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九十四)
——族谱里的空白
□ 童年(安徽)
1
族谱摊开,时间在纸页上
起皱
空白处
是褶皱里未展平的时光
1928年的浪
拍在褶皱的脊上
碎成,祖父未说的叹息
和船板上
未干的霜
褶皱里,藏着未拆的信
邮票贴着淮河的潮
字被洇成
模糊的痕,像祖母的泪
落在"平安"二字上,晕开
半行未说的
牵挂的长
我用指尖,抚过褶皱的凉
像抚过,曾祖父的手掌
他曾在褶皱里
写过"归期"
却让潮声,把墨迹卷走
只留空白,在纸页上
晃着
像未靠岸的船
和未圆的想
如今,我把新的褶皱
叠进空白
叠进父亲的皱纹
我的掌纹
叠进淮河,每年新涨的浪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时间的褶皱里
藏着的
家的暖
和根的长
2
空白处,渗着淮河的河泥
黑得,能攥出1935年的雨
和祖父,陷在泥里的脚印
深的,浅的
都朝着
码头的方向,却没走成
就被涨潮的水
埋进
泥的记忆
和纸的黄
河泥里,藏着未朽的骨
是某艘沉船上
未知名的桨
是某个渔翁,未带走的网
骨上缠着,水草的绿
和未说的
对家的想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
谁来
把记忆擦亮
我抠开河泥,像抠开
时间的墙,每粒泥里
都有潮声在响
有月光在晃
有曾祖母,在泥旁洗衣的影
有曾祖父
在泥旁补网的样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故事讲
如今,我把河泥
涂在空白处
让泥的黑,晕染纸的黄
让泥里的记忆
在纸页上
长出,新的根
新的秧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河泥的记忆里
藏着
家的光
和人的芒
3
空白处,投着帆的影子
淡得,像1940年的雾
帆曾在淮河上
扯满风
载着祖父,和一船的粮
却在某个黎明,被战火
烧得,只剩影子
落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帆的影子里,藏着风的声
是帆被吹得
猎猎地响
是祖父
在帆下喊的号子
声里裹着,对家的想
和对
未归岸的慌
像族谱里的空白,等着
谁来,把声音拉长
我追着帆影,像追着
时间的光
每道影子里
都有船的晃,有浪的撞
有父亲,在帆影旁学步的样
有母亲,在帆影旁盼归的望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画面装
如今,我把帆影
描在空白处
让影的淡,衬着纸的黄
让影里的风,在纸页上
吹起,新的帆
新的航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帆的影子里
藏着的
家的方向
和人的闯荡
4
空白处,裹着螺壳的回声
脆得,像1932年的童声
螺壳曾在滩涂里,装着
父亲的笑,和他捡螺时的慌
却在某个黄昏,被潮水
卷走,只剩回声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螺壳的回声里,藏着滩的暖
是沙粒,在螺壳里磨的响
是父亲,把螺壳贴在耳旁
听出的,淮河的浪
和家的方向,像族谱里的
空白
等着,谁来
把回声扩长
我捧着螺壳,像捧着
时间的糖
每声回声里
都有滩的软,有阳的烫
有祖父
在螺壳旁织网的样
有祖母,在螺壳旁做饭的香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甜味尝
如今,我把螺壳
放在空白处
让声的脆
绕着纸的黄
让声里的暖,在纸页上
散出,新的香
新的糖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螺壳的回声里
藏着
家的甜
和人的爽
5
空白处,飘着纺车的余音
细得,像1943年的棉线
纺车曾在堂屋里,转着
祖母的手,和她纺棉时的忙
却在某个冬夜
被贫困
停住,只剩余音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纺车的余音里
藏着棉的软
是棉絮,在纺车里扯的响
是祖母
把棉线绕在锭上
绕出的,家的暖
和对未来的想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余音拉长
我听着余音,像听着
时间的纺
每缕余音里
都有车的转,有手的扬
有母亲,在纺车旁学纺的样
有我,在纺车旁睡熟的香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温暖享
如今,我把纺车
画在空白处
让音的细,伴着纸的黄
让音里的软
在纸页上
织出,新的棉
新的纺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纺车的余音里
藏着的
家的软
和人的倔强
6
空白处,荡着铜铃的残响
亮得
像1937年的星光
铜铃曾在船头挂着,摇着
祖父的船,和他捕鱼时的望
却在某次风暴,被浪
打落
只剩残响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铜铃的残响里
藏着浪的狂
是铃声,在浪里撞的响
是祖父,在铃下掌的舵
掌出的,船的向
