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一浴血和平》观后感
文/伯初
10月6日中秋节,受女儿之约观看了电影《志愿军一一浴血和平》。影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真实的画面和最动人的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弦。
影片将抗美援朝那段波澜壮阔、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鲜活而震撼地铺陈开来,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影片中,那浸染的衣物,“想拍一张照片寄给母亲”的心愿,“一定要夺回阵地”的顽强信念,无不重若千钧。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一面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197000多名英雄儿女的名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也是有着柔软念想的父亲、孩子、兄长、朋友,影片对铁骨柔情的细腻刻画,大场面与小切口兼备的讲述,让“最可爱的人”更加鲜活立体。
志愿军战士们面对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敌人没有丝毫畏惧与退缩。冰天雪地中,他们紧握钢枪坚守阵地,哪怕冻成“冰雕”也保持着战斗的姿态;枪林弹雨里,他们奋勇冲锋,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中永生……这些英雄壮举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让我深受震撼、泪湿眼眶。
影片中,那些骄傲蛮横的“联合国军”将领的嘴脸,那些让人窒息的“范弗里特弹药量”,那些曾让我军无奈受制的“夜视仪”,也在诉说历史深处的悲痛与沧桑。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生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间的较量,物质的悬殊巨大,意志的比拼、精神的对垒更是激烈。经过2年零9个月的激战,那个不可一世的世界霸主,最终不得不第一次“在没有得到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实力对于守护和平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不是要渲染战争,而是要让我们记住:今天的和平是前辈用生命换来的。它让我们深刻理解,“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