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大头毡鞋留下的故事
文/林安福
父亲离我们只弟四人而逝已有三十个年头了。
父亲原名林仁辰。“仁”字是家谱定的辈份,“辰”是出生的时辰,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父亲后来改名为林仰光,就为了这不起眼的名字,还差点蒙上场劫难。
记得父亲原在税务部门工作,1961年入藏参加西藏复察土改工作的。1964年父亲瘸着腿带病从西藏回到沉甸甸的家。那时家里祖母年老,母亲带病,正逢灾荒年,四个孩子嗷嗷待食,父亲的归来,给阴霾笼罩的家带来复活的生机。
父亲带回家的有一双他十分珍惜的大头毡鞋,毛毡做成,有小孩头样大。一入冬,父亲穿着它上班下班,老远就听得到他走路“沓沓沓”的声音,滞重,沉缓。他告诉我们只有穿上它病痛的脚才感到暖和,伤痛似乎离他远去了许多。我们常常睁大黑亮亮的眸子看着这双鞋,心想,这还真是个抗御寒冷消除病痛的宝物呢!
入夜,他常给我们讲西藏高耸的雪山和雪白的羊群,讲奶茶的清香和解放的奴隶,也讲头人的野蛮和叛乱的枪声……夜霁深深,四野空寂中烟山上的小溪似乎流进我们的梦境又从我们的梦境中流出,怎么?横枪驰马的父亲在追击叛匪中翻身落地,捂住腿渗着汗止不住呻吟声声,迷迷糊糊中一捂眼,黑黢黢临窗的几颗小星,就真真切切听到父亲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的呻吟,啊,那声音,仿佛小溪突然间凝涩、哽咽一样。我们知道,那是父亲在西藏患脉管炎撑不住病痛的折磨,那段时日,父亲除了药,薰、敷、扎、服外,再就是泡在一杯杯酒中,在我们孩子眼里,直认为酒是好东西,酒不但能一醉解千愁,怕是还能一醉去病痛啊?
我的家乡是个嘉陵江曲水环抱的古镇,这里每到夏天干旱,洪水暴涨,江水黄浊,人们只好在镇上有限的几口井取水。为了吃上水,人们常常到很远的井边,排着长长的列子等水。镇上的人多么盼望就近多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井。
那时,幼小的我们也常常为担水着急。一天,从西藏回家治病的父亲兴冲冲地动员我们在天井打井,说干就干,抬土的抬土,挑泥的挑泥,一天、两天……居然从井壁的四周汩汩地渗出清澈晶莹的井水。父亲乐哈哈地揩一把头上沁出的汗水,又动员我们说:“来,再努一把力,挖深些,多贮些水,让乡亲们都吃上我们家的水。”
听父亲这一说,兄弟争着要下井。父亲怕我们在井下凉着,不让我们下井。望着井下双脚深陷泥浆中不停挖泥的父亲,我心里真替他担心。听妈妈说父亲在西藏搞复查土改时,一次一开完会忙着回去传达紧急会议的精神,想抄近道打马跃过小河,谁知马失前蹄掉在河里,父亲在齐腰深的河水里摸起文件袋、笔记本,赶回去开会,村子里的人民避免了叛乱分子的残害,而父亲却因受冻得了脉管炎,至今夜里还呻吟不已。但父亲的脾气我们是知道的,井不打成,他是绝不会上来的。有什么办法,我只好默默地想,鼓劲干,像父亲那样,早点把井打成!
井终于打成了。父亲笑着问:“你们说这儿为什么会打出井来?”
父亲自个背出朱熹的诗,又笑着说:“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这井是你们一手一脚挖的,就叫‘六一’井吧!”这一夜我们深深地感到凡是生活中甜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而真正能品尝这甜美的滋味的,莫过于把自己劳动创造的一切贡献于人的人。
也许是父亲带病挖井的疲劳,加重了父亲的脚疾。夜深时,父亲有一声没一声的呷吟,声声入耳,像针样扎在我们幼小孩子的心里。父亲每晚临睡前都要喝酒,他端起酒杯遥望远方的星辰,他或许还在牵挂"建设花园式新西藏未竟的工作?或许是在思念翻身的农奴们解肥枷锁过上的自由生活?抑或是深深感谢给他报信的藏胞,使自己免遭反动农奴主的毒手?酒能一醉解千愁,可惜的是那时没有什么下酒物,能帮助父亲多喝几口酒解除病痛的折磨。
一天,大哥让我们去捉螃蟹。家乡的小溪曲曲折折躺在烟山中,我们搬动石头捉起蟹来,扒着扒着冒冒失失的小弟一伸手,忽然尖利地叫着痛歪了嘴……
就这样,父亲日日喝酒,夜夜呻唤……渐渐地,父亲的呻吟声似乎减弱,我们幼小的心灵凭添了些许慰籍。父亲仍然穿着那双大头毡鞋、拖着沉重的脚步上班、下班,父亲的形象在我们心里也由陌生逐渐熟悉,由疏离而逐渐亲切。可有件事又颠覆了我们对他的认知,变得使我们似乎认不出朝夕相处父亲的面目。
那是他和外祖父吵架的事。父亲圆睁着血红的眼,一丢酒杯酒溅满桌面,开始是争,继而是吵,再就是骂,粗鲁骂人的话伴着酒精的刺激滔滔不绝,母亲越劝他越是气,嗓门提高,吓得我们兄弟四人不知如何是好?