和对生的想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残响扩亮
我追着残响,像追着
时间的光
每声残响里
都有铃的晃
有舵的扬
有父亲,在铃旁学舵的样
有母亲,在铃旁盼归的望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勇气扬
如今,我把铜铃
挂在空白处
让响的亮,映着纸的黄
让响里的狂
在纸页上
激出,新的浪
新的航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铜铃的残响里
藏着的
家的方向
和人的自强
7
空白处,摆着只带裂痕的
瓷碗
釉色褪成,1942年的荒
碗曾盛过,淮河的水
和祖母省下的杂粮
却在某次饥荒,被摔在
石板上,裂成纹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瓷碗的裂痕里
藏着饿的慌
是碗沿,在手里磨的烫
是祖母,把碎碗拼起来的样
拼出的,生的望
和对家的扛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裂痕补亮
我捧着瓷碗,像捧着
时间的伤
每道裂痕里
都有粮的香
有泪的烫
有父亲,在碗旁盼饭的样
有我,在碗旁听故事的长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苦难讲
如今,我把瓷碗
粘在空白处
让纹的凉,衬着纸的黄
让纹里的望
在纸页上
开出,新的粮
新的香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瓷碗的裂痕里
藏着的
家的扛
和人的刚强
8
空白处,缠着段旧草绳
粗得,像1939年的霜
草绳曾捆过
收获的稻
和祖父捡来的柴棒
却在某次搬家
被丢在
路边上,剩温,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草绳的余温里,藏着苦的忙
是绳结,在手里勒的伤
是祖父,把草绳缠在
肩上的样
缠出的,家的暖,
和对活的闯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余温拉长
我摸着草绳,像摸着
时间的烫,每段绳里
都有稻的香
有柴的亮
有父亲,在绳旁学编的样
有母亲,在绳旁晒粮的望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日子享
如今,我把草绳
铺在空白处
让温的烫,贴着纸的黄
让温里的忙
在纸页上
结出,新的粮
新的仓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草绳的余温里
藏着的
家的仓
和人的兴旺
9
空白处,燃着盏油灯的微光
弱得,像1946年的亮
油灯曾照着
祖母补的衣
和父亲读的旧章
却在某次停电,被吹灭在
黑夜里,剩光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油灯的微光里,藏着夜的长
是灯芯
在油里跳的响
是祖母,把油灯挑亮的样
挑出的,书的香
和对学的望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微光扩亮
我望着油灯,像望着
时间的亮,每缕光里
都有衣的暖
有书的香
有父亲,在灯旁写字的样
有我,在灯旁听书的长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知识享
如今,我把油灯
画在空白处
让光的亮,照着纸的黄
让光里的望
在纸页上
亮着,新的书
新的章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油灯的微光里
藏着的
家的章
和人的坚强
10
空白处,放着双旧布鞋
针脚密得
像1948年的慌
布鞋曾踩着,淮河的滩
和祖父走的远乡
却在某次赶路
被磨破在
石子上,剩脚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布鞋的针脚里
藏着路的长
是线头,在布上绕的响
是祖母,把布鞋纳好的样
纳出的,脚的暖
和对归的想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针脚拉长
我摸着布鞋,像摸着
时间的长
每针脚里
都有滩的软
有路的烫
有父亲,在鞋旁学走的样
有母亲,在鞋旁纳底的望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路程讲
如今,我把布鞋
摆在空白处
让脚的暖
贴着纸的黄
让脚里的长
在纸页上
走出,新的路
新的向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布鞋的针脚里,藏着的
家的方向
和人的兴旺
11
空白处,装着袋麦种
粒粒硬得
像1941年的强
麦种曾播在,淮河的田
和祖父垦的荒
却在某次旱灾,被晒蔫在
土埂上,剩气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麦种的呼吸里
藏着生的望
是种皮,在土里裂的响
是祖父
把麦种撒下的样
撒出的,苗的
和对收的想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呼吸拉长
