾车离开。
程砚之放大了她接电话时的画面截图,技术部门对背景进行了降噪处理。隐约可以分辨出,她手机上显示的来电号码,经过查询,是一个未实名的预付卡号码。
紧接着,他又调取了研究院大门口的监控,追踪苏青车辆离开的方向。并非返回市中心酒店的路,而是拐向了一条通往老城区的、相对冷清的道路。
她去那里做什么?见谁?
那个匿名电话……反常的离开路线……结合刚刚发生的、指向李建明的内部攻击事件……程砚之的脑海中,各种线索疯狂交织、碰撞。
他立刻拿起内部加密通讯器,接通了负责项目安保工作的、他最信任的助手:“启动‘墨子’协议,定位苏青女士车辆的实时位置。注意,最高级别隐蔽,不要惊动目标。”
他必须知道,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是无关的旁观者?是别有目的的参与者?还是……如他心底最深处那丝微弱希望所期盼的,与他站在同一阵线的……受害者?
·
幽静的茶室里,檀香袅袅。赵熵为苏青斟上一杯金黄色的凤凰单丛。
“苏总,开门见山吧。”赵熵放下茶壶,脸上的儒雅笑容收敛了几分,变得严肃,“我知道您在调查十年前科大数据泄露的那件事。”
苏青端着茶杯的手稳如磐石,内心却已是惊涛骇浪。她不动声色:“赵博士何出此言?”
“因为,我或许能提供一些……被忽略的线索。”赵熵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当年,知道‘青龙’协议具体进展的人,除了您和程教授,其实还有几个。比如,当时实验室负责外围数据接口维护的一个工程师……他后来,很快就离职了,据说去了一家海外机构。”
苏青的心跳加速:“谁?”
“他的名字叫……”赵熵刚要说出那个名字。
突然,茶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服务员端着果盘进来,打断了他的话。
就在这短暂的间隙,苏青包里的一个微型加密探测器,发出了极其微弱的震动警示——有高强度的定向窃听信号,正在扫描这个房间!
她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赵熵似乎毫无所觉,等服务生出去后,继续说道:“他叫……”
“赵博士,”苏青猛地打断他,站起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不好意思,我突然想起有个非常重要的越洋会议马上就要开始,必须立刻回酒店处理。您刚才说的事情,我们改天再详谈,好吗?”
赵熵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愕然,随即迅速恢复了常态,也站起身:“当然,苏总请便。我们改日再约。”
苏青拿起手包,保持着镇定,快步离开了茶室。直到坐进自己的车里,锁上车门,她才感到一阵虚脱。那个窃听信号……是针对赵熵,还是针对她?或者,是针对他们这场涉及“往事”的会面?
赵熵的话,是善意提供线索,还是……另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她启动车辆,汇入车流。从后视镜里,她似乎看到一辆黑色的、没有牌照的轿车,在不远处悄然启动,跟了上来。
夜色深沉,上海的灯火璀璨如星河,却照不透这弥漫在量子科技领域的重重迷雾。程砚之在研究院的监控屏幕前,看着代表苏青车辆的光点,正朝着与他预想不同的方向移动,而另一个可疑的光点,正尾随其后。
他心中的疑虑与担忧,如同不断叠加的量子态,在“信任”与“怀疑”之间剧烈震荡,亟待一次决定性的……测量,使其坍缩。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