事情是文化大革命武斗升级,外祖父把表哥从阆中接来学医,逢场天分配任务给我们一个到药铺为无钱买药罐、药引的人送药罐、药引,一个中午到场头路边,给顶着太阳赶场的老人送草帽,外祖父极为有限的赈济通过我们幼小的双手捧送给了凄苦病痛的人们,我们也在那一点头一微笑一声谢的回应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一脉暖意在黙默流动。家乡那年发大水,江水冲路毁桥,路人绕道而行,外祖父为了行人方便出资在许家桥处修了一座木桥。然而正是为了这修桥的事,小镇上一些人说外祖父图谋“和平演变”,要“变天复辟”,要重新给他这个“脱帽地主”戴上“地主份子”帽子。为这事,一向谨小慎微的父亲和外祖父引发了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先是吵后是闹再是近乎有些失去理智的骂,事后我们才知道是外祖父多事,还要上书党中央、毛主席,反映合作医疗坑人害人的事。
当时幼小的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曾手书“吃亏,忍苦,耐劳”条幅温和的父亲,不敢相信这是笔记本上写着“建设花园式新西藏”目光远大的父亲,也不敢相信这是带领我们开掘“六·一”井坚毅的父亲……直至后来我们长大成人,才意识到外祖父上书所要给家族带来的风险。啊啊!酒能麻木伤痛的神经,帮助解除病痛的折磨,可是酒却不能解除人们心灵深深的创伤和痛苦!
其后我们知道的一件关于名字的事,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政治上的一举手一投脚的巨大风险。
文革那时我们小镇文革中被称为豺的和父亲单位Q女人染指,作为父亲老眼光看不顺眼,一打三反至,被称为“豺”的人张口咬人,一天他窜到父亲办公室,不知从哪里弄的一份检举材料,硬要父亲签字盖章,父亲心里悚然而惊,一看材料说有地几十亩,有别墅在现区公所有命债杀害地下党员2名,称作“豺”的人楞起血红的双眼,出语咄咄逼人,从茫然困惑中走出的父亲据理力争,说我叫林仰光,哪是林耀光,那人早在解放时镇压,我和那个名同人不同,为了说明“仰”、“耀”音近形不同,父亲特意把两个字写给来人看……父亲渐渐老了,父亲穿着他那双大头毡鞋幸运地走过文革,迈进改革开放的年代。渐渐地,也许是长年治疗的结果,也许是内地气候变化的原因,父亲的脚疾逐渐好转,他终于脱掉了伴随他半生的大头毡鞋。
父亲一生除嗜酒如命外,那就是喜欢蓝球运动。他球打得棒,一次机关运动会上,只见他健步如飞,接球一一跨蓝一一双手端蓝,干净利落准确,引得观众啧啧赞叹。他还组织我们家庭蓝球队、乒乓球队,不时和镇上不少机关单位比赛。
老年的父亲爱养花,什么海棠哪,一片金哪,紫罗兰呀,一盆叠一盆,走进这小小的庭院,满是青葱翠绿,红兰黄紫。特别是每年的昙花开放,更是牵引着人的心。
有年休假回家,见父亲一有空就侍弄昙花,不是用竹签松土,就是喷药杀虫,或是提壶浇灌。就在这盼望中,昙花吐蕾了,慢慢地,它蓓蕾孕大,裂口笑了,玉褐色的花杆承托出舒开脸笑的昙花,尽其所有地吐露芬芳,冉冉香入人们的心坎。
大家围着昙花议论开来。
大哥说:“昙花是美,就是开得短暂。”
父亲说:“宝贵的就在这一现。人生在时间的长河里也如昙花一现,可贵的就在于像昙花样尽情地吐露生命的芬芳,开出人生绚丽的花。”
父亲后来离我们而逝,许多事情都随着孩提时的记忆淡漠了,父亲的形象却于我们日益鲜活、高大。父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可他的的一言一行让我们从中汲取到无穷的精神遗产。虽然他的“吃亏忍苦耐劳”的人生信条于很多人所不齿,但指引着我们兄弟四人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正确前行。他和许许多多父亲一样是平凡的,然而在我们心目中却是伟岸高大的。我一想到那双沉重的大头鞋,就引发我对父亲绵绵不绝的崇敬和怀念。
作者简介:
林安福,南充市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出版4部散文集。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