我捏着麦种,像捏着
时间的强
每粒种里
都有苗的绿
有收的仓
有父亲,在种旁学种的样
有母亲
在种旁浇水的望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丰收享
如今,我把麦种
撒在空白处
让气的强,吹着纸的黄
让气里的望
在纸页上
长出,新的苗
新的仓
让空白
不再是空白
是麦种的呼吸里,藏着的
家的仓
和人的昌
12
空白处,叠着封家书
折痕深得
像1949年的伤
家书曾写着,远方的事
和归人的想
却在某次邮差误送
被搁在
邮局里,剩痕
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家书的折痕里
藏着念的长
是纸边
在手里磨的亮
是亲人,把家书折好的样
折出的,心的暖
和对聚的想
像族谱里的空白
等着,谁来
把折痕展亮
我展着家书,像展着
时间的长
每道痕里
都有念的暖
有聚的望
有父亲
在痕旁读信的样
有我,在痕旁听念的长
这些,都藏在空白里
等着,我们来
把思念讲述
如今,我把家书
展在空白处
让痕的长,印着纸的黄
让痕里的想
在纸页上
聚着,新的人
新的堂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家书的折痕里,藏着的
家的堂
和人的昌
13
族谱摊开,淮河
在纸间轻语
空白处
是絮语未说完的句
1923年的柳
把枝条垂进
纸页的褶皱,晃着
祖父未讲完的
关于渡口的忆
絮语里,藏着荻花的软
风一吹
就飘成
祖母缝补时的棉线
细细缠
缠过未织完的网
未酿完的酒
缠过,某个冬夜
未熄的灯盏
我俯身听,絮语
漫过指缝的暖
像河泥裹着螺壳的软
漫过
曾祖父踩出的
滩涂的浅湾
他曾在空白处
画过条小船
船头朝着家的方向
却没扬起帆
如今,我把新的絮语
织进空白
织进父亲晨钓的鱼线
母亲晒的衣衫
织进淮河新涨的潮
漫过堤岸
让空白处
不再是沉默的断片
是淮河的絮语
连着过往与今天
14
空白处,飘着
祖宅的炊烟
淡得像1931年的晨雾,漫过
纸页的边
炊烟曾绕着
祖母的灶台,把米香
送过淮河的岸
却在某个清晨
断在风里
剩缕轻烟
炊烟里,藏着木柴的暖
火塘边,曾坐着
祖父编筐的身影
慢且缓
编过装菱角的篮
装麦种的袋
编过,孩子挂在颈间的
平安符串
我望着烟,像望着
祖宅的屋檐
瓦上的霜,窗棂的纹
都在烟里显
曾祖母曾在烟下
唤着孩子的乳名
声音软
像炊烟绕着树的圈
却没绕完
就散在空白的纸间
如今,我把炊烟
画进空白里面
画进新灶的火
新蒸的米团
画进我们围坐的桌
笑声漫过檐
让空白处,不再是消散的
云烟
是祖宅的暖
在血脉里代代传
15
空白处,立着渡口的石阶
青得像1940年的水,浸着
岁月的斑
石阶曾印着
无数的脚印
深的浅的
都是奔向家的盼
却在某次洪水
被冲断
剩几级残阶
石阶里,藏着潮声的缓
每个凹处
都盛着
淮河的浪,拍过的暖
盛过未系牢的船缆
未递出的伞
盛过,归人重逢时
含泪的眼
我摸着阶
像摸着时光的脸
凉得像曾祖父
当年握过的船板
他曾在石阶上
等过晚归的帆
等过雾散,等过月圆
却没等完,就把身影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石阶
补在空白里面
补上新的砖,新的栏杆
补上我们踏阶的脚
走向河的岸
让空白处,不再是残缺的
片段
是渡口的许多盼
在时光里源源不断
16
空白处,飘着纺车的棉絮
软得像1938年的春,裹着
阳光的暖
棉絮曾沾着
祖母的指尖,把日子
纺成线,织成衫
却在某次战乱
散在风里
剩缕轻棉
棉絮里,藏着纺锤的转
每缕棉,都缠着
祖母的汗,和对家的牵
缠着未织完的布
未缝完的衫
缠着,孩子夜里踢落的
旧被单
我捏着棉,像捏着岁月的软
暖得像曾祖母
当年抱我的臂弯
她曾在纺车旁
哼着淮调的慢
哼过星落,哼过月残
却没哼完,就把歌声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棉絮
纺进空白里面
纺进新的线
新的布衫
纺进我们身上的衣
裹着阳光的暖
让空白处
不再是飘散的棉
是纺车的情
在血脉里筋骨相连
17
空白处,盛着渔篓的鱼虾
鲜得像1945年的晨,带着
河水的甜,鱼虾曾跳着
祖父的欢,把收成
带回家,摆上宴
却在某次风暴
沉在水底,剩只空篓悬
渔篓里,藏着渔网的缠
每只虾,都映着
祖父的脸,和对家的惦
映着未晒完的鱼
未腌完的咸
映着,孩子围着篓子
馋馋的眼
我望着篓,像望着岁月的鲜
亮得像曾祖父
当年笑出的眼
他曾在河边
撒着渔网的远
撒过潮起,撒过潮落
却没撒完,就把身影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鱼虾
装进空白里面
装进新的篓
新的餐盘
装进我们桌上的菜
带着河水的甜
让空白处,不再是空篓的悬
是渔篓的欢
在时光里一直不断
18
空白处,晃着稻穗的金黄
亮得像1947年的秋,裹着
丰收的暖,稻穗曾弯着
祖父的肩,把辛劳
变成粮,堆成山
却在某次旱灾
枯在田里,剩杆空悬
稻穗里,藏着镰刀的闪
每粒稻
都浸着
祖父的汗,和对家的盼
浸着未碾完的米
未磨完的面
浸着,全家围着粮囤
笑出的颜
我摸着稻,像摸着岁月的暖
沉得像曾祖父
当年扛稻的肩
他曾在田里
割着稻穗的满
割过日出,割过日落
却没割完,就把身影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稻穗
堆进空白里面
堆进新的囤
新的米坛
堆进我们碗里的饭
裹着丰收的暖
让空白处,不再是空杆的悬
是稻穗的欢
在时光里天天相伴
19
空白处,亮着灯笼的红光
暖得像1943年的年,裹着
团圆的欢
灯笼曾挂着
祖母的愿,把黑夜
照成昼,映成暖
却在某次兵荒
灭在夜里
剩盏空笼悬
灯笼里,藏着烛火的颤
每缕光,都缠着
祖母的念
和对家的牵
缠着未贴完的联
未包完的馅
缠着,孩子围着灯笼
跑着的欢
我望着灯,像望着岁月的暖
红得像曾祖母
当年笑出的脸
她曾在灯旁
包着饺子的圆
包过初一,包过十五
却没包完,就把身影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灯笼
挂进空白里面
挂进新的年
新的屋檐
挂进我们门前的灯
映着团圆的欢
让空白处
不再是空笼的悬
是灯笼的暖
在时光里绵延不断
20
空白处,飘着风筝的长线
细得像1936年的春,牵着
孩子的欢,长线曾握在
父亲的手,把希望
送上天,飞成帆
却在某次风乱
断在云里,剩线空牵
长线里,藏着风筝的远
每寸线,都缠着
父亲的念
和对儿的盼
缠着未放线的晨
未收线的晚
缠着,孩子追着风筝
跑着的欢
我捏着线,像捏着岁月的软
轻得像曾父亲,当年
抱我的腕
他曾在河边,放着风筝的远
放过风来,放过风去
却没放完,就把身影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长线
牵进空白里面
牵进新的风筝
新的蓝天
牵进我们手里的线
载着希望的远
让空白处,不再是空线的牵
是风筝的愿
在时光里时刻相伴
21
空白处,飘着瓷瓶的花香
淡得像1941年的夏,裹着
露水的甜,花香曾绕着
祖母的案,把清雅
装满屋,溢满院
却在某次搬迁
碎在途中
剩片瓷残
瓷瓶里,藏着花枝的颤
每朵花,都映着
祖母的脸
和对家的恋
映着未浇完的水
未剪完的瓣
映着,午后窗下
她读诗的闲
我拾着瓷片
像拾着岁月的甜
凉得像曾祖母
当年插花的指尖
她曾在瓶旁,轻拢花瓣的软
拢过晨露
拢过夕照
却没拢完,就把花香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瓷瓶
拼在空白里面
插上新的花
新的枝蔓
让花香漫过纸页
裹着露水的甜
让空白处,不再是瓷片的残
是瓷瓶的雅,在时光里
保鲜
22
空白处,盛着竹篮的菱角
嫩得像1934年的秋,带着
河泥的鲜,菱角曾堆着
母亲的欢,把清甜
剥给娃
递到碗
却在某次洪涝
沉在塘底,剩只空篮悬
竹篮里,藏着菱叶的软
每颗菱,都浸着
母亲的汗,和对家的暖
浸着未剥完的壳
未尝完的甜
浸着,孩子围着篮边
闹着的欢
我拎着篮,像拎着
岁月的鲜
轻得像曾母亲
当年采菱的肩
她曾在塘边,划着木盆的缓
划过菱叶,划过波光
却没划完,就把菱香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菱角
装进空白里面
装进新的篮,新的瓷盘
让清甜漫过唇齿
带着河泥的鲜
让空白处,不再是空篮的悬
是竹篮的暖
在时光里日夜相伴
23
空白处,铺着布鞋的布纹
密得像1948年的冬,裹着
棉线的软,布纹曾印着
祖母的针,把牵挂
缝进鞋,护着脚
却在某次远行
磨破在路
剩只鞋残
布纹里,藏着针脚的缠
每寸布,都缠着
祖母的念
和对儿的惦
缠着未纳完的底
未缝完的边
缠着,灯下她眯眼
穿针的难
我摸着布纹
像摸着岁月的软
暖得像曾祖母
当年纳鞋的腕
她曾在灯下
拉紧棉线的颤
拉过星夜,拉过寒晨
却没拉完,就把针脚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布鞋
补在空白里面
纳上新的底
新的布面
让布纹裹着双脚
带着祖母的暖
让空白处
不再是鞋的残
是布鞋的情
在时光里永远相牵
24
空白处,飘着家书的墨香
浓得像1949年的春
带着
思念的暖,墨香曾绕着
父亲的笔
把平安
写进信,寄回家
却在某次邮误
搁在途中
剩张纸残
墨香里,藏着字迹的缓
每个字,都浸着
父亲的盼
和对家的恋
浸着未写完的话
未盖完的印
浸着,灯下他皱眉
构思的艰
我嗅着墨香,像嗅着
岁月的暖
醇得像曾父亲
当年写信的砚
他曾在案前,蘸满
墨汁的满
蘸过乡愁,蘸过牵挂
却没蘸完,就把墨香
留在空白间
如今,我把家书
写在空白里面
写上新的话
新的平安
让墨香漫过纸页
带着思念的暖
让空白处
不再是纸的残
是家书的念
在时光里永恒不断
25
族谱摊开时
淮河在纸页上转
空白处
是未画完的年轮
每圈缠着
1920年的橹声
1936年的霜
还有祖父未说的那场船难
在木纹里
藏着柳的根
扎进河泥也扎进纸纹
曾有人在根旁撒稻种
埋瓷碗
碗底刻着
未写完的姓
未画完的圈
我数年轮像数祖父的皱纹
每道里
都有潮声漫、月光寒
——他写过"归"
却没写完"还"
笔断在1948年的雾与滩
如今我在空白年轮里补画
父亲的童年
在滩涂捡螺壳
母亲的青年
在岸边晒渔网
我们的现在
在年轮外听淮河的浪
一圈圈
把空白磨成新的年轮
缠着
家的暖,让每个褶皱
都盛着岁月的甜
26
空白处叠着封未寄的家书
信纸浸着
淮河的潮气
软得像祖母的手
信里写
"今年菱角熟了
等你来剥"
"你爸的咳嗽又犯了"
却没写
寄往哪处的埠
夹着片枯芦叶
芦叶留着1939年的秋与露
有人曾把它
吹成哨
唤过孩子的乳名
未归的船
只唤来风的冷
潮的苦
我摸着家书
像摸着祖母的温度
她曾说
"纸页空白处
是心的路"
一头连淮河的渡
一头连归人的步
如今我在空白旁写信
"我们都挺好
菱角年年熟
父亲的咳嗽好了许多"
"淮河的浪还像从前
拍着岸等你回来"
把空白
写成团圆的书
让每滴墨迹
都浸着家的福
漫过未寄的牵挂与雾
27
族谱的空白是块未刻的碑
立在
淮河岸边,也立在
纸页中央
碑石上该刻的姓
该写的名
都被1943年的洪水
冲成河泥里的沙
和雾里的霜
碑旁长着丛荻花
每年秋,荻花开得白茫茫
像那些
未被记住的人
站在碑前等
——等有人
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碑正面
故事刻在侧面
我摸着碑石
像摸着冷的月光
碑上该有
祖父的船
祖母的纺车
1927年的麦浪
如今我在碑石上刻字
"李阿福,1902-1943,船工"
"王桂英
1905-1950,农妇"
刻那些只在
长辈口中留过影的名
让他们在石碑上
也在淮河的浪里
有个家
不再流浪
让每道刻痕都缠着家的光
暖过岁月的凉
28
空白处飘着段未唱的淮调
调子缠着
淮河的风
软得像祖父的喉
唱到"月儿照船头"就断了
剩下的词
散在1945年的夜
与浪
没了开头
调里有鱼的游、鸟的走
人的愁
有人曾跟着调子
摇橹、织布
却没跟着
走到路的头
家的口
我哼着淮调
像哼祖父的温柔
他曾说"调子空白处
是心的路",路的一头
连淮河的渡
另一头连
未归人的步
未说的诉
如今我在空白里补词
——"月儿照船头
船儿慢慢走,到家的时候
亲人在门口"
"淮河的浪伴着淮调流
流到家门口"
把空白唱成家的柔
爱的厚
让每句唱腔
都浸着淮河的暖
漫过未说的牵挂与秋
29
族谱摊开,时间
在纸页上起皱
空白处
是褶皱里未展平的时光
1928年的浪
拍在褶皱的脊上
碎成
祖父未说的叹息
和船板上未干的霜
褶皱里藏着未拆的信
邮票贴着淮河的潮
字被洇成模糊的痕
像祖母的泪
落在
"平安"二字上,晕开半行
未说的牵挂的长
我用指尖
抚过褶皱的凉
像抚过
曾祖父的手掌
——他写过"归期"
却让潮声卷走墨迹
只留空白晃着
像未靠岸的船
如今我把新的褶皱叠进空白
父亲的皱纹
我的掌纹
淮河每年新涨的浪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时间的字典里
藏着的家的暖
根的长
让每道褶皱
都盛着岁月的甜
裹过时光的霜
30
空白处渗着淮河的河泥
黑得能攥出
1935年的雨
和祖父陷在泥里的脚印
深的、浅的呵
都朝着码头的方向
却没走成
就被涨潮的水埋进
泥的记忆
纸的黄
泥里藏着未朽的骨
是某艘沉船上未知名的桨
某个渔翁
未带走的网
骨上缠着水草的绿
和未说的对家的想
我,抠开河泥
像抠开时间的墙
每粒泥里都有
潮声在响
月光在晃
有曾祖母洗衣的影
如今我把河泥涂在空白处
让泥的黑
晕染纸的黄
让泥里的记忆在纸页上
长出新的根
新的秧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河泥的记忆里
藏着的家的光
人的芒
让每粒河泥都缠着家的暖
漫过岁月的荒
31
空白处投着帆的影子
淡得像
1940年的雾
帆曾在淮河上扯满风
载着祖父
和一船的粮
却在某个黎明
被战火,烧成影子
落在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影里藏着风的声
是帆被吹得猎猎地响
是祖父在帆下
喊的号子
声里裹着
对家的想
未归岸的慌
我追着帆影像追着时间的光
每道影子里
都有船的晃
浪的撞
有父亲在帆影旁
学步的样
母亲盼归的渴望
如今我把帆影描在空白处
让影的淡
衬着纸的黄
让影里的风在纸页上
吹起新的帆
新的航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帆的影子里
藏着的家的方向
人的闯劲
让每道帆影都朝着家的港
穿过岁月的雾
32
空白处裹着螺壳的回声
脆得像
1932年的童声
螺壳曾在滩涂里装着
父亲的笑
捡螺时的慌
却在某个黄昏
被潮水,卷走
只剩回声留在
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声里藏着滩的暖
是沙粒在螺壳里磨的响
是父亲把螺壳
贴在耳旁
听出的淮河的浪
家的方向
我捧着螺壳像捧着时间的糖
每声回声里
都有滩的软
阳的烫
有祖父在螺壳旁
织网的样
祖母做饭的香
如今我把螺壳放在空白处
让声的脆
绕着纸的黄
让声里的暖在纸页上
散出新的香
新的糖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螺壳的回声里藏着的家的甜
人的爽
让每声回响
都浸着家的暖
甜过岁月的霜
33
空白处飘着纺车的余音
细得像
1943年的棉线
纺车曾在堂屋里转着
祖母的手
纺棉时的忙
却在某个冬夜
被贫困停住
只剩余音留在纸页上
成了,空白的样
音里藏着棉的软
是棉絮在纺车里扯的响
是祖母把棉线
绕在锭上
绕出的家的暖
对未来的想
我听着余音像听着时间的纺
每缕余音里
都有车的转
手的扬
有母亲在纺车旁
学纺的样
我睡熟的香
如今我把纺车画在空白处
让音的细
伴着纸的黄
让音里的软在纸页上
织出新的棉
新的纺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纺车的余音里藏着的家的软
人的强
让每缕余音都缠着家的暖
绕着岁月的长
34
空白处飘着祖宅的炊烟
淡得像
1931年的晨雾
漫过纸页的边
炊烟曾绕着祖母的灶台
把米香
送过淮河的岸,却在
某个清晨
断在风里,剩缕轻烟
烟里藏着木柴的暖
是火塘边曾坐着祖父编筐的
身影
慢且缓,编过装菱角的篮
装麦种的袋
编过孩子挂在颈间的
平安符串
我,望着烟
像望着祖宅的屋檐
瓦上的霜
窗棂的纹
都在烟里显
曾祖母
唤孩子的乳名
声音软
如今我把炊烟画进空白里
画进新灶的火
新蒸的米团
画进我们围坐的桌
笑声漫过檐
让空白不再是消散的云烟
是祖宅的暖
在血脉里代代传
让每缕炊烟都缠着家的甜
漫过岁月的寒
暖透时光的远
35
空白处立着渡口的石阶
青得像
1940年的水,浸着
岁月的斑
石阶曾印着无数的脚印
深的浅的呵
都是奔向家的盼
却在某次洪水
被冲断,剩几级残阶
阶里藏着潮声的缓
每个凹处都盛着淮河的浪
拍过的暖
盛过未系牢的船缆
未递出的伞
盛过归人重逢时含泪的眼
我摸着阶
像摸着时光的脸
凉得像曾祖父当年
握过的船板
他在石阶上等过
晚归的帆
如今我把石阶补在空白里
补上新的砖
新的栏杆,补上
我们
踏阶的脚
走向河的岸
让空白不再是残缺的片段
是渡口的盼
在时光里缠绵不断
让每级石阶都印着家的暖
载过岁月的远
通向家的港湾
36
空白处盛着渔篓的鱼虾,
鲜得像
1945年的晨,带着
河水的甜
鱼虾曾跳着祖父的欢
把收成
带回家,摆上宴
却在某次风暴
沉在水底,剩只空篓悬
篓里藏着渔网的缠
每只虾都映着祖父的脸
对家的惦
映着未晒完的鱼
未腌完的咸
映着孩子围着篓子馋馋的眼
我望着篓
像望着岁月的鲜
亮得像曾祖父当年
笑出的眼,他在河边
撒着渔网的远
如今我把鱼虾装进空白里
装进新的篓
新的餐盘,装进
我们桌上的菜
带着河水的甜
让空白
不再是空篓的悬
是渔篓的欢
在时光里永远不断
让每只鱼虾都浸着家的暖
鲜过岁月的淡
甜透时光的远
37
空白处晃着稻穗的金黄
亮得像
1947年的秋
裹着丰收的暖
稻穗曾弯着祖父的肩
把辛劳
变成粮,堆成山
却在某次旱灾
枯在田里,剩杆空悬
穗里藏着镰刀的闪
每粒稻都浸着祖父的汗
对家的盼
浸着未碾完的米
未磨完的面
浸着全家围着粮囤笑出的颜
我摸着稻
像摸着岁月的暖
沉得像曾祖父当年
扛稻的肩,他在田里
割着稻穗的满
如今我把稻穗堆进空白里
堆进新的囤
新的米坛,堆进
我们碗里的饭
裹着丰收的暖
让空白不再是空杆的悬
是稻穗的欢
在时光里一直相伴
让每粒稻都缠着家的甜
暖过岁月的寒
香透时光的远
38
空白处亮着灯笼的红光
暖得像
1943年的年,裹着
团圆的欢
灯笼曾挂着祖母的愿
把黑夜
照成昼、映成暖
却在某次兵荒
灭在夜里,剩盏空笼悬
光里藏着烛火的颤
每缕光都缠着祖母的念
对家的牵
缠着未贴完的联
未包完的馅
缠着孩子围着灯笼跑着的欢
我望着灯
像望着岁月的暖
红得
像曾祖母当年
笑出的脸
她在灯旁包着饺子的圆
如今我把灯笼挂进空白里
挂进新的年
新的屋檐,挂进我
门前的灯
映着
团圆的欢
让空白不再是空笼的悬
是灯笼的暖
在时光里永续不断
让每缕红光都裹着家的甜
亮过岁月的暗
暖透时光的远
39
空白处铺着布鞋的布纹
密得像
1948年的冬,裹着
棉线的软
布纹曾印着祖母的针
把牵挂
缝进鞋、护着脚
却在某次远行
磨破在路,剩只鞋残
纹里藏着针脚的缠
每寸布都缠着祖母的念
对儿的惦
缠着未纳完的底
未缝完的边
缠着灯下
她眯眼穿针的难
我摸着布纹
像摸着岁月的软
暖得像曾祖母当年
纳鞋的腕,她在灯下
拉紧棉线的颤
如今我把布鞋补在空白里
纳上新的底
新的布面,让布纹
裹着双脚,带着祖母的暖
让空白
不再是鞋的残,是布鞋的情
在时光里紧密相牵
让每针布纹
都浸着家的软
护过岁月的寒,暖透
时光的远
40
空白处飘着家书的墨香
浓得像
1949年的春,带着
思念的暖
墨香曾绕着
父亲的笔
把平安
写进信、寄回家
却在某次邮误
搁在途中,剩张纸残
香里藏着字迹的缓
每个字都浸着父亲的盼
对家的恋
浸着未写完的话
未盖完的印
浸着
灯下他皱眉构思的艰
我嗅着墨香
像嗅着岁月的暖,醇得像
曾父亲当年
写信的砚,他在案前
蘸满墨汁的满
如今我把家书补在空白里
写上新的话
新的平安,让墨香漫过纸页
带着思念的暖
让空白不再是纸的残
是家书的念
在时光里,年年不断
让每个字迹都缠着
家的甜
漫过岁月的远
暖透时光
41
空白处装着袋麦种
粒粒硬得像
1941年的强,麦种
曾播在淮河的田
和祖父垦的荒
却在某次旱灾
晒蔫在土埂,剩缕气悬
种里藏着
生的望
每粒种都浸着祖父的汗
对收的想
浸着未发芽的春
未成熟的秋
浸着他
蹲在田埂抚摸土粒的慌
我捏着麦种
像捏着岁月的强
沉得像曾祖父当年
握种的手掌
他在春日撒下麦种的忙
如今我把麦种撒进空白里
撒进新的田
新的壤,撒进
我们垦的大地
等着苗的长
让空白不再是气的悬
是麦种的旺
在时光里生长
让每粒种子都顶着家的光
破过岁月的荒
结出时光的粮
42
空白处挂着轮未圆的月
月光淡得像
1949年的霜,缺了角
少了边,却没圆
最后的亮
剩片光凉,藏着人的念想
月曾照着祖父的船
在淮河上晃
却在某次雾里
丢了归来的方向
每缕月光都缠着人的盼
对聚的望
缠着未说的话、未圆的场
缠着全家
围坐月下话家常的暖
我望着月
像望着岁月的亮
柔得像曾祖父当年
望月的眼,他在夜里把思念
寄向月的远
如今我把月亮
补圆在空白里,补全缺的角
少的边,挂进
我们的窗
映着家的暖
让空白不再是光的凉
是圆月的满
在时光里始终明亮
让每缕月光都裹着
家的欢
圆过岁月的缺,暖透
时光的盼
43
族谱的空白处,压着
半页祖训
墨迹淡得像淮河晨雾
却裹着
曾祖父的掌温
——"守河护家,勤耕勿忘"
写了半句
笔就顿在1931年的涝灾
