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墨痕
黄浦江的雾,是铁灰色的。它从江心升起,裹挟着柴油与潮水的腥气,缓缓漫过复兴岛锈红的塔吊、坍圮的仓库,以及那些被藤蔓噬咬的墙垣。岛是旧的,像一段被遗忘的工业挽歌;可岛心那栋覆满玻璃幕墙的“量子时空研究院”,却亮着一种近乎妖异的蓝光,仿佛一颗坠入泥泞的恒星。
程砚之站在研究院顶层的观测台,指尖划过冰冷的玻璃。窗外,是沉睡的城市,是纵横的江流,是亿万生灵编织的、稠密而无知的生活。而他掌中平板闪烁的,却是另一个维度的图景——纠缠的量子比特,以概率云的形态舞蹈,在叠加与坍缩间,低语着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程教授,‘墨翟号’三号中继站传回数据,量子密钥误码率又升高了。”助手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程砚之没有回头。他的视线,仍胶着在平板上那串跳动的参数。“是太阳风活动异常,影响了光子的偏振态。”他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那些脆弱的量子,“告诉北京中心,启动‘混沌’协议,用量子随机数重构密钥。”
助手应声而去。空旷的观测台,只剩下程砚之,和他胸腔里那颗与量子比特同样不稳定的心。十年了。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冷原子囚笼,到上海这座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量子城市”实验场,他追逐的,始终是那缕极致的安全、那场绝对的信任。可人的情感,却无法像量子密钥那样,一经测量,便永绝窃听。它更像退相干的量子态,在记忆与环境噪声的侵蚀下,渐渐失却最初的纯粹。
他想起了苏青。
那个名字,是一根生锈的针,轻轻一碰,便能刺出殷红的、跨越十年的血珠。
·
夜的另一端,外滩。华灯如瀑,泼洒在古老的石砌建筑与流动的江面上。和平饭店的爵士乐,像陈年的威士忌,醇厚而感伤。
苏青坐在临窗的位置,望着江对岸陆家嘴魔幻的天际线。指尖的高脚杯里,红酒微漾,映着灯火,也映着她眼角细细的纹路。十年商海浮沉,她已不是那个在合肥科大樱花树下,追着程砚之问“量子纠缠是不是比爱情更可靠”的女生。她是“青穹资本”的掌舵人,麾下投资的企业,涵盖AI制药、新能源、乃至太空采矿。
可此刻,她手中捏着的那份薄薄的资料,却让她坚固的世界,产生了一丝裂缝。资料抬头是:“复兴岛‘量子城市’综合治理项目——首席科学家程砚之”。
命运是一台多么精密的概率机器。她刚带着百亿规模的“未来产业基金”落地上海,首个尽调项目,便直指他的心脏。
“苏总,这位程教授,是业内公认的天才,也是出了名的……难搞。”对面的年轻助理低声汇报,“他的团队掌握了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组网技术和原子钟溯源算法,但拒绝了一切外部资本的深度介入。据说,他信奉技术的绝对纯洁。”
苏青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涩意从舌根蔓延到心底。
纯洁?他曾说,她的眼睛,比他在实验室捕获的任何一对纠缠光子都要纯粹。
可后来呢?后来是那个雨夜,是那封没有署名的告密信,是实验室那组关键数据的神秘泄露,是他看向她时,那双碎裂的、布满红丝的眸子。她无从解释,所有的辩白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都苍白无力。她只能走,带着“窃取机密”的嫌疑与一身洗不尽的屈辱,远走异国。
“安排一下,”苏青放下酒杯,声音平静无波,“我要见程砚之。”
·
复兴岛,废弃的2号船坞。如今被改造为“量子时空剧场”,正上演一场全息沉浸式戏剧《叠加态》。
观众席暗处,程砚之悄然落座。他本不该来,是研究院文化融合项目的负责人再三恳请,说这出戏试图用艺术诠释量子理念。光影变幻,舞台中央,一对男女演员在代表概率波的蓝色光晕中奔跑、靠近、又疏离。他们的台词在耳边响起:
“你说,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我们会不会在一起?”
“也许。但在这个宇宙,我们的爱,只是一次已然坍缩的观测。”
程砚之的心,猛地一缩。他想起多年前,他和苏青挤在科大破旧的录像厅里看《滑动门》。她靠在他肩上,呼吸温热:“砚之,如果……如果有一天我们走散了,你一定要相信,在无数个平行宇宙里,总有一个我,是永远向着你奔跑的。”
他当时是如何回应的?他吻了她的发顶,说:“我不需要平行宇宙。我只要这个宇宙里的你。”
少年意气,总以为爱能对抗一切不确定性。
戏剧进入高潮,演员的形体在强光中渐渐模糊,化作漫天飞舞的数据流。背景音是恢弘而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当选择成为必然,当概率成为现实,我们失去的,是所有可能性的总和。”
掌声雷动。程砚之却感到一种彻骨的寒意。他起身,悄然离席,走入船坞外清冷的夜风里。
然后,他看见了她。
就在船坞入口那盏孤零零的路灯下,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风衣,身形纤细,仿佛随时会被江风吹散。时光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将那曾经的明媚,淬炼成了一种疏离的、玉石般的光泽。
她看着他,眼神复杂得像一篇无法破译的密码。
“程教授,”她开口,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些,却依旧能穿透十年的壁垒,精准击中他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好久不见。”
江涛拍岸,一声,又一声。
量子世界里的重逢,是否需要一次强有力的观测,才能让模糊的概率波,坍缩为确定的现实?
程砚之望着那双重瞳,里面映着上海的灯火,也映着他骤然失序的世界。
他知道,有些纠缠,一旦产生,便超越光锥,永无止境。
无论他们,如何逃避。
(第一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