剩下的纸页,盛着
未说完的诫,和浪的痕
祖训旁,压着片
老槐叶
枯了,还留着当年的韧
曾祖母曾把叶夹进谱里
说"空白处
不是忘,是让后来人
把心填满"
填满对河的敬
对家的爱恋
我摸着祖训的字,像摸着
爷爷皲裂的掌
他曾在渡口
对父亲念这句,风把尾音
吹进浪
如今我在空白处补写
"护河如护根
传家先传心",让墨香缠着
槐叶的温
把祖训的余温,织进
每个子孙的魂
44
空白处,飘着祠堂的香火
淡烟里
裹着1946年的秋
和曾祖母焚香的影
——她举着香
对着族谱拜,"求祖宗护佑
家人平安"
香灰落在空白处
堆成小小的山
香火旁,摆着只旧香炉
沿上刻着未完工的莲
是曾祖父
当年凿的,没凿完
就去了南洋
香炉里,还留着半粒香灰
像颗未说的惦
在纸页上眠
我望着香火的痕,像望着
祠堂的梁,曾有族人
在梁下会聚
说家事,议年成
笑声漫过窗
如今我在空白处画香炉
补完莲的瓣
让香火再燃,绕着新写的名
把祠堂的暖,送进
每个子孙的心房
45
空白处,藏着串未写的乳名
是1929年的春,曾祖母
在淮河滩
唤过的"阿牛""阿妹"
——孩子随父去了远方
乳名就悬在纸页上
像滩涂的螺壳
空着,却还留着
唤声的软
乳名旁,画着只小纸船
是当年孩子折的,船舷
写着"回家"
却被浪卷走,只剩痕在谱间
曾祖母常摸这痕
说"乳名在
孩子就还在,等着风
把船送还"
我念着这些乳名,像念着
淮河的浪,每个名里都有
滩涂的软,阳光的暖
如今
我在空白处写下乳名
再画只船
让船载着名,顺着淮河的浪
漂进每个子孙的耳
把家的念传
46
空白处,浮着盏未燃的河灯
纸灯上画着未完工的鱼
是1944年的夜
曾祖父扎的
——"放灯求河神
护佑船平安"
灯还没放进河
就遇了兵荒
微光就封在空白里
像颗未亮的星
河灯旁,沾着点河泥
是当年从淮河滩取的
还留着
水的凉,曾祖母
把泥抹在灯旁
说"泥在,河在
灯的魂就还在"
等着有人把灯点亮
送进浪的怀
我捧着河灯的痕,像捧着
曾祖父的盼,如今我在
空白处燃灯
让微光漫过纸页
画完鱼的鳞
让灯顺着谱里的淮河漂
带着
未说的愿,照亮
每个空白的瞬
把河的暖,送进
每个家人的心
47
空白处,印着老犁的木痕
是1937年的冬
曾祖父把犁靠在谱旁
犁把上的纹,像他手上的茧
"开春要耕三亩地
种麦养全家"
话没说完
就被抓了壮丁
木痕就刻在空白里
藏着耕的盼
老犁旁,落着粒麦种
是当年从犁沟里捡的还留着
土的香,曾祖母把种
埋进谱的缝
说"犁在,种在,家的根
就还在"
等着有人把种撒进田
续上耕的章
我摸着木痕的纹,像摸着
曾祖父的肩,如今
我在空白处画犁
让犁再耕谱里的田
撒下新的种
让木痕缠着麦的香
把耕的魂
传进每个子孙的手
把家的田
种得年年旺
不负曾祖的祈望
48
空白处,摆着只旧瓷碗
碗沿缺了口
是1942年的荒年
曾祖母用它盛过稀粥
分给孩子
"慢点喝,喝完还有"
——其实碗底已空
余味就留在空白里
藏着苦的暖
旧碗旁,沾着点粥的痕
是当年没擦净的,还留着
米的香,曾祖母
把碗,擦了又擦呵
说"碗在,余味在
家的暖就还在"
等着有人把碗装满
续上饭的甜
我舔着粥的痕,像舔着
曾祖母的暖,如今我
在空白处盛粥
让粥漫过碗的缺
冒着新的烟
让余味缠着米的香
把饭的魂
送进每个子孙的嘴
把家的暖
尝进心里头,不忘
当年的难
49
最后一页空白,是族谱的魂
藏着淮河的浪,曾祖的痕
藏着未说的话
未圆的愿
藏着所有空白里的暖——祖训的温,祠堂的烟
乳名的唤
我把所有空白缝成线
线里缠着河的魂,家的根
一头连曾祖的船
一头连我们的门
让空白不再是空白
是族谱的眼呵
看着子孙后代守着河
护着家,续着根
如今族谱合起,淮河还在流
空白处的魂,在纸间走
走成每个子孙的血
每个家的柔
让我们知道:空白不是忘
是祖祖辈辈,把心留在谱里
等着我们,把家的魂
永远流传
50
族谱里的空白,是淮河的盐
藏在纸页的褶皱里
咸得像
爷爷的汗,他曾在滩涂里
晒盐,把阳光,把风
都揉进盐粒,也揉进
未说的伤
盐在空白处,闪着光
像星星落在
淮河的浪里,有人
从盐里走了,没留下名字
只留半截草鞋,和一粒
盐,在空白处,等着
我尝着那粒盐
像尝
1927年的苦,爷爷的船
在盐里翻了
他抱着
一块木板,漂了三天三夜
才上岸,却丢了
半本族谱
空白不是无,是盐在结晶
是那些无名的人,把自己
变成盐,藏在淮河的浪里
藏在族谱的空白处,等着
有一天,被我们
尝出滋味
如今我在空白处,撒盐
让每粒盐,都连着淮河的浪
让每道空白,都浸着盐的咸
——盐醒了,在纸页上
说着,那些
从未说出的沧桑
51
族谱里的空白
是那荒原的风呵
从淮河的源头,吹到纸页上
带着沙,带着霜,带着
未说的话,像祖父的咳嗽
在夜里,撞着
空荡荡的墙
风在空白处,打着转
像那些未被写下的人
在野旷里,走着
找不到方向
他们的名字,被风,吹成沙
埋在淮河的岸边,凉得像霜
我在风里,找那些名字
像找
原野里的花,开得小
也开得
倔强,有人曾在花下
写过诗
诗里,都是淮河的浪
和岸边的柳,却没写完
就被风吹走
空白不是荒,是风在传递
是让那些未说的话,沿着
风的轨迹,飘遍整个族谱
让每个空白的地方,都有
风的声
和花的香
如今我在空白的风里写诗
写那些未被记住的名字
写淮河的浪,写岸边的柳
——风停了,诗也写完了
那些无名的人,都站在
诗的中央
52
族谱里的空白,是问号的影
投在淮河的水面上,晃着
像孩子的眼睛,好奇地
看着,那些未被写下的人
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又去了何方?
影在空白处,飘着
像那些未被回答的问题
在纸页上,等着有人
把答案,写在空白的地方
却等了,一年又一年
还是空的
我看着那些影,像看着
自己的童年,也曾在
淮河的岸边,问过妈妈
"祖父去哪了?"妈妈没说话
只指着,族谱里的空白
泪就落了下来
空白不是问,是影子在等
等我们,用真诚,用热爱
把答案,写在空白的地方
让每个问号,都变成
句号,也变成
温暖的光
如今我在空白的影里
写答案
写祖父的船,写祖母的房
写那些未被记住的日常
写着写着,问号的影
就淡了
——原来答案,早藏
在淮河的浪里
53
淮河的浪,锚在空白处
族谱纸页,是滩涂
祖父的笔,断成
半截橹,摇不动
1930年的浓雾
空白是未译的象形
——鱼形的墨,鸟形的风
还有,船形的乡愁
都沉在,纸页的河底
等潮来,再悄然上浮
我捞起半截橹
在空白处
像诗人昌耀那样划
划淮河的弯,划
无名的码头,划
那些,没被写下的脚步
锚醒了,在空白处
扎下根,连着
河泥里的骨,连着
云里的帆,连着
我们,积攒数千年
始终未说出口的气度
54
族谱是只骨瓷碗,盛着
淮河的水,空白处
是碗上的裂,细得像
祖父的皱纹,藏着
未说的疼,和经年碎光
裂里,渗着1942年的饿
渗着,船沉时的喊
渗着,祖母缝补时的线
线断了,就成了
空白的边,凉得像霜
我摸着裂,像摸着
自己的骨,那些
未被写下的人,都在
裂里,呼吸着
淮河的风,也呼吸着
未说出的伤
裂不是碎,是骨瓷在独唱
唱那些,被遗忘的时光
唱那些,无名的坚强
如今我在这裂缝里,填瓷
用淮河的泥,用
我们的掌,把空白
粘塑成,内心完整的故乡
55
族谱里的空白,是星的碎屑
从淮河的夜空,落在
纸页上
闪着,像祖父烟斗的火星
他曾在星下,补过网
网住过银鱼,也网住过
未说的牵挂
碎屑在空白处,堆着
像滩涂里的贝壳,每个
都藏着,一个未说的故事
有人在故事里,撒过种
有人在故事里,埋过家
却没留下,名字的芽
我捡起碎屑,像捡起
童年的糖,甜里裹着
淮河的咸,祖父曾说
"星星落在哪,哪就是家"
可那些碎屑,却没找到
归处的通天塔
如今我在空白处,拼星
把碎屑,拼成祖父的模样
拼成淮河的浪,拼成
岸边的柳,拼成
那些未被记住的名字
——星亮了,家也亮了
56
族谱里的空白,是逗号的盼
盼着,有人把后半句写完
像淮河的浪,盼着
船归岸,像柳丝
盼着,春回还
却等了,一年又一年
盼里,藏着孩子的眼
藏着,母亲的念
藏着,归人的愿
有人曾在盼里,写过
"等我回来",却没写下
"哪天才还"
我看着逗号,像看着
自己的叹,小时候
总问奶奶
"爷爷的爷爷在哪边?"
奶奶指着空白,说
"他就在逗号的后面,等着
我们把心里话,续完"
如今我在空白处,写句子
写把逗号变成句号的圆
写"爷爷的爷爷回来了
就在淮河的岸边"
写"奶奶笑了,在柳丝的下面"
——盼,圆了,话更圆了
57
水的痕,刻在族谱的空白处
是淮河的浪,拍出来的纹
每道纹,都藏着
船的魂,人的根
却没留下,名字的痕
痕里,有鱼的吻
有,鸟的印
有,风的痕
有人曾在痕里,划过硬
有人曾在痕里,写过真
却没留下,半句的陈
我摸着痕,像摸着
河的唇,痕温着
1925年的晨,1948年的昏
爷爷曾在痕里,停过船
奶奶曾在痕里,等过人
如今我在空白处,拓痕
把水的纹,变成字的真
写淮河的浪,写岸边的人
写那些未被记住的魂
——痕活了,字也就活了
58
族谱里的空白,是麦的芒
从淮河的田,扎进纸页上
带着,阳光的烫,雨水的凉
像爷爷的手,粗糙得
能握住,岁月的霜
芒在空白处,立着
像滩涂里的草,倔强得
不肯黄,有人曾在芒里
割过麦,有人曾在芒里
收过粮,却没留下
名字的香
我碰着芒,像碰着
童年的伤,爷爷曾说
"麦芒指向哪,哪就是粮仓"
可那些芒,却没指给
我们,他们的墓葬
如今我在空白处,思想
让芒,指向淮河的浪
让芒,指向岸边的房
让芒,指向那些未被
铭记的
无名的墓葬
——麦熟了,名也就熟了
59
族谱里的空白,是石头的纹
刻在淮河的岸边,也刻在
纸页上,每道纹都藏着
未说的话,像祖父的沉默
重得,压弯了船的帆
我摸着那些石纹,像摸着
历史的骨,有人在纹里
刻过反抗,刻过坚守
刻过未被记住的英雄
却在刻完时,被风
磨平了所有痕
空白不是忘呵
是石纹在等
等某个雨天,雨水泡软了
纸页,也泡软了石纹里的
故事
让那些无名的人,重新
站在淮河岸边,喊着,笑着
如今我在空白的石纹里刻字
刻下那些从未被记住的
陌生却亲近的名字
刻下淮河的浪
刻下岸边的柳
——石纹醒了,在纸页上
述说着,那些未说的过往
60
族谱里的空白
是团燃烧的火呵
在淮河的夜里,亮着
像爷爷的眼睛,没被岁月
淹没
他曾在火边
写过自己的名字
却在写完时,把笔扔进了
火里
火在空白处,烧着
像1949年的红旗,飘在
淮河的岸边,有人从火里
走了出来,带着未熄的火星
把名字,刻在了
空白的边缘
空白不是熄灭,是火在积蓄
是让我们,在火里
看见那些未被遗忘的灵魂
像淮河的浪,不管
遇到什么
都带着火的热情
火的渴望
如今我在空白处,添柴
让火,烧得更旺
也让
那些未写的名字,在火里
一个个重生,像野草
在淮河两岸
疯长,更像火
在至暗的夜里,熠熠闪